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用家国情怀照亮人生

  1993年4月20日,一架波音飞机在日本大阪起飞,终点是北京。时年31岁的温州人姚玉峰可以将人生下一站定在美国,但他选择了回国。这里,有上千万角膜病患者的期待,有300万因患角膜病而导致失明的父老乡亲。

  这就是家国情怀。两年后,正是姚玉峰的坚定与执着,世界上第一例采用最新剥离术进行的角膜移植手术,由他主持在母校的附属医院完成。从此,这项创新技术被世界医学界打上了“姚氏”的标签。如今,经他治疗的角膜病患者多达30万人,将近3万人重见光明。

  “家国栋梁”,这是人们给予姚玉峰的人物定位。而姚玉峰事后接受采访时,对正在迎战高考的学子的勉励是:保持对知识的纯真追求,不辜负这个时代。

  当年,年轻的姚玉峰决计要给上千万中国角膜病患者带来光明。而今,姚玉峰成为带领中国角膜移植技术走上世界巅峰的第一人,在一步步攀登科技高峰的征途上,执着的动能正是缘于心中始终涌动的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

  姚玉峰正是这样的知识分子代表。

  不辜负这个时代。姚玉峰这句话是勉励高考学子的,更是自己一路走来的人生体验。有多大担当,成就多大事业;有多少情怀,就有多少回报。回报的是社会,收获的是正能量。当姚玉峰的一双手,让一双双失明的眼睛重见天日的时候,他点燃的是一个个幸福生活的希望,展现的是当代知识分子的忠诚与担当、坚持与追求、仁爱与情怀。

  没有情怀,难成栋梁。没有家国情怀的栋梁,难以挺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脊梁。姚玉峰这一路,阪大挽留他,哈佛欢迎他,但没有一种诱惑比千百万父老乡亲等着他用双手打开遮蔽世界的阴霾更加迫切。是情怀、是责任,是道义、是担当,是爱祖国、爱家乡、爱亲人的朴素情感,促成了姚玉峰在这个时代的使命感,也促成他站在了人类科学进步的高峰。

  天底下没有永远的“小确幸”,只有脚踏实地步步迈进,才可以抵达高峰。这,正是姚玉峰勉励家乡学子保持对知识的纯真追求的原因所在。爱国,爱家乡,爱父老乡亲。爱是纯真的,用纯真的爱去追求知识,才能在科学之路上走得扎实,走得更远,也才能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用家国情怀照亮人生 2017-06-05 4167078 2 2017年06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