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
决 不把包袱留给后人

——常山推进危旧房治理改造工作纪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

  决不把包袱留给后人

  ——常山推进危旧房治理改造工作纪事

  胡江平 钱李源

  都说拆迁难,而危旧房治理改造犹有过之,因为后者还需要居民以业主身份承担部分建安成本。但位于浙西的常山县,却在过去近3个月时间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自4月18日启动危旧房治理改造协议签约工作,73幢D级危房、2111户住户、1万左右人口,24天时间全部签约,27天时间全部搬离腾空,又经1个多月的杆线迁移、设计论证等工作,于7月6日进入拆除阶段,力度、速度均走在全省前列,获得省、市领导多次“点赞”。

  危旧房治理改造的“常山速度”让人惊叹,其背后是新一届常山县委、县政府巨腕救沉疴的决心和担当。面对治理改造巨大的投入和县财政吃紧的现状,常山县委、县政府作出“决不把包袱留给后人、决不让悲剧再次上演”的承诺。在工作中,紧扣“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从做出决策到制定政策,再到工作推进,全程坚持“民生优先”,赢百姓支持让难事不难。

群众有期盼,民生优先有保障

  7月6日,常山县天马街道城南小区一幢D级危房开始拆除,标志着常山危旧房治理改造工作进入危房拆除阶段。据悉,整个拆除工作计划在今年12月底前完成。

  “等了20年,终于盼到这一天。”家住城南小区19幢的李金洲说,自家的房子属于D级危房,虽然县里曾帮忙加固,但还是住得提心吊胆,有时晚上整夜都睡不着。前段时间临安地震,楼里有一些震感。这次危旧房改造,他和邻居们没几天就全部腾空,可见大家心中的期待。

  危旧房一直都是常山人民的“心病”。离李金洲旧房不足100米有一个小公园,20年前也曾是一幢房子。1997年7月12日,就是这幢居民楼发生倒塌,给常山人留下了血的教训和记忆。此后,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想祛除这块“心病”,却有一道坎难以迈过:经测算,以拆除新建方式根除隐患,需投入大量资金,甚至大大超过了常山每年的地方财政收入。

  彻底治理改造危旧房,意味着常山在今后几年中必须“勒紧腰带过日子”。但县委领导却说,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等不起、慢不得,一天也不能耽搁,一定要勇于承担历史责任。于是,一场危旧房治理改造攻坚战便在浙西山城打响。

  尽管财政吃紧,但常山县在制定政策时仍然坚持尽量让利于民,帮老百姓“算好账”。县危旧房治理改造指挥部有关负责人给笔者出示了一份“政策解读”,里面详细列举了各种住房改造后居民需承担的费用。按如今政策,如等面积置换,算上各类奖补资金,居民实际只需支付较少费用,因此获得涉改户的广泛支持。

  “民生优先”的决心和用心,换来了百姓的民心,直接表现在对工作的理解支持上。“你看,张阿姨家里刚刚装修好,原本等着气味散掉就搬进去住了,却主动找到我们签约。”在江滨小区,工作人员詹载君带着笔者找到她口中的张阿姨。张阿姨今年50出头,是一名下岗职工,主要收入是养老金,她的老伴在企业上班,一个月工资2000多元,家中有一个正读大三的女儿和瘫痪在床的老母亲。“原本生活就挺拮据,装修花的钱是夫妻俩多年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借了3万多元。”张阿姨说,起初听说危旧房治理改造,内心是抵触的,但经过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上门做工作,她开始主动配合,“危旧房不安全,迟早要拆,政府这么做也是为了大家好。”

群众有顾虑,干部带头作表率

  “赶上新时代,惠民政策好。危房变新房,旧貌换新颜。感谢党领导,为民办实事。”这是69岁的老党员、退休教师陈金木,在“常山发布”微信公众号上一则危旧房治理改造新闻后的留言。

  陈金木家住桑园小区10幢,属于危旧房治理改造对象。这两年他虽跟着儿子在宁波生活,但对老房还有着深厚感情,连对外出租都没舍得。可当危旧房治理改造的消息传来,当组织号召党员干部带头的倡议传来,陈金木立马响应。4月12日告知书送到家,他委托在常山的弟弟签收;一周后,他签下了危旧房改造协议书;4月24日,他把家中的东西搬出寄存在朋友家,率先腾空,事事走在前面。他说:“作为一名教师,要为人师表,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在这个时候起模范先锋带头作用。”

  而很多人不知道,陈金木是拖着病躯、顶着家里人的反对,来完成这些事的。原来,陈金木患有肠梗阻,3月份刚住院治疗一个多星期,病情虽暂时稳定却随时可能复发,医生建议尽快手术。可当得知县里开展危旧房治理改造,需要党员干部带头,他毅然决定把手术时间延后。“手术后身体需要恢复,宁波、常山两地跑,还要搬家,怕身体吃不消,拖了后腿。”陈金木告诉笔者,为这事他还和儿子吵了一架。

  在此次危旧房治理改造工作中,陈金木并非个例。对此,县危旧房治理改造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记忆犹新,他说,治理改造危旧房虽是民心所向,但毕竟涉及老百姓的利益,刚开始时涉改户大多心有顾虑,持观望态度,头几天工作局面一时难以打开。怎么办?县里向涉改户中的党员干部发出倡议,号召党员干部带头作表率,引起热烈响应,许多党员主动找到街道、指挥部要求签约。为此,县里在4月18日至20日特别举行了集中签约活动,在党员户的带领下,3天时间600多户居民签订协议,工作局面得以一举打开。

  自己支持,还要帮带邻里。家住定阳小区1幢的杨火明,是一名退休老党员、老干部。10多年乡镇司法助理员的工作经验,让老杨在楼道里的声望很高,左邻右舍平时有事就喜欢找他咨询。危旧房治理改造工作开始后,杨火明不但最早搬迁,还主动到社区学习相关政策,给邻居们答疑解惑。他说:“治理改造危旧房是一项民生工程,作为危旧房住户,我很感恩;作为党员干部,配合政府工作,我责无旁贷!”在他的带领和努力下,同楼其他45户居民在几天内也相继搬离,成为常山最早整幢腾空的危旧房之一。

群众有困难,

整座城市都行动起来

  看着位于城郊金川街道十里山村的新家,浙江圆塔纸品有限公司车间员工郑树根的一桩心事终于落了地。因为危旧房治理改造,郑树根从原来的住处搬了出来,却一直没能租到新房。正发愁时,公司总经理汪俊得知了他的情况,免费为他安排了一间宿舍。

  为员工解决生活难题,在汪俊看来这是自己能做的一件小事。他介绍,公司在十里山村的公路边有两栋宿舍,平时也对外出租,这次腾出宿舍让给员工,对企业来说,只是少了几千元租金,却解决了员工住房的大难题,也为危旧房治理改造工作添了一把劲。

  常山是座小县城,城区人口不足8万,此次危旧房治理改造就涉及1万人,租房问题一度让指挥部众人“睡不着觉”。指挥部与城区天马、金川、紫港等街道一起协商,并向全社会发布了“募房令”,结果让人意外和感动:在城区,许多居民将原本不想出租的闲置房腾了出来;多家企业把职工宿舍腾了出来,甚至免费供房;城郊村的农民把老房、空房清理出来、打扫干净,用来出租……第一天多出300多套房源,两天多出800多套房源,租房问题化于无形。

  紫港街道富足山村就是一个城郊村,新的常山县第一中学就建在村旁。村支书刘卫军相告,在接到县里排查房源的通知后,全村立即行动,有的把家里堆放杂物的房间整理出来,有的把闲置的老房子打扫干净,3天时间就腾出了300多间。“虽然住城郊,但一点不比城里差。”原桑园小区居民方作清,是第一批搬进村的“城里人”,他说,自己租的房子就在新常山一中对面,距公交车站不过300米,进城步行、候车、乘车加起来不用15分钟,晚上在校园边散散步,空气环境都不错,生活质量并没受多少影响。

  随着危旧房治理改造工作的推进,搬家、租房、生活配套等各类问题逐一显现。但让人动容的是,面对这些问题,整个社会都在行动。驻城机关纷纷组织义工队,休息时间走街入户,只要有需要就“搭把手”;出租车司机们组成“的哥志愿队”,免费为群众搬家;电信、移动、联通、华数、水电等生活服务型企业组建服务队,上门提供免费移机、退费服务……危旧房治理改造工作中,常山各类志愿者团队达到3000余人。

  暖心行动不仅限于签约和搬迁过程中,常山县还将安排干部对涉改户开展持续跟踪服务。此外,县里已经与相关企业洽谈合作,力争新房早动工、早交付。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
决 不把包袱留给后人
2017-07-13 浙江日报2017-07-1300004;浙江日报2017-07-1300006;浙江日报2017-07-1300011;浙江日报2017-07-1300014;浙江日报2017-07-1300008 2 2017年07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