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观点

点赞杭州信用城市模式

  《信用城市·杭州宣言》,是全国城市站在杭州这块信用高地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发出的呼吁,是通向信用社会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点赞杭州信用城市模式

刘雪松

  7月18日,首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共同搭建起中国城市信用建设对话平台。而这一次,杭州亮出来的新名片是信用城市。

  杭州带给来自全国300多座城市的上百位市长及城市管理者最直观的印象是:在这里,信用可以当钱用。市民凭借芝麻信用就可以先乘车后付款,可以取代“证明你妈是你妈”之类以往跑断腿才能开出的证明,可以不交押金租单车、借图书甚至到无人柜台拿了东西就走。

  可能市长们不知道的是,仅凭支付宝里的芝麻信用分,杭州创造的这些信用模式,已经联通全国很多城市和行业,很多用户也已体验到免押金信用住宿、租单车无需押金的巨大便利。杭州图书馆工作人员说,纯靠信用就能在全国通借通还图书有望成为现实。无锡市副市长当即表示——先来无锡建一个。而惠州市市委常委心情更迫切——这些东西,我都想带回惠州。

  我们也要!市长们在杭州,要的不是简单的信用二字,而是杭州探索出的信用城市模式。信用可以当钱用。对百姓来说,信用就是获得感,就是幸福感;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信用就是软实力,是联接传统美德、现代法治与百姓未来生活三者之间的桥梁。

  十几年前,杭州人马云在这里创建了代表互联网经济的阿里巴巴,而淘宝、天猫网购等便是以支付宝为支撑的信用体系。它颠覆了人类传统的见证信用、信任的方式,因而成为互联网经济大潮中颠覆人类千百年来传统商品交易模式的关键要素。以芝麻信用为代表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应用,已经打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管理、人与法治等各种关系的宝藏之门。它有着可以当钱用的直观获得感、直接幸福感,更有着千金不换的相互依存感、信任感,是物质与精神两座财富大门同时洞开的惊喜。

  全国300多座城市联合发布《信用城市·杭州宣言》,表示将共同追求建设信用城市,提升百姓生活品质。市长们要的是各自城市的软实力,是中国千百座城市谋求在信用体系上实现换道超车的集体誓言。今天的中国,信用体系覆盖度约为35%,上升空间还很大。但是,杭州所探索的借助互联网科技构建的信用城市模式,已经为中国社会、为城市管理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样本。人们发现,在这条道路上,还有着更广阔的信用应用场景和价值,可以通过技术与执政理念的共同进步,带来更多福祉和更多可能。

  全社会协同共建信用体系的探索,已经在很多地方生根开花。在深圳,26万老人领取养老金,只需在手机上进行一次信用认证。在上海、南京等地,仅3个月就有近2万人凭借信用,租房不再“付三押一”。在火热的共享单车上,芝麻信用已经为全国3000万用户减免了40亿元押金。而信用体系在司法机关打击“老赖”、打击诈骗等方面的运用,也已经有不少成功案例。

  中国的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处在呼之欲出的重要节点。互联网为整个社会提供了“信用+城市”“信用+金改”“信用+服务”“信用+商贸”等技术支持,它初步构成了互联网+百姓信用生活的N个版本。《信用城市·杭州宣言》是全国城市站在杭州这块信用高地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发出的呼吁,是通向信用社会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5 点赞杭州信用城市模式 2017-07-19 浙江日报2017-07-1900010;4588395 2 2017年07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