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文化

全省各地端午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浓郁节俗寄乡愁

  本报讯 (记者 陆遥 刘慧 胡昊 俞吉吉 通讯员 兰张珏 王寅锋)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作为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名录的节日,端午节蕴含了独特的民族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端午将至,之江大地碧艾香蒲处处忙,再次激活历史传统、唤起文化记忆,塑造着一个民族共同的心灵认同。

  5月26日下午,兰溪市柏社乡水阁洪塘里村文化礼堂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小游客——来自六山小学的孩子。

  六山小学由辛亥革命志士、兰溪乡贤蒋六山创办。水阁洪塘里村文化礼堂所在地,就是蒋六山先生曾居住、办学的地方。孩子们在这里插艾叶、悬菖蒲,表演六山先生创作的《小学生自勉歌》《嵩麓家训》,还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包起了粽子,文化礼堂内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传承历史,留住乡愁。浙江嘉兴“端午节民俗文化节”已举办10年了,“2017年中国嘉兴端午民俗节”也将于5月28日举行。在梅花洲景区举行的伍子胥庙会,不仅有祭祀大典、水乡婚礼、非遗艺展等一系列活动玩转“传统风”,更有卡通气模、创意集市、田园采摘等活动尽显现代欢乐元素。嘉兴人记忆中的端午元素将一一重现。

  端午文化在传承中别开生面:义乌有青花瓷等颇具传统“中国风”的端午中药香囊;长兴县小浦镇邀请外国友人和幼儿园小朋友一起制作虎头鞋;温州鹿城区松台街道桂柑社区开展“老少同乐粽情端午”活动,社区党员志愿者和居民手把手地教孩子如何包粽子,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和故事。

  今年端午,遂昌当地将再现“龙排”盛景,中断了半个多世纪的“龙排”流放,5月30日将在龙洋乡重新恢复。

  木排流放曾是当地林场运输木材的主要手段。1000多年前,当地的先民将树木钉连成排,利用乌溪江这条河道,把木材流放到衢州进行交易,当地人把这种竹木排称为“龙排”。后来随着公路开通和封山育林,“龙排”失去了作用,逐渐淡出历史。

  现在,村民们准备了长40米、宽3.5米至4米的龙排。72岁的戴法达师傅从小学艺,此次恢复放排民俗,他激动地说:“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节日带来的喜悦,记住美好的传统民俗。”

  “闹龙舟”胜会是杭州西溪湿地传统的端午节民俗活动,至今已有500年历史。5月30日下午,杭州西湖区骆家庄将举办盛大的龙舟赛。这两天,32艘龙舟已经准备完毕,整装待发。骆家庄原为杭州市郊的一个村庄,在城市化进程中成为城市社区,水乡农民也变为城市居民。他们保留和继承了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让每年的龙舟赛成为端午节里的乡愁记忆。

  一大波民俗活动,让这个端午好不热闹:瑞安将举办汉服文化节;横店影视城不仅有端午祭祀大典,还能体验茶艺、染坊体验、锡艺制作、棕艺、无骨花灯等72种非遗文化……

  如何在3天的端午假期过一个充实的文化节?端午前夕,杭城各大博物馆已经备好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等待大家前去“探宝”。

  杭州博物馆的“钱塘觅珍——杭州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展出400件珍贵文物,讲述杭城与文物普查的故事;“宋服之冠”亮相中国丝绸博物馆,讲述800年前的丝府宋韵;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准备了男女古装各10套,将在5月30日端午节当天邀请市民穿上古装玩穿越……

  浙江人的端午活动丰富多彩,传递着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的内涵,寄予着美好的愿望和期待。


浙江日报 文化 00006 浓郁节俗寄乡愁 2017-05-27 4050612 2 2017年05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