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大运河文化带的“浙江故事”
董波 编辑 吴晔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申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大运河保护作出重要批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谋划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点是打造“四个河”:
将大运河打造成“文化之河”。继续推进大运河遗产保护工程,对沿线的遗址遗迹进行调查、考古、发掘,加大保护项目储备,并在古镇古迹保护恢复的基础上打造一批运河特色文化小镇。充分挖掘运河文化的历史渊源,保护和传承好大运河沿线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戏曲、文学、民间艺术、传统技艺等,挖掘历史上的名人名家,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将大运河打造成“生态之河”。全面推进以大运河为中心线的流域生态保护建设,划定生态红线,合理规划岸线使用,严格控制开发建设强度,落实分级分类管理和综合协调策略;推进流域水生态修复和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河道清淤、河网修复、堤岸绿化等工程,加速运河水系河网湿地生态功能的恢复;大力治污,全面淘汰重点污染船舶,搬迁和整治运河两岸污染企业和货运码头,加大沿河工业结构的调整。
将大运河打造成“开放之河”。要注重恢复和发挥其交通航运功能,实施运河航道改造提升工程,打通浙东运河,对接海上丝绸之路,使其成为联通“一带一路”,联接京津冀、长三角两大城市群的重要通道。利用运河航运、水利功能和现代技术,进一步带动运河沿线重点城市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将大运河打造成“经济之河”。充分利用大运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加快沿运河景观带建设,打造运河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并通过“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串联起各个文化街区、文化特色小镇。推进运河沿岸产业转型升级,振兴黄酒、丝绸、文房等历史经典产业,充分依托运河沿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才集聚,加快培育新兴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和文化融合发展。
【作者为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社会发展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