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f0015版: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特刊

新昌 筑巢引凤来
聚才兴实业

  一个资源禀赋有限、区位优势不足的山区小县,为何却能吸引来高端人才?这些年来,新昌走出了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生态好的发展新路,用8年时间实现了从省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区到国家生态县的跨越。

  这个只有43万人口、2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的小县,却已经拥有9家上市公司。是什么改变了新昌?答案是科技创新。记者发现,新昌牢牢抓住了科技创新中的关键要素——人才,不仅引得来、留得住,而且让人才干得好。

  引得来

  企业转型寻“动力”

  科技创新要靠人才,三花集团总裁张亚波深谙此道。2016年8月,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发射,张亚波第一个念头就是:拜会研制团队,向他们请教量子通信知识。

  为了求才引智,企业是不遗余力。当时有一位制冷某核心技术方的美籍专家被请到中国后,三花集团董事长张道才让出自己价值上千万元的别墅给专家夫妇住。

  三花并非个案,在新昌企业中从来不缺“三顾茅庐”的故事。1999年,万丰奥特就在行业中率先奖励汽车,2009年又向企业科技和管理人才奖励100辆奔驰和宝马;2005年,美力科技聘请了一位外地内燃机集团退休的教授级高工屠世润为企业技术顾问,之后在研发上不断有新突破,还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在国际上逐渐拥有话语权。

  不求最好,但求实用,这成了新昌企业家求才的“座右铭”。于是,种种措施、各种大招抛向人才,权力共享、荣誉共享、经济共享,股权激励、科技项目销售分成、项目制奖励、一次性创新重奖、荣誉激励……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长陈爱莲由衷地说,新昌企业平均薪资水平最高的群体是科研人员。

  留得住

  政府搭台优环境

  2016年5月31日,新昌作为全国唯一的县域代表,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作了后来被称作“新昌经验”的典型发言。同时,新昌县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我们把每年的5月31日设立为‘新昌科技日’,旨在教育引导全县上下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提升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新昌分管科技工作的副县长莫靓对记者说。

  “通过科技日,我们把浙江、上海、南京和武汉等1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请来新昌,来缓解企业人才技术紧缺之‘渴’。”莫靓说。

  在新昌有个“天姥英才”计划,每年会安排5000万元以上资金,用于引进资深专家、海外工程师、高层次海外留学人员和高端创新团队。县里每年会组织有人才需求的企业赴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招引人才,其中这个引才团的“团长”一直都是县委书记、县长亲任。

  其实,何止一个“天姥英才”计划。凡企业建了院士工作站的,政府就支持50万元;博士后工作站的,支持30万元。编制、户口和房价上都给予优惠……政府资源向人才倾斜,这在新昌已是司空见惯。

  干得好

  校企合作育“土壤”

  人才引回来,学以致用需要有产业基础,校企合作“产学研”模式提供了扎根的土壤。关于这一点,胡柏藩最有切身体会。新和成以废酒精回收开始创业,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简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立足市场。之后,新和成通过和高校产学研合作,借智引智,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让企业发展上了新的台阶。

  2016年,新和成与浙江大学共同实施的脂溶性维生素及类胡萝卜素的绿色合成新工艺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6项,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通过产学研合作,不仅让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更为企业培育造就了一批高素质人才,让企业创新有了持续的动力。

  全国技术新昌用,这是很多新昌企业根深蒂固的理念,而借助高校科研力量和成果是最好的捷径。新昌有大批优质中小企业,如万盾制冷、新峰电控、夸克药业,渴望与高校进行长期合作,提升科研能力。而高校教师的理论知识较成熟,但实践经验还比较缺乏,需要有一个实业载体让其发挥施展空间。

  “企业出题、院所解题、政府助题”,这是新昌提出的产学研合作创新长效机制,促进了企业需求与高校院所科研成果有机对接、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衔接。


浙江日报 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特刊 f0015 新昌 筑巢引凤来
聚才兴实业
2017-06-11 4025355 2 2017年06月1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