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专版

浙中科创高地 产业转型未来

合力共建“金义科创廊道” 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浙中科创高地 产业转型未来

  合力共建“金义科创廊道” 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郎擎宇 钱关键 陈 戈

  从金华市区出发,沿金义快速路一路向东,广阔的发展腹地上,低丘缓坡连绵起伏,羊尖山湖、王里源湖等湖泊散布其间,静谧安宁。

  快速路曹塘澧公路附近的金华科技城工地上,却显现出与周边环境不一样的热闹与繁忙,捷孚传动科技有限公司的联合厂房正加紧建设。今年底,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双泵双离合器变速器将在这里下线。作为金华科技城的首个入驻项目,一个连接起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巨大科技孵化器将在这儿诞生。

  目前,金华科技城已引来中科信息金义联合研究中心、北航金华北斗应用研究院等项目签约落户;金义绿色汽车传动产业发展基金更是首期投入5000万元研发奖励基金,扶持捷孚传动项目。未来,这片土地将被打造成自然环境最美、服务环境最优、宜居宜业的“浙中硅谷”,云集众多专家学者、创业创投大咖。

  作为龙头,金华科技城的拔地而起,只是核心面积约160平方公里的金义科创廊道建设的一个缩影。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突出创新强省工作导向,增创发展动能新优势。让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使创新真正成为浙江发展最鲜明的时代特征。金华市委明确“共建共融共享共赢”的工作路径,以金义科创、浙中生态、综合交通“三条廊道”为抓手,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都市区经济转型,提升金义都市区综合承载力,这是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随着金义科创廊道建设规划的公布、金华科技城的开工建设,这条西起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经金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金义都市区、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至义乌信息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科创大走廊的面纱也被渐渐揭开。它将承担起引进中高端要素、发展中高端产业,打造引领、辐射都市区发展的“创新极”,解决发展动力问题的重任,成为一条科技、信息、人才、资本充分涌流,产城人融合发展的黄金主轴,一方代表都市区未来、体现地区先进生产力水平的产业高地。

一轴两区多点

全域创新“串珠成链”

  除了金华科技城,金义科创廊道内还集聚了浙江师范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本土高校;部门及外来高校所属科研机构22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36家,院士专家工作站23家,博士后工作站19家;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等高层次专家近百人,他们将成为科创廊道不竭的创新之源。占金华全市74%的各类科创园区、创新孵化器,43%的高新技术企业,50%的特色小镇,以及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则将为创新创业提供强大的后劲。

  按照“核心引擎、点轴推进、协同联动、错位发展”的布局导向,科创廊道沿线的高新园区、科技孵化园区、特色小镇将被串联起来,整个金义科创廊道将形成“一轴、两区、多点”的空间格局。

  一轴:即以金义快速路为主轴线,联结金华市区与义乌市区,加速集聚各类创新要素与科创平台,打造融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产业转化、品质生活于一体的产城人融合创新带。

  两区:即以金华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义乌省级信息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依托,创建金华、义乌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打造产业与科技融合之区。为主导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成为科创廊道建设的两翼主平台和经济增长极。

  多点:即包括金华科技城、北大金华科技园在内的廊道沿线各类科技平台、创新孵化载体、产业化基地、特色小镇,突出科技研发、科技孵化、文化教育功能,整合、提升、建设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双创示范性平台。

  同时,金义科创廊道还将发挥溢出效应,辐射带动金华各县(市、区)科创平台的发展,打造县域创新创业中心,形成都市区“共建共融共享共赢”的发展新格局。

贯彻省党代会精神 增创发展动能新优势

  一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浙中城市群建设。省委、省政府将金华列为全省重点培育的三大城市群、四大都市区之一。省委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金义都市区要在全国大城市第二方阵中争先进位。

  不久前召开的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把产业创新作为主战场,谋划实施一批最具比较优势、最能带动全局的重大创新举措。

  当前,金华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生态、交通、科创三条廊道建设,“三条廊道”之一的金义科创廊道与省委补齐科技创新短板的要求相契合。金华市委、市政府做出实施创新强市,打造金义科创廊道重大部署以来,如何加快科创廊道建设,促进产业借力科技创新转型发展,成为金华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

  未来,金义科创廊道将打造协同创新的科研体系、高效便捷的转化体系、集群发展的科技产业体系、引培共促的科技人才体系、要素活跃的配套服务体系等“五大体系”,形成全链条的创新创业生态,成为引领都市区发展的科技创新带、高新产业带、品质生活带。

  其中将以高水平科研院所为引领,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支撑,着力突破应用型技术的研发,完善科技中介服务,构筑科创廊道发展的核心引擎。打造要素集聚的研发体系和高效便捷的转化体系。

  将以发展科技孵化器、创业苗圃、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打造产业创新综合体,提供专业、精准、经济的产业公共服务。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国家和省级质检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公共平台。依托各区块主导的科技孵化园,建构充分满足成长企业对于空间、管理、服务等方面个性化需求的新型空间载体和服务网络。力争到2020年建设产业创新综合体20家以上。

  坚持“提升存量、做优增量”的思路,通过运用现代信息和数字技术、先进设计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通过产业集聚和功能区整合提升,重点培育发展一批五大千亿产业;通过紧盯未来产业发展热点,紧抓重大前沿技术突破,优先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推动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构筑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科技产业集群。

  加强科技人才发展的顶层设计,大力引进和培育高水平人才团队,拓宽人才集聚渠道,完善人才引培政策,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创新驱动中的核心作用。

  深入实施“千人计划”“双龙计划”,完善激励与管理制度,解决医疗保健、家属就业、子女就学、教育深造等后顾之忧,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在金华创业创新、安家落户,造就一支人数众多、梯队衔接的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型企业家和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

  以科技企业创新需求为出发点,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积极借力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培育科技企业融资新模式,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支撑体系。

  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引进设立面向廊道范围内科技型企业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并逐步扩大规模,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的总规模不少于1000亿元。支持天使投资人、股权投资机构和股权投资管理公司等集聚发展,加强天使投资、科技保险等新产品开发,做大直接融资平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兴科技产业创投计划,推进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引进国内外投资机构合作设立子基金。同时,鼓励发展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小微金融等科技创业金融服务方式。

  支持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实施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引导科技型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加强对科技企业的培育辅导,建立廊道内科技企业上市后备库。推动企业股权众筹融资试点。鼓励发展一批股权众筹平台,依托省股权交易平台,加大种子期和成长初期科技创新型项目的融资支持。

高起点规划 科技强市“核心支撑”

  放眼望去,金义科创廊道沿线一座座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已拔地而起,一批批引领型、创新型的产业项目纷纷入驻,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

  这段时间,位于婺城区的“云安阁”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有望在年底交付使用。这个项目的建设主体为婺城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范渊创办的浙江云安阁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互联网信息采集与数据挖掘、搜索引擎核心技术、数据分析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未来将为各行各业提供智慧城市建设和信息技术等服务。

  在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一座以互联网泛娱乐为主题的金华互联网乐乐小镇则正在崛起,游戏交易、视频社交、影视娱乐、VR应用等新业态新产业迅猛发展。据统计,2016年,乐乐小镇实现营业收入49.75亿元,同比增长35.2%,实现税收2.2亿元,同比增长58.3%。目前,齐聚科技与腾讯合作的“视频直播和游戏托管”等项目正在快速推进。

  今年,小镇将力争引进互联网泛娱乐企业200家以上,引进大学生创业者1500人,实现营业收入70亿元以上。预计到2020年,这里将诞生一座百亿能级的特色小镇,成为国内泛娱乐产业集聚发展的新高地。

  根据规划,金义科创廊道未来将成为浙中地区科创领域的“一中心两高地”:

  先进制造业科创中心。金义科创廊道致力于提高科研成果的技术转移与产业化效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主导产业发展的强大支撑作用,对新兴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集聚中高端产业,协同推进建设在全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信息经济产业高地。科创廊道内将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性、创新性、带动性的网络经济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信息软件、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泛娱乐、虚拟现实、电子商务、智慧城市等产业,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完善信息经济高层次人才、实用性人才、草根人才等队伍建设,构建产业链上下游良性互动、大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打造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信息经济产业高地。

  国际科创合作高地。义甬舟、义新欧大通道在金义都市区交汇,金华科创廊道将优化都市区大通道、大平台、大产业、大协作布局,以人才交流深化科技创新合作,共享科技成果和科技发展经验。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引进共建一批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和科技园区等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提高都市区在国际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发挥廊道在“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中战略支点作用。

  到2022年,金义科创廊道将成为金华“科技强市”的核心支撑,力争实现“三领先、四跨越”。即全社会R&D(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增幅、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幅、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等三个指标居全省领先水平;研发机构、科创园区、专业技术人员、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实现翻番。

  到2030年,廊道内将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推进一批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实现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争取建成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科创合作重要基地。

共建共享 推动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

  推进金义都市区建设,是一个由“散”到“聚”的过程。破解这一短板,则要在“共”字上下功夫。金华按照“走在前列、共建金华”的要求,大力推动科创、生态、交通三条廊道建设,对于推动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加快建设全省第四大都市区有着重大意义。其中,综合交通廊道“内畅外联”,将建设贯通全市域的交通闭合圈,解决都市区发展的基础问题。目前,金义东轨道交通已正式开工。浙中生态廊道以全长396公里的金华江流域治理为抓手,贯通水系、打通水脉,将打造“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

  “如果说生态廊道是根底,交通廊道是动脉,那么科创廊道则是都市区经济的灵魂,将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驱动。”金义科创廊道建设规划起草组成员、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区域发展处副研究员苏斯彬,这样理解科创廊道在都市区发展中的定位。

  众所周知,金华拥有特色鲜明的县域经济,金华市区的汽摩配、义乌小商品、永康五金、浦江水晶、兰溪棉纺织,均在全国享有盛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以县域平台为主的模式,造成了发展上“小马拉大车”的问题,让金华“城”的聚合功能不足,缺乏联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劲。为了实现“两个高水平”的目标,金华必须从传统县域治理向现代市域治理转变和迈进,加快建设都市区,大力提升都市区综合能级和国际化水平。

  作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起草组成员,苏斯彬表示,金义科创廊道有着鲜明的定位。针对金华产业分布相对离散的特点,科创廊道突出了金华科技城等核心平台的引领作用,体现了破散促聚的规划主旨。

  根据规划,未来金华各县(市、区)将共创科技廊道品牌、共建金华科技城,共同打造一个面向浙中地区的高能级科创平台。

  科创廊道将研究制定统一的产业准入、投入产出等招商政策,坚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由行政主体按产业定位开展招商,切实加大投资推广力度,加快开发建设进程。在开发建设、招商引资过程中,市、区相关行政主体对外统一使用“金义科创廊道”的品牌名称,统筹利用廊道的区位条件、资源环境、产业优势、形象设计、传播推广、招商平台,实现廊道品牌的共树共享。

  同时建立金华各县(市、区)共建金华科技城机制,促进中高端产业和优势资源加速集聚。在金华科技城试行“飞地经济”模式,对县(市、区)引进、布局在科技城的高水平创新载体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实行金华市区待遇,享受金华市区统一的科技、人才、产业等政策支持,并将研究出台具体的配套政策。

  科创廊道将辐射带动县域科创平台,县域科创平台也将主动对接廊道建设,依托廊道在人才资源、科技资源、资金资源等方面优势,实现人才、机构平台、科技成果、科创资本等全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共同推动区域共享的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小巨人企业、众创空间、孵化器、创业大赛项目等认定方面的互通机制,促进大型科学仪器、重点实验室等科技服务资源方面建立统一共享平台。

  同时,立足于汽摩配、五金制造、小商品制造、纺织服装制造、水晶等金华本地传统产业,金义科创廊道将着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突出人性化、个性化、智能化设计,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新材料和新技术,通过产业创新综合体为企业提供产品设计、技术开发、标准制定、专利申报、企业上云等公共服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品由单一走向多样、由低端走向高端,致力于打造现代五金、时尚纺织服装、现代小商品等产业,推动区域特色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构筑区域产业创新生态,以科技创新新突破推进产业转型发展新跨越。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6 合力共建“金义科创廊道” 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2017-06-28 浙江日报2017-06-2800004;浙江日报2017-06-2800006;浙江日报2017-06-2800020;浙江日报2017-06-2800015;浙江日报2017-06-2800026;浙江日报2017-06-2800017 2 2017年06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