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专版

工作前移 做好摸排
扎实筹备打开项目关口

  打造“四铁五亮”干部队伍 攻坚克难推进项目进程

  仙居:旧城改建跑出“安洲速度”

  徐子渊

  在仙居县安洲街道,有这样一支为民干事、敢于担当、不畏困难的干部队伍,他们实行责任亮帅、进度亮图、服务亮时、考核亮单、督查亮牌“五亮”举措,拥有“铁肩担当、铁拳攻坚、铁血奉献、铁心为民”的“四铁”精神,只用了17天时间,就打通停滞了24年的断头路。

  2016年9月2日,安洲街道党工委书记杨含呈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这一天,他代表安洲街道立下军令状、接下大难题,誓言攻克仙居县西门片区旧城改建二期工程。面对老大难问题,安洲街道的干部们没有后退,他们冲锋在前、摸索总结,不断攻坚克难,推进项目进程。

  一条停滞了24年的断头路,如何在短短17天内打通?安洲“四铁五亮”干部铁军如何跑出“安洲速度”?日前,我们来到仙居,倾听群众心声,寻访一线干部,喜看安洲嬗变。

工作前移 做好摸排

扎实筹备打开项目关口

  仙居县主城区安洲街道西门片区,杨含呈走在新铺就的柏油马路上,看着两边已经拆除的房屋,他知道,西门片区正在蝶变新生。这半年来,每一天都有人在这里与生活多年但年久失修、脏乱差的“城中村”作别;大家知道,每一句道别,都是为了更好地再会。

  离城市很近又很远,这是西门片区一带最真实的写照。

  400多米的断头路,阻隔了县城东西走向的联通,也让城市化在这里止步不前。近年来,西门片区周围高楼四起,日益繁华;而这片最大的老城区里,拆改前居民住在危旧房中,平日里还要“拎着马桶”过日子,生活品质与仙居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程度格格不入。

  今年年初,伴随着“轰隆隆”的声音,西门片区低矮杂乱的危旧房渐渐消失,停滞了24年的断头路终于被打通了。

  这是西门片区改建的再启航。早在1993年,仙居县就启动了西门街东段拆建工程,但400多米的西段老街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拆除,一拖就是24年。2016年9月,仙居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启动了西门片区二期城中村改造工程,拆迁范围总计121亩,拆迁房屋约8万平方米,其中安洲街道承担了86%的拆迁任务,重点之一就是要打通这条400多米的断头路。

  如今,断头路打通了,8月初即将迎来通车。至此,仙居东西走向又多了一条大道,将大大缓解县城交通压力。

  半年多时间过去了,在这条新路的背后,我们仍能看到安洲干部铁军“冲锋陷阵”的身影。

  2016年9月2日,在西门片区拆迁动员大会上,杨含呈接下了这个任务。“那一刻,我们所有干部鼓足了干劲!”杨含呈说。

  有干劲,不代表就是愣头青一样地乱冲。杨含呈在自己的工作笔记上记下了5点工作建议:干部分组推进工作;要摸清底数;加强与指挥部的联系反馈……一点一滴,杨含呈在笔记本上记得满满当当。为了推进这项艰巨的任务,杨含呈用掉了10个笔记本。这些笔记本里,记录了所有的工作,也见证了一项项急难险重任务被安洲干部铁军逐个击破的过程。

  “拆迁问题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而西门片区又是拆迁过程里的‘硬骨头’。要啃下这块‘硬骨头’,我们需要做好前期工作。”接下任务后,安洲街道的干部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拆迁政策,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每一户的情况等。

  为了做好前期工作,杨含呈几乎天天泡在办公室,研究图纸、理解政策,找来干部讨论……至今,他办公室的椅子边上还放着一个圆筒,里面存放的是一张张卷了边的图纸——有项目进度图,有未来的规划图,还有他手绘的坐标图。

  正是这些图纸,让安洲干部们的前期摸排有了底:一张情况分析表,上面详细记录了拆迁户的家庭情况、社会关系、主要诉求;一份工作计划,从拆迁户需求、关系等各方面寻找工作突破口……

  就这样,杨含呈和安洲街道的干部们一起做实基础工作,打开了项目推进的关口。

一户一策 换位思考

刚柔并济推动项目攻坚

  有了实打实的前期准备,才能进得了百姓家门、做得了工作、签得下协议。

  准备阶段告一段落,西门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均良整理的400多份拆迁户档案派上了用场。“只有真正了解百姓的需求,我们才能为他们办实事、谋福利,他们也才愿意相信我们,支持我们的工作。”王均良说,400多份档案不仅存在他的办公室里,还存在他的脑中。

  虽然前期做了扎实的准备工作,但到了实地,走进每一户家庭,倾听他们的诉求时,安洲街道和西门社区的干部们才真正了解这项工作有多么困难。他们要面对的是很多比纸上铅字所规定的更为复杂的现实问题。比如,老铁匠不愿意离开打铁铺子;比如,身体不适的拆迁户因为不理解政策而不愿搬迁;比如,四合院子涉及多户村民,难以协调……

  面对难题,安洲街道的干部们没有退却,他们亲自上门,换位思考,尽可能协调问题,但涉及原则问题,所有干部又都依照政策,坚持公平公正。

  安洲街道党工委委员兼任旧城改建指挥部副指挥王明达已经记不得到拆迁户张光明家中的次数了。80多岁的张光明老人在改造区域有一套100平方米的老房子。这些年,他和妻子在老房子一楼开了一家小卖部。由于对街面房拆迁政策的理解存在差异,老人不同意签订拆迁协议,影响了项目进度。为此,征迁工作组人员就不厌其烦地到老人家里来做他的思想工作。为了尽快说服老人,王均良还请出自己的80多岁的老母亲前去做动员工作。说起这事儿,王均良笑着说,“他们都那个年纪辈儿,好说话。”

  最后,张光明老人终于点头同意,老人说:“他们到我家里做工作做得很到位。我想通了,新房子造起来好看,我自己也有新房子住了,日子过得更好。”

  王均良说,工作组每一位成员在与拆迁户的沟通过程中,都经历了一番曲折,甚至还遭遇了冷落和讥讽。为争取拆迁户的理解和支持,他们将心比心,采用“等、磨、寻”等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整个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嗓子说哑了、眼睛熬红了,有的甚至病倒了。但就算如此,他们也没放弃对工作细致的态度。西门社区主任张云华病倒住院期间,还不忘给同事们打电话了解情况,一直念叨“等病好了,要再回到这里,跟大家一起工作”。

  安洲街道干部的战斗力哪里来?这离不开仙居县委、县政府对旧城改建的决心,仙居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动员会上、工程推进过程中多次到一线视察,鼓励督促干部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并选派了业务能力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退出现职领导干部20多人到指挥部和街道推进工作。另一方面,仙居县委组织部积极开展干部监督进“项目一线”工作,出台了《关于在“项目一线”加强干部联动监督的通知》等文件,建立联动督查工作机制,聚焦影响项目进度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整合项目责任单位、项目监管单位等监督力量,及时开展提示、提醒工作,并专门组建工作组深入项目一线开展联动监督。同时,安洲街道纪工委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纪工委牵头成立督查组,对各项重点工程展开专项督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依法依规进行,为重点工程和拆迁工作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就这样,在街道、社区征迁干部的努力下,截至目前,西门片区二期1号、3号地块813户征迁户已签约809户,签约率99.5%。按照计划,三年半之后,这些拆迁户就可以住进这里新建的楼房了。

科学规划 造福民生

烟霞旧城迎来华丽蝶变

  和过去说再见,是为了更好地迎接未来。西门片区的重建,让百姓们有了更多的期待。

  据杨含呈介绍,“目前,安洲街道辖区内共有在建和续建重点项目30多个,其中省级重点项目4个,西门社区涉及8个重点工程。同时,街道也是当前仙居主城区旧城改建的主战场。拆出信心,也更拆出了决心。我们要打造一个美丽文明新安洲。”

  为保证项目顺利推进,从今年1月7日起,安洲街道和西门社区全体干部日夜在岗、全员出动,仅用17个昼夜就把停滞了24年之久的西门街断头路完全拆通。从2月份开始,街道和社区干部又马不停蹄地着手二期3号地块400多户的征迁工作。

  这样一支鼓足干劲向前冲的干部队伍,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相信这些干部,也相信这些干部能给他们一个不一样的未来。本着“空间重构、布局重整”的思路,除了西门片区,仙居县正在着手西郭垟清水塘、庆丰街北段等片区的旧城改建,目前这些项目也基本完成。

  除此之外,安洲街道一直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美化环境、造福民生及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手段。目前,除3个社区需服从县城总体规划不参与之外,其余17个村中有近10个在不同程度地推进新村改造。石卡村已经完成一期建设和分房,二期即将动工;杜婆桥村立改套项目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值得一提的是,下园村已经实现整村入住,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也是全县唯一一个“全国文明村”。一走进下园村便民服务中心就能看到挂着一张由许多笑脸拼成的爱心大图,这是村里的“全家福”,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一张笑脸照片入选。村书记陈东海笑说“村子发展好了,村民们的笑容也多了起来。这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肯定!”

  同时,安洲街道还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改造提升工程,如剿灭劣V类水和小微水体整治提升,6月底所有劣V类小微水体完成整治,重点河道、池塘、沟渠清淤32000余立方米,呈现岸绿水清的生动局面。

  在干部热火朝天的干劲中,在老百姓满怀憧憬的殷殷期待中,在如火如荼的攻坚克难中,安洲正开启加速度,进行着美丽的蝶变。安洲街道干部们正是仙居铁军干事创业中的一个缩影。在这片热土上,你能看到仙居铁军活跃在各个项目中的身影,他们正推动着城市发生着巨变。而我们,正在期待这座小城的新生。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8 工作前移 做好摸排
扎实筹备打开项目关口
2017-07-31 浙江日报2017-07-3100004;浙江日报2017-07-3100006;浙江日报2017-07-3100011;浙江日报2017-07-3100015;浙江日报2017-07-3100009 2 2017年07月3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