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深读·经济瞭望

浙江传统产业“基因”与互联网相似度较高

  无论传统产业+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传统产业,都有一点像植物的嫁接——植物嫁接成功的关键,是其枝条与母本品种基因的相似度,基因越相近嫁接成活率越高。浙商传统产业形态千差万别,但浙江传统产业的“基因”,却与互联网本质属性相似度颇高。因此,浙江传统产业在互联网时代的适应性和兼容性较好。

  制造业仍然是浙江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但并不是说浙商只会做传统产业。浙商最实事求是,在当初市场还是一片“荒漠”的时候,直接种上大树不会成活,小草才是与环境最匹配的品种。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制造业乃至加工业是最佳选择。当互联网时代到来,敏锐的浙商最先识别并捕捉到信号的变化,浙江也成为中国数字经济——“互联网+”、信息化、智能化等新经济最活跃的省份。

  从比较优势上说,浙商生性擅长于互联网产业。浙江区域经济曾经有一个著名的“零资源现象”——只有人力资源,缺乏自然资源,无中生有创造了大批工业化时代的产业集群。对原材料甚至产地都更不敏感的互联网产业,浙商当然更加如鱼得水。

  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集群,和全球最大的线下实体小商品市场义乌小商品城,都在浙江,就说明了这一点。叱咤风云的互联网英雄和义乌的小商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以耕地种田的吃苦精神做生意,造就了义乌奇迹;同样,以做小商品的务实精神做网络新经济,造就了阿里巴巴等的成功。或者说,以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行业是浙商精神体现得最彻底的领域之一。

  而且,互联网的商业特质与浙商精神在本质上非常接近:平等、进入门槛不高、不依赖特定资源、不相信特权和垄断、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需要梦想、具备敏锐的眼光和一定的冒险的魄力。因此,全球最大的实体市场和电商网站都在浙江,是符合逻辑的必然结果。

  互联网消弭了地域限制,打破了传统的地理空间概念,但其集群效应仍然存在。杭州的“无现金”程度这么高,与支付宝总部在杭州不无关系。当周边的工厂应用互联网+智能化尝到甜头时,就是对周围同行最好的示范。在“互联网+”时代,浙商不会边缘化。

  年初“宗马之争”一度沸沸扬扬,被视为传统产业与互联网两大阵营领袖人物的对垒。实际上,仔细看看娃哈哈的实践,宗庆后还真有些冤枉:娃哈哈的经营不但没有排斥新经济,相反还走在很多传统企业的前面。作为即时消费品,电商对饮料来说确实不是最佳渠道。不倚重电商,这是务实的宗庆后的明智选择。但娃哈哈30年如一日坚持只做一瓶水,这种专注到极致的战略,就是互联网思维。而且娃哈哈近年来在智能制造方面力度很大成效显著。说得少做得多,这是浙商的特点,也是浙商善于“互联网+”的又一个理由。

  (作者为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浙江日报 深读·经济瞭望 00011 浙江传统产业“基因”与互联网相似度较高 2017-06-28 浙江日报2017-06-2800006 2 2017年06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