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生态

有价值的古民居列入“临时文保点”

东阳在治危拆违行动中加强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和利用

  本报讯 (记者 金许斌 市委报道组 蔡凤 杜倩倩) 近一个月来,东阳市博物馆馆长陈荣军的电话成了热线,不少基层乡镇干部和村民打电话向他寻求帮助,想要鉴定村里的古民居属不属于文物保护项目。不久前,为保护“治危拆违”中被鉴定为D级危房的古民居,东阳成立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小组,并由主要领导任组长。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东阳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木雕、石雕、砖雕技艺精湛,现存古民居体量在我省名列前茅。随着我省“治危拆违”行动纵深推进,不少人开始担忧,有的村会“一刀切”把古民居都拆光。陈荣军说,如果新排查出的古民居被列入D级危房拆除,将是传统建筑文化的重大损失。

  为保护“治危拆违”中发现的古民居,东阳成立4个巡查小组,分赴各乡镇街道巡查古建筑保护情况,新发现了120余幢具有较高价值的古建筑,并出具了保护治理意见。巡查组发现,一些村子的古民居虽然部分屋顶塌陷,但主体结构完好,可以修缮,却被列入D级危房,巡查组将这些建筑列入“临时文物保护点”,要求暂缓拆除。狮山杜村建于清中期的公共建筑“双桂堂”后堂还保存着相当完好的神龛,龛前枋下设有东阳传统民居特有的挂落,镂空雕刻,朱漆贴金,在全省都不多见。被巡查组叫停后,挂上了暂缓拆除的牌子。

  东阳成立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小组后,出台《关于治危拆违行动中加强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和利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落实“治危拆违”和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双重主体责任,对有价值的历史文化建筑实施挂牌保护。

  下一步,东阳将认真梳理已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文物普查登记点的古建筑,掌握分布情况,对名录内要求拆除的D级危房古建筑,要按要求上报,对拆除的有价值的古建筑构件,由政府有偿收归保护利用。


浙江日报 生态 00007 有价值的古民居列入“临时文保点” 2017-07-14 4558221 2 2017年07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