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守护六江之源看丽水

景宁:畲乡提标杆 乐享和美福

  景宁:畲乡提标杆 乐享和美福

  “我们决心全域基本剿灭Ⅲ类及Ⅲ类以下水体,以‘尤为如此’的担当,治出一县好水,献礼下半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在今年2月底召开的丽水市第四次党代会上,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委主要领导许下了一份掷地有声的承诺。

  按照这份“献礼承诺”,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景宁境内全部600多条溪流不仅全部能游泳,而且处处可饮用,真正实现在生态经济发展中大幅提升生态环境。

  景宁拉高标杆、自我加压,提出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按期完成目标,“生态”和“民族”这两张畲乡的“金名片”,将更加厚重与饱满。

铁腕治水 彻底拔除污染之根

  畲乡景宁生态禀赋优良,拥有林地面积225.3万亩,生态公益林面积148.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0.85%。

  唯有构筑起良好的水生态循环系统,才能产出优质的水。17910亩的望东垟高山湿地被誉为“华东第一湿地”,是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内空气的负氧离子浓度达到18万个/立方米以上。

  畲乡的大江河水质一直保持在Ⅱ类以上,Ⅲ类及Ⅲ类以下水体只占不到3%。这3%,便是63条“不稳定、易反弹”的小溪流、小沟渠、小池塘,是必须立刻治理的隐患点。这些小微水体多为临村或靠近居民小区,要想保证其水质稳定在Ⅱ类水或以上,就必须彻底改变当地百姓小溪漂洗等习惯。

  景宁各乡镇和部门立刻行动起来,向Ⅲ类水体“宣战”。在农村,群众“随手拍”全面开展,村级河长每日巡回,落地实施新规;在乡镇,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护水小分队”专项督查;在县城,今年实施截污纳管工程项目28个,总投资8410万元,已完成6500万元;在原有的8个断面监测点基础上,县环保部门对需重点治理的河流增加了70个监测点,对重点河流每15天检测一次,普通河流每月检测一次,都要上报检测结果……

  三年来,景宁以“治污先行”,突出重点,从工业污染治理、城镇截污纳管、农村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治理、河道综合整治等方面着手,坚定治水信念,彻底拔除污染之根,确保“一江清水送下游”。

  特别是今年,经过百日攻坚,做到了治理无盲区、全覆盖,就连百姓房前屋后的水都变得干干净净,力争实现“景宁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全域基本剿灭Ⅲ类及以下水体,确保全域Ⅱ类及以上水占比超97%,出境水达标率100%”的目标。

转型护水 与民共享“治水红利”

  景宁是个生态强、文化浓的小县城,全域旅游是景宁当前和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用好的生态资源吸引游客、留住游客,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大计。

  该县消灭Ⅲ类水的过程,不仅美化了群众生活环境,而且扫除了旅游障碍。畲乡以水为媒,在全域范围内营造浓郁的“护水改变环境,环境改善生活”氛围,与民共享“治水红利”。

  景宁东坑镇桃源村,一座画中的畲族村,堪称“世外桃源”。她依山傍水,绿意盎然;那里的天然泳池,碧水悠悠,清澈见底;还有一个水果沟,瓜果香甜,沁人心脾。

  东坑镇利用桃源村“三插溪”河道整治建设防洪堤而形成的80亩空地,建设桃源水果沟。现如今,“畲乡桃源水果沟”项目水果种植已辐射至8个村,种植了葡萄、杨梅、无花果等800余亩,年收益突破500余万元。

  畲乡水果沟生意红火,辐射带动周边天然游泳池、露营基地、民宿经济、多肉经济相继兴起,打造成为集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特色农业发展、精品园建设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的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农户年收入增加800余万元。

  水清景美生意旺,畲乡群众享受到了“治水红利”,反过来,一腔热情护水、爱水慢慢地变成了日常行为习惯。

  鹤溪河是景宁的母亲河,河岸柳绿花开,河水清澈鱼欢。每到傍晚,鹤溪河边越来越多的人在绿道上夜跑,在情人街行走、跳舞,老人们在桥上亭边拉二胡、吹葫芦丝,一篇和谐的乐章在鹤溪河上谱写着。

  “每到傍晚,我会带孙子到岸边走走,孙子看到河里的鱼就很开心。我在景宁居住了几十年,这鹤溪河跟以前比起来变化很大啊。所以,看到有人往水里乱扔垃圾,我一定会制止。”手上抱着孙子的刘阿姨说。

  以畲乡绿廊水利风景区为代表的畲乡绿道,依托千峡湖库尾河道建设,沿线风光旖旎,荣获第十五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并经水利部授牌,成为人们散步、骑行、慢跑的好去处。

  除此之外,景宁将水景观元素融入到县城跨鹤溪河桥系改造、外舍凤凰古镇建设、农村古村落保护等项目建设当中。

  通过旅游项目建设、农旅融合,政府部门不仅与民共享“治水红利”,而且展现出了更高层次的转型护水理念。

文化赞水 乐享“和美景宁”之福

  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有着独特的风土人情。畲乡治水,当然会与众不同。

  三年来,景宁充分发挥畲族文化引领作用,增强水文化凝聚力,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搭台唱戏,用文化赞水,精心建设畲乡之窗、千峡湖、望东 [址][羊]高山湿地、炉西峡等亲水平台;三月三系列活动文艺巡回演出、水果采摘文化艺术节、千峡湖渤海垂钓节、全民科学治水非遗文化节等各种主题活动都有着治水宣传的烙印。

  红灯笼高高挂起,彩旗在风中摇曳。“五水共治”“剿灭劣V类水”“人人参与治水”等相关内容编入谜面,文化礼堂内五水共治“治水灯”高高挂起;治水长廊也向群众讲述着治水文化,传授节水妙招,展示治水成果,表彰“治水明星”,切实增强水文化的覆盖面、渗透力——2016年度,畲乡的“五水共治”群众满意度测评全市第一。

  全民参与治水,乐享和美之福。“河小二”青春助力治水、“铁娘子”巾帼护水、“法律服务团”力助剿劣行动……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治水,如百名文艺家、景宁户外应急救援队、蓝天救援队、凤凰爱心协会等社会公益组织助力治水。这些寓教于乐、特色鲜明的活动不仅美了城乡环境,更乐了山居百姓。

  而在景宁全域治水战场上,剿灭Ⅲ类水成为该县村组织换届选举的“试金石”和检验新一届村级班子战斗力的“标杆”。在过去的这个春天,景宁共有580余名新当选村(社区)党支部委员第一时间积极投身剿灭Ⅲ类及Ⅲ类以下水体工作当中。


浙江日报 守护六江之源看丽水 00021 景宁:畲乡提标杆 乐享和美福 2017-06-21 浙江日报2017-06-2100006;浙江日报2017-06-2100009;浙江日报2017-06-2100008;浙江日报2017-06-2100012;浙江日报2017-06-2100017 2 2017年06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