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养生

浙江医院
寻找“标准化病人”

  如果叫你到医院去“装”一个病人,不仅要“装”得像,还要记性好,还是个“义工”——没有钱的,你干吗?最近,浙江医院放奇招,征召的就是被称作“标准化病人”的“义工”——扮演病人的人。招“标准化病人”干嘛呢?医院说,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年轻医生的临床实践、操作资源不够充足,总是陷入“理论多、实践少”的尴尬局面。尤其近年来,患者的隐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医学生与低年资医生实践的机会也相应减少了许多。现在,“标准化病人”出现,弥补了临床操作资源不足的缺陷。这与真正的病人有什么关系?医院会告诉你:医生技术高明了,病人就是最大的得益者。

  所谓“标准化病人”(简称SP),就是由健康人来扮演患有某些特定病症的病人。由于经过专门培训,这些假病人能够相当准确地模仿相应病例的症状,包括走路姿势、身体动作、疼痛程度、面部表情、病史病状自述等。而医生根据这些“病人”表现出来的症状,询问病史、判断病情,作出正确诊断。

  这种由“标准化病人”充当的“活考卷”,能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学生临床操作的综合水平,突破以往考试只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缺陷,还可用来提高医生临床实践能力。

  浙江医院一个十多平方米的房间内,放着两张桌子,三把椅子,在房间的一角还放着一张诊察床,两位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分坐在桌前,而一位“病人”则坐在桌子的一角边。

  在简单的问诊后,其中一位女白大褂示意“病人”躺到诊察床上,而另一位男白大褂则在一边静静观看。随后,女白大褂把手掌按向“病人”的腹部,询问到底是哪个部位疼痛。在按了第一下时,“病人”表示不是这里疼;第二下时,病人表示也不是这里;当换个部位,再按第三下时,“病人”马上就起了反应:“疼,就是这里!”确定部位后,女白大褂收手回到桌前坐下,而“病人”也下床坐回到座位上,还一直用右手按着肚子,脸上一副痛苦的表情,嘴里还不停地呻吟着……这就是典型的医生通过SP进行临床实践的场景。

  浙江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助理张宇副主任医师表示:“标准化病人”的谈吐与言行要自然,能投入“病人”这一角色中,需具备较好的体能与记忆能力。其次,由于“标准化病人”的主要功能是像演员那样对真实病人的症状、神态、动作及表情进行模仿,有表演经历的报名者会在筛选中占很大优势。此外,“标准化病人”还需反应思维快速敏捷、对医学抱有浓厚的兴趣,兼有一份强烈的公益心与责任心,这也是筛选的主要标准。

  据悉,浙江医院此次招募的“标准化病人”分属不同年龄段。应聘人员入选后,将会进行相应的基础知识、表演培训,然后根据每位“标准化病人”的体貌特征、年龄段等个人条件逐个确定相关病例。

  成为“标准化病人”,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医学常识,还要揣摩模仿病人的技巧并参与考核学生。如此一份义务兼职,会吸引很多报名者吗?很多!

  肿瘤内科病例“标准化病人”肖女士道出了很多应征者的想法:“我从小就很喜欢医学,尽管大学时没有读医科。我在学生时代经常参加学校里的戏剧社团,对表演有着一份憧憬。这次被选为‘标准化病人’,恰好同时满足了我的两个心愿:既能过把‘表演瘾’,还能跟着培训老师学到许多医学专业知识,一举两得。”


浙江日报 养生 00008 浙江医院
寻找“标准化病人”
2017-07-06 4491186 2 2017年07月0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