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健康浙江

6年前,蝴蝶在东阳扇动翅膀

  对于至今已走过了65年的东阳市妇幼保健院来说,2011年是个重要节点,熬了多年终于修成“二级甲等”。更重要的是,当年,正是“东阳模式”元年。尽管,还没有这个叫法。

  这一年,东阳市妇幼保健院感觉到,走了大半个世纪的纯西医妇幼保健之路,明显越来越难走了。往大处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正在走向深水区,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没有一招半式,越来越难以立足了;往小处说,作为小小的基层妇幼保健院,基础够差,底子够薄,特色专科够少,妇幼保健功能够弱。而当需要难以满足时,妇幼们的脚步便越来越多地迈向综合医院。

  艰难之下,或为沦落,或作奋起。新任院长郭兰中和他的同行者选择了后者,选择了走中西医融合妇幼保健的创新之路。

  有意思的是,郭兰中是位主任中医师,专攻中医肾内科,之前还是一家中医院的书记。所以,尽管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是该院“全员解放思想大讨论”的结果,是保健院领导班子的集体意见,但更多的人倾向认为,是郭兰中的中医身份和中医意识,像一只蝴蝶,在浙中小城扇动了“东阳模式”的翅膀。

  郭兰中的判断是,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妇女儿童的健康需求将持续增加;而中医药因为其无可替代性和在民间的根深叶茂,加入妇幼保健中,必要且可行。还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惠及更多的妇女儿童。

  “大专科,小综合,中西医结合”的办院共识由此出炉。

  无数次,介绍“东阳模式”时,郭兰中总要解释一遍:中西医结合就是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和养生保健的优势,进行妇幼、保健等健康服务,解决产后子宫修复,治疗妇科疾病等。

  作为中西医结合的第一步,当年8月,中医科第一个被开出来。该院建院59年来没有中医科中药房的历史从此被改写,“县(市)级医院均应有中医科”的空白被填补。

  真是白手起家,郭兰中和院里的同事四处搜罗中医药人才,又是聘请离退休的名老中医坐堂门诊,又是找到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寻求指导帮助,又是公开招聘。

  “人不够,自己凑。”这个正高级中医名家也上阵了,每周两个半天的专家门诊,雷打不动。看看现在80多个中医类专业人员的强大阵容,来看中医的人从当年的1500人次,增加到2016年近5万人次,郭兰中总是感叹当年的不易。

  小儿推拿科是8个月后推出的。医生主要是通过对新生儿和婴幼儿穴位推拿抚触,降低新生儿黄疸和常见病治疗,“家长接受,小儿享受”。

  光一个推拿科,天天爆满,名声大噪,最远的病人,跨省赶来。欣慰的,是家长,是推拿医生。更欣慰的,是保健院,是郭兰中。多少妇女儿童,因各种“别扭”而来,因一种“正常”而去。办医院也好,创中西医结合模式也好,图的不就是妇幼的健康嘛!

  以中医科和推拿科作为开篇的中西医妇幼保健,此后新招迭出,高潮迭起。国医馆、小儿推拿科、中西医结合妇科、VIP产科“温馨产房”、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肾病科、养胎中心、中西医结合小儿咳喘中心、中西医结合不孕不育门诊、中西医结合产后康复科(月子中心)、国医馆养生保健中心……

  一家国家级媒体曾这样描述东阳妇幼保健模式:

  由主任中医师任院长的东阳市妇幼保健院,审时度势,将中医药和妇幼保健院的保健、预防功能结合在一起,把医院办得更有特色。实践表明,该院提出并实施的“无中医不保健”服务格局,三方受益。一是孕产妇和患者受益,可以享受到中西医结合独具特色的综合服务,孕产妇再也不必看西医在妇幼保健院,看中医去中医院而东奔西跑。特别是产后子宫恢复和不少妇科疾病等,单靠西医解决不好的问题,及时得到了中医的帮助;二是医院自身也得益。这从医院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和中医药受欢迎的程度得到了印证;三是有利于发展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药更具示范、引领作用……

  当一种现象具备了理论、实践、结果、验证等诸多因素后,这种“现象”就成型为“模式”。2011年扇起的微风,4年后,终成力量惊人、影响空前的飓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要领导称道的“东阳模式”,由此横空出世。


浙江日报 健康浙江 00012 6年前,蝴蝶在东阳扇动翅膀 2017-06-17 浙江日报2017-06-1700009;4225705 2 2017年06月1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