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迈步再向前
本报记者 袁华明
经济新常态,改革深水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必须抓紧抓好的一件大事。我省在做好改革“加减法”的基础上,更要做好发展的“健身操”,打好组合拳,努力补短板,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浙江探索出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提交了一份“浙江答卷”。
破与立
补齐短板厚植优势
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核心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到底是为了促进生产力更好地发展。浙江一边大力发展新动能,一边积极修复旧动能,有破有立,一系列组合拳更是招招击中要害,促使浙江这个先发的东部省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始终保持发展的澎湃动力。
破立之间是一道复杂的加减题:去年,我省淘汰改造2000家企业落后产能,整治3万家脏乱差小作坊;我省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5年压减目标任务数已在1年内完成。做减法出清“僵尸企业”,减下去的还有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加上来的又是什么?去年我省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2.66万件、高新技术企业2595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7654家,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长8%以上。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告别“黑金刚”,变身“绿巨人”。去年10月,省环保集团成立,组建环保集团的是之前刚刚关停半山钢铁基地的杭钢集团,浙江黑色金属冶炼业的龙头老大转身为“环保达人”。
今年,我省提出“支持绍兴开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之后,《绍兴市2017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方案》出台,明确66项工作任务,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抓手,纵深推进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浙江经济先发,一些传统产业曾经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新形势下,传统产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绍兴的试点就是探索。我省已经明确提出提升改造“10+1”传统产业。
信息经济已是浙江的优势产业。作为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的省份,浙江是公认的“互联网经济大省”,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发达,还是全国唯一的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试点省,信息经济被置于八大万亿产业首位。去年11月,国家网信办、发改委批复同意我省建设全国首个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
互联网是浙江经济新基因和社会治理的新手段,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产业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路径,信息经济是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新动能。互联网给了“天堂硅谷”杭州一个成为黑马的机会,给了浙江经济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浙江有信心、有理由打造世界级的科技创新高地。
虚与实
产融结合振兴实体
2017年春节前夕举行的浙商座谈会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和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握手的瞬间被很多人用手机拍了下来,在许多人的朋友圈里“刷屏”。有评论称,“这一握昭示着,新的一年,虚实相济的浙江新实体经济将继续一往无前、勇立潮头!”
金融、互联网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成为浙江经济的一大特点。在我省大力发展的八大万亿产业当中,既有高端装备制造这样的制造业门类,也有金融等产业。我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地方金融打造集聚平台,加快创新、打响品牌、做大做强。在金融、互联网等产业服务下,实体经济更加富有活力。
“不忘初心,助力小微,做有特色的精品银行,我们走出了一条发展地方金融的新路子。”2016年12月8日,在银监会举行的第63场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温州民商银行行长侯念东的一番精彩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作为一家年轻的温州民营银行,该行立足本土、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经验和成绩受到业界好评。
在温州,99.5%的企业是民营企业,97%的企业是中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在支持温州经济增长、改善经济结构、促进社会稳定、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也是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金融承担着重要作用。一年来,我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兴产业,处置僵尸企业,化解资金链、担保链“两链”风险。这既带给大量企业并购重组、产业整合的机会,也加快了不良资产的处置。
人们还记得,2012年,从温州开始,全省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出现攀升态势。无论是温州还是全省,将风险处置工作的落脚点放在振兴实体经济、精准帮扶企业上,银监部门则推动建立“担保圈识别”系统,推动债权人委员会制度建设,一系列防控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创新招数,大力推进企业通过降低负债方式去杠杆。
可喜的是,2016年是我省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自2012年以来的首次“双降”,截至2016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1776.9亿元,比当年年初减少31.59亿元;不良贷款率2.17%,比当年年初下降0.19个百分点。
今年一季度,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继续双双下降。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1756.5亿元,比年初减少20.4亿元;不良贷款率2.09%,继续保持下降态势。这一良好态势,既是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也是监管部门和银行业自身努力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取得的成绩。
我们还看到,金融也是浙江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正在建设中的钱塘江金融港湾加快推进资本集聚,积极服务实体经济与创新创业,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
质与量
巩固成果提质增效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浙江大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有质有量,成绩有目共睹。
——积极推进去产能,仅2016年就处置555家“僵尸企业”,淘汰改造2000家企业落后产能,整治3万家脏乱差小作坊,杭钢集团转型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省交通集团水运板块破产重组顺利推进。
——积极推进去库存,全省商品房去化周期从2016年初的22.2个月下降至年底的11.7个月,其中住宅从15.8个月下降至7.3个月。
——积极推进去杠杆,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从57.8%下降到56%。
——积极推进降成本,制定实施企业减负三年行动计划,直接减轻企业负担1010亿元。
——积极补齐科技创新、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改革落地等六大短板。
近年来,浙江坚定地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一张蓝图绘到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等重要思想,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不断提炼经验,为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我省在大力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的基础上,按照“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和目标,从与企业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紧密的领域和事项做起,逐步实现全覆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通过“最多跑一次”,浙江倒逼政府公共服务流程再造,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