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重汽杭发铸造厂
车间比室外更凉快
本报记者 夏丹 实习生 刘金洋 通讯员 缪孔文
重汽杭发铸造厂
萧山
车间比室外更凉快
本报记者 夏 丹 实习生 刘金洋 通讯员 缪孔文
7月19日上午8时30分,丁树良走进车间,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此时,外面的气温已攀升到了31℃,从工厂班车停靠区走到车间,老丁额头上已渗出颗颗汗珠。进入车间,老丁顺手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感受到丝丝清凉。
年过五旬的丁师傅身着蓝绿色的工服,圆圆脸,喜欢眯着眼微微笑。在中国重汽杭州发动机有限公司的铸件制造厂里,他度过了32个寒暑。“以前,别说夏天了,就是最冷的三九天,我们都得穿着单衣干活,热啊!”老丁领着笔者参观自己工作的铸件制造铸一车间,如数家珍般介绍着车间里的每一道生产环节。32年里,他在每个环节都干过。如今,他是铸一车间的现场责任工程师,负责整个车间两条重要生产线的管理工作。
跟着老丁师傅“逛”偌大的车间,笔者身上居然没冒汗。“你来看看,这些空调效果很好的。”顺着老丁手指的方向,笔者抬头看到车间顶梁柱上,每隔一根都安装了空调送风口,走到跟前,凉飕飕的很舒服。“车间里的温度比外面低3℃到5℃呢。”老丁说。
正说着话,笔者跟着老丁来到了铁水浇铸机前,只见一个刚烧制好的铁水包由叉车送到浇铸机上,不远处的操控室里,工人师傅在控制面板上点点手指头,浇铸机便开始有序运转。铁水包对准浇铸口,倾倒铁水,开始浇铸,然后对准下一个浇铸口……一包铁水可以浇铸5个铸件。站在浇铸机前,笔者明显感到热气袭来。“1500℃的铁水运到这里还有1430℃呢,以前没有浇铸机,我们要人工扶着铁水包手动对准浇铸口,并在桁车的帮助下倾倒铁水,倾倒的时候,经常会有火星般的小铁珠飞溅出来,掉到身上一块皮就焦了。尽管穿着防护鞋套,小铁珠还是容易掉进鞋子里,那真是钻心的疼。可就是这样,手还不能松,一松手一箱铸件就废了。从校准到浇铸好一箱铸件差不多一分钟,我们一干就是三四个小时。”老丁回忆说。
2008年,重汽杭发从半山整体搬迁至萧山经济开发区,建厂伊始,公司已经谋划好大量运用现代装备,替代部分高强度、高危险的工作岗位。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浇铸环节所需的人工完全被机器替代。被替代的还有筑炉工。“原来烧制铁水用的是冲天炉,筑炉工每天要爬进炉里修补炉壁,就算有降温装置,但炉壁温度少说也超过100℃,手套一沾上炉壁还会冒烟,很苦的。现在冲天炉改电炉,这个工种也随之消失了。”老丁说。
笔者在车间里待了两个多小时,只有在接近烧制、浇铸铁水的高温作业区时,才微微出了点汗。“现在的工作环境好太多了。我们的车间,夏天在里面不流汗,冬天干活要穿棉衣呢。”老丁说。临走前,老丁还透露了一件大喜事:“我们车间开始搞信息化了,把生产设备用物联网联起来,往后我们的工作强度还会小下去,工作环境还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