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治清缙云水 生态红利来
赵 霞 麻洁菲 郑伟东 陈 妃
缙云:治清缙云水 生态红利来
赵 霞 麻洁菲 郑伟东 陈 妃
缙云位于浙中南部丘陵山区,属于瓯江、钱塘江和灵江“三江”水系,这里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达78.5%,负氧离子达到4600个/立方厘米,空气质量常年达到优良等级,是国家生态县。
百姓依水而居,山城因水而美;山在城中,水绕城边。为呵护一江碧水,近年来,缙云县以“五水共治”为契机,重拳出击、铁腕治水,全县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实现全域、全程、全民治水,境内水质稳步提升,各大流域水质稳定达到水功能区标准,出境断面水质均达到Ⅲ类水以上,其中,Ⅱ类水质的河段长度占总长度的62.7%,三年捧获两个“大禹鼎”,走出了一条独具缙云特色的治水之路。
今年以来,缙云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剿灭劣Ⅴ类水工作部署,拉高标杆、自我加压,打好组合拳,以5月底全境剿灭劣Ⅴ类水为目标,在缙云大地发起“剿灭劣Ⅴ类 治清缙云水 全民大会战”的雷霆行动。目前,当地河长领衔整治的865个点整治完成率达100%,列入省市整治范围的418个点整治完成率达100%,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100%。
创新工作机制 “伞形”督导网络全覆盖
良好的创新机制是工作得以圆满完成的基本保障。对于缙云的剿灭劣Ⅴ类水工作来说,更是如此。
面对5月底提早完成全境剿灭劣Ⅴ类水的目标,缙云紧紧抓住全省“万名干部下基层督导”和全市剿劣水“双千”大会战的契机,着力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督导治三位一体”的剿灭劣Ⅴ类水督导机制。
该机制可谓创新:以省督导组为“伞柄”、市督导组为“伞骨”、县督导员为“伞面”,构建起“伞型”梯度式督导网络,省、市、县三级共225名督导员联动直接督导到村。
通过建立省、市、县三级督导组主要成员和县主要治水单位为成员的联席会议机构,统筹指导和协调推进剿劣工作,实行“面对面领会上级要求,头碰头研究解决问题,手把手抓好问题整改”。今年以来,省市县三级联席会议梳理重点问题34个,交办执行率100%。
在县级层面,缙云县根据前期排摸的剿劣整治点数量,由县委组织部从全县70多个部门抽调了178名工作经验丰富、有一定治水经验的科级领导干部和中层干部,分成4个督导小组,分赴全县18个乡镇(街道)的178个行政村,实行分点负责、定点指导、全程参与。
有了督导员,缙云专门制定了《缙云县全面派驻剿灭劣Ⅴ类水工作督导员工作方案》,明确各督导组及督导员的工作分工与职责任务、督导方式、工作机制和工作要求等。
如建立“一办法三纪律五制度”,确保督导力量定下来、沉下去、干起来、出实效。把督查时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干部考察工作体系,以水质论英雄,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如创新建立县委办、县府办、县人大办、县政协办、县作风办和县治水办“六办”联合督查机制。采用乡镇(街道)自主选定和督查组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每月量化通报,对发现的问题实行“督查、反馈、整改、回头看”闭环式跟踪督查,督查一处落实一处。目前,全县已开展4轮“六办”联合督查,覆盖所有乡镇(街道),涉及100多个行政村600多个点位,问题整改率100%。
在良好的创新机制保证下,各级特别是县级督导员拿出了铁军的担当和精气神,每月至少到联系村督导一次,驻村一周,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积极宣传有关剿灭劣Ⅴ类水的精神和要求,指导督促联系点抓好落实。切实做到用脚步丈量治水成果,做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岸上岸下、表里兼顾,以铁的决心、铁的纪律,为“全境剿劣”工作加油助力。
纵深化“河长制” 凝聚乡贤反哺助力剿劣
随着全境剿灭劣Ⅴ类水工作全面铺开,治水开始由大江大河,向小沟、小渠、小池塘等小微水体推进。缙云县将全境剿灭劣Ⅴ类水作为硬任务、硬指标,通过“一点一策”、制定作战图、排好整改、销号管理等措施,明确18个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的剿劣工作任务和要求,实现了全县2347处小微水体有人管、有法管、有效管的治理模式。
为确保小微水体的治理成果,缙云县专门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领衔治理小微水体清单,明确治理内容、完成时限和责任人,并上墙公示,村民发现问题能第一时间联系责任人,确保问题即知即改。
缙云双溪口乡在全面落实“河长制”的基础上,延伸建立“沟渠溪塘”长制,并设立“沟渠溪塘”公示牌,写明水体名称、位置、责任人、整治措施等,方便村民及时向“沟渠溪塘”长反映水质情况,并对“沟渠溪塘”长工作是否合格进行监督。“沟渠溪塘”长做到每天一巡查,池池有人管,渠渠有人看。
5月23日上午,该乡东里村大塘塘长张秀莺来到位于村中央的大塘检查水质情况,在发现水面漂浮着零星的垃圾后,立即将问题交办给该塘的保洁员项东奎。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全村各河沟渠溪塘总长的张秀莺来说,每天例行检查全村的河沟渠溪塘的水质情况,已经是她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了。
群众是治水的受益者,也是剿劣的生力军,三溪乡探索“乡贤引领+村民自治”的基层治水新机制,成立乡村两级文明促进会,由热心家乡建设的在外人士和本地具有威望的老同志、村两委主要干部等组成。先后开展乡贤大走访、政策咨询会、乡贤协调会、乡贤论坛、最美乡贤推选等活动,充分发挥乡贤和村民主体作用的治水新机制。据统计,三溪乡有2000多位乡贤主动参加家乡治水、美丽乡村建设等,累计捐款200余万元,成立治水剿劣基金,统筹推动全乡剿劣工作。
治出秀水美景 农旅融合孕育“绿富美”新样本
在这场剿灭劣Ⅴ类水的战役中,缙云不仅治出了秀水美景,更治出了发展后劲。
去年以来,缙云县笕川村借“治水”之势,从村民手中流转500多亩土地,投资1300多万元,打造笕川“美丽花海”,并以全国首创的“花海+小火车+X”模式,实现了从传统的种养殖业到农旅结合、三产融合的华丽转身,走上可持续绿色生态富民之路。2016年笕川花海开园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50多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000多万元。
舒洪镇仁岸村“以地换木”巧绿化,仅2015年就投资3000多万元,完成了10多个民生和旅游项目,将村庄打造成了一个有美景、有文化、有内涵的美丽乡村。该村独特的“石头动物园”和水质达到Ⅰ类水的天然游泳河道,闻名十里八乡,双休日期间到仁岸休闲游玩的人数高达万人,全国各地的游泳爱好者慕名来体验仁岸村的清清河水。同时,村里以特色产业杨梅为基础,做大美丽经济蛋糕,在2016年杨梅节当天,近3万游客到仁岸村赏绿色生态景观、品南乡民俗文化、看龙舟首秀,当天杨梅销售额达到300万元。
笕川村和仁岸村的美丽转身正是缙云治水带来的美丽缩影。近年来,缙云县以治水为龙头,统筹打好“三改一拆”“四边区域洁化”“五清联创”“六边三化三美”等“3456”环境整治“组合拳”,打造出一批干净、整洁、有特色的美丽乡村,如“世外桃源”三溪村、“美丽乡愁”陇东村等。
如今的缙云,经过多年的治水,沟沟清流,映出乡村的美丽,也凝聚着当地治水的智慧与决心。治水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眼前的秀水美景,更是以清水之红利壮富民之底气,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