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美丽浙江生态治水的绍兴实践

嵊州:重建“山水生态” 再现“诗画剡溪”

  嵊州:重建“山水生态”

  再现“诗画剡溪”

  陈全苗

  剡溪清,则嵊州清;剡溪美,则嵊州美。

  剡溪,是嵊州的母亲河,地处“绍兴第一江”曹娥江的上游,水系几乎涵盖了该市的各个角落。

  无论是过去几年的“五水共治”,还是今年的重点战役剿灭劣Ⅴ类水,嵊州治水,某种意义上都是在重建剡溪的生态水系,再现“诗画剡溪”和“浙东唐诗之路”山水人文美景。

  自全省召开剿灭劣Ⅴ类水工作会议以来,嵊州市制订出台了《Ⅴ类水和Ⅳ类水剿灭战役行动方案》,明确了推进治污水“八大行动”,再一次打出“全民治水、源头治水、依法治水、工程治水”等实招,自我加压,拉高标杆,提出了“灭Ⅳ减Ⅲ增Ⅱ”的工作目标,确定了到年底全域剿灭Ⅳ类水、66个主要河道断面全面达到Ⅲ类水以上、出境断面章镇达到Ⅱ类水等工作要求。

  经过全市上下的同心协力,截至5月底,全市66个市级主要河道“河长制”监测断面,Ⅰ-Ⅲ类水的比例为87.9%;481个疑似劣Ⅴ类小微水体,已全部完成治理;完成清淤57.17万立方米,占年度任务的114.3%。同时,防洪排涝工程、截污纳管工程、节水工程等都在顺利推进。

  如今,“诗画剡溪”“美妙三公里”等工程的建设,扮靓了嵊州的生态环境,提升了市民的休闲品质。治水,正在改善着这个城市的宜居环境……

三级联动剿劣 见证全民力量

  治水,最终是为了让群众得益。如何让干部群众参与其中?嵊州重点实施了“三级联动剿劣”,以点带面推动工作。

  今年4月8日,星期六。

  这一天,嵊州市上演了一场“万人剿劣集中行动”——从市级四套班子领导,到市级部门全体机关干部,到镇村全体党员干部,有的进村入户开展宣传,有的到沟渠开展清淤,有的到河道开展保洁。这是由嵊州市委、市政府组织策划的“三级联动,万人参与”一线剿劣行动,74个部门的机关干部,全员下到21个乡镇的491个村,与遍布各地的河塘沟渠来了一次“亲密接触”。在此带动下,“村嫂”志愿者参与进来了,热心的市民参与进来了,企业职工也参与进来了。城乡上下、村庄内外、房前屋后,渠道里、池塘边、小溪旁,到处可见忙碌的身影。

  这一战,昭示着嵊州市“全民总动员、打好剿劣战”专项行动的序幕正式拉开。

  根据嵊州市的统一部署,从4月份开始,每个月开展两次剿劣行动,全体机关干部利用双休日时间,到挂联的镇村一线开展剿劣行动,助力全市Ⅴ类水、Ⅳ类水剿灭工作,促进全市上下治水拧成一股绳、连成一片心。

  剿劣,是对“五水共治”的一个再深化、再提升之举,是由“治标”向“治本”进发的一场新战役,标准更高,任务更重,难度也更大。显然,只有“全民治水”,才能“全力治水,全域治水”。

  嵊州确实具有这样的“全民基础”。且不说担有治水之责的全市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就说今年3月刚刚捧回一个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颁发的“国家级”大奖——“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的“嵊州村嫂”,就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巨大的民间力量,她们不但拥有8000多名成员,还有着3年多的治水经验与治水热情。

  据嵊州市治水办的分管负责人介绍,每月两次的“三级联动剿劣”行动,其实是各有侧重、各有考量。市四套班子领导和市级部门全体机关干部,既是剿劣行动的战斗员,又是剿劣行动的监督员。从开始的一起动员部署、一起排查摸底、一起制定方案、一起攻坚整治,到后来的对照标准、现场查验,还需要对每一个水体的剿劣情况进行“签字画押”,这对于治理的责任单位和有着“捆绑责任”的74个挂联单位,都将是一次次真正的“面对面考试”,谁都不敢掉以轻心。

  每到双休日,市级部门都会安排一定的人员,到挂联镇村、到基层一线,与村内党员干部、志愿者一起参与小微水体的治理、督查工作。

  有这样冲锋陷阵的党员干部,有全力支持配合的志愿者和广大群众,嵊州市的这场剿劣歼灭战,必将打出成效,治出一个“美丽嵊州”!

一渠一组一策 提升治水实效

  治水三年,难免会留下一些因为种种原因久攻不克的几个“老大难”问题。

  陈塘渠、黄塘渠、爱湖渠、工农排涝渠、城北排涝渠、城西湿地公园这“五渠一园”,被嵊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为重点攻坚的6个重点水体,而给予“精准治理”。

  根据部署,对481个疑似劣Ⅴ类小微水体,全部以镇、街为单位,按照“五张清单一张图”的要求,建立了污染水体、污染成因、治理项目等工作清单,形成了“一点一策”作战计划和作战方案。

  而对这“五渠一园”,则实行更高标准的“一渠一组一策”治理,开展重点攻坚。市里专门成立了“技术专家服务团”,聘请了中科院、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校的15名专家,利用专业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对每一个水体开展一对一的全面“诊疗”,并量身定制了“一渠一策”治理方案。为了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由嵊州市委书记、市长等六名主要领导领衔挂帅,实行集中攻坚,确保“五渠一园”水质得到全面提升。

  市领导的带头,专家团队的智力助阵,为剿劣工作的顺利展开,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针对“城北排涝渠”周边企业较多的实际,联系市领导牵头多个职能部门,完成了49家企业的查纠整改工作,对其中5家环境治理设施不达标的企业,进行了立案调查,起到了很强的震慑作用。

  针对“工农排涝渠”由于截污纳管不彻底、雨污不分的实际,联系市领导协调职能部门和属地单位,实施了截污纳管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工农排涝渠部分暗渠内场地狭窄,完全不具备机械作业的条件,再加上沟渠内有大量的残留废弃物,暗渠内气味很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清理淤泥、回填卵石、浇筑混凝土底层、埋设集污管道等,全部由工人进入暗渠进行作业。经过3个月的集中攻坚,积累了30多年的淤泥清理出来了,并完成了整条渠道的截污纳管工程,排污口全部纳入城市污水管网,附近居民再也不用闻臭味了。

  至目前,“五渠一园”的治理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各项水质检测指标明显改善,其影响水质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高锰酸盐指数”,从2015年的劣Ⅴ类水,提升到了今年的Ⅳ类水标准。

实行最严执法 倒逼产业转型

  从2014年开始,嵊州市就实施了对印染、化工、造纸等行业的治理,为确保剿劣工作的全面胜利,今年嵊州市再次启动了对印染、化工、造纸等三大污染行业的集中整治。

  3月份,制定出台了印染、化工行业整治提升行动方案,按照“关停淘汰一批、兼并重组一批、对标提升一批”的原则,全面开展整治,倒逼转型升级。对造纸企业,则重点开展去污、去烟、去异味整治行动。

  4月份,由环保局牵头,经信、安监、综合行政执法、质监等9个部门会同属地联合执法,对20家印染企业、13家化工企业全面开展了对标摸底工作。目前对印染企业已经形成了分类处置的方案,确保今年关停并转5家以上。13家化工企业已经关停1家,4家已经完成整治提升,8家企业已初步通过专家评审,7月底完成整治提升。

  嵊州市还出台了《环境违法“黑名单”管理办法》,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做到“零容忍”。1~5月,已经累计出动执法检查6346人次,检查企业2023家,同比分别增加26.7%、19.3%;立案查处企业59家,取缔企业21家,分别同比增加59.5%、61.5%;移送公安机关环境违法案件8起,其中刑事拘留5起16人,行政拘留3起3人。

  同时开展工业园区治理,今年计划整治48个园区。计划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0家,整治“低小散”企业170家。至目前,已关闭退出工业园区8家、整治提升3家,淘汰“低小散”企业11家、整治51家。

  而对规模畜禽养殖场的治理,在召开“养猪绝不污染环境”誓师大会的同时,431家规模畜禽养殖场全部向市政府提交了达标排放承诺书,承诺做到达标排放,绝不污染环境。还投资近1000万元,在绍兴市率先实现智能监控系统的全覆盖,全部实现了线上监管。

推进工程治水 打造魅力水城

  “诗画剡溪”“美妙三公里”“艇湖城市公园”,堪称最为百姓称道、因治水而衍生的嵊州三大“民生工程”。

  剡溪,是嵊州的“母亲河”,也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剡溪美不美,可谓嵊州生态环境的一个标志。因此,这条绵延数十公里的剡溪,一直是嵊州治水、治污、治违的主战场之一。

  “诗画剡溪”,无疑是一个让人心向往之的浪漫之名,起初,这是一个名为“曹娥江综合治理工程”的省级重点水利建设工程。嵊州市委、市政府本着“效益最大化”的考虑,决定将其提升为景观工程和文旅工程,以让这一条千年剡溪,真正蔓生诗情画意,成为“浙东唐诗之路”的一条重要旅游景观带。

  “诗画剡溪”工程全长18.7公里、总投资2.7亿元,于2015年9月动工。如今,主体工程完工。它在提升水利功能的同时,已成为嵊州治水的一个标志性景观,也是嵊州市民休闲健身的又一个美丽去处。

  而位于嵊州市中心的“美妙三公里”滨江公园,同样是该市“治水工程”与“景观工程”融为一体的又一佳作。

  近年来,城市河道几乎都是由混凝土围合,成为一条条“渠化”河道,带来的尴尬自不可言。为了寻回山水城市的诗情画意,给市民营造一个可以亲水、近水、乐水的城市休闲平台,嵊州市在建设滨江公园时,特意命名其为“美妙三公里”,旨在打破这一尴尬。

  正在建设中的“美妙三公里”滨江公园,景观面积为19.69公顷,设计了生态体验区、康体游憩区、娱乐展示区三大功能区块,亭台、阁榭、堂馆、球场、游乐园和各种休闲、演艺广场应有尽有,真正体现了与生态共生、与活力共享、与文化共融的曼妙体验和享受,将成为新嵊州作为“品质之城”的一个典型亮点。

  而规划建设中的艇湖城市公园,也是借“五水共治”的契机,才让这片曾经“脏乱差”的城乡接合部,有了重生、新生的契机。

  三个重要节点上的工程治水,不但将大大改善嵊州的水环境,还将与剡溪支流澄潭江之畔的“越剧小镇”一起,串珠成线,形成一条剡溪黄金水上旅游线。而嵊州,也将成为名副其实的魅力水城。

  治水,其实是最大的民生。因为治的是环境,获益的则是市民。绿水青山的“回归”,休闲设施的不断完善,无疑给市民的生活、工作环境和休闲娱乐提供了更多的好处,对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都将带来更多的“利好”。


浙江日报 美丽浙江生态治水的绍兴实践 00018 嵊州:重建“山水生态” 再现“诗画剡溪” 2017-06-19 浙江日报2017-06-1900004;浙江日报2017-06-1900006;浙江日报2017-06-1900012;浙江日报2017-06-1900015;浙江日报2017-06-1900007;浙江日报2017-06-1900011 2 2017年06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