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文化

杭州牵手祖国最南端城市,海角看病不复难

我省专家远程会诊三沙患者

  本报海南三沙5月26日电 (记者 李文芳 陈宁 通讯员 方序 郑芬芳 鲁青) 祖国之南,水清浪白;西沙群岛,璨若群星。可茫茫南海,却让海岛居民难以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不过,这样的局面因远程医疗平台而彻底改观。

  5月26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在海南省三沙市举行远程医疗合作签约仪式,将通过搭建远程医疗平台对三沙市人民医院进行全面扶持,并赠送一套远程会诊设备和部分药品。自此,祖国最南端城市三沙市有了首个远程医疗平台,岛上百姓“足不出岛”即可向浙江的医疗专家寻医问诊。

  渔民郑大姐今年45岁患口腔黏膜溃疡疼痛已20余天。当天签约仪式结束后,浙医二院口腔内科孙伟莲主任医师为她进行了远程会诊。“以后我们也可以看专家了。”郑大姐感慨地说。

  作为我国最南端的地级市,三沙市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小、海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城市。永兴岛是三沙市政府所在地,紫外线强烈、气候湿热,岛上医疗资源匮乏。

  三沙市人民医院院长林显伟在岛上待了12年,他说,医院的医护人员变动极大,海岛的恶劣条件总是留不住人。岛上来过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义诊团队,可来了几天后又走了,形成不了让海岛居民时时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的长效机制。但这次远程医疗平台的搭建让他看到了希望。当天捐赠的远程移动医疗推车除了具备高保真的视频通话功能外,还可以接入医疗设备数据,如电子病历、心电监护仪、医学影像数据传输系统等,是远程医疗中不可或缺的硬件设备。浙医二院医疗服务队搭建的高清多点固定端的远程会诊系统以及移动端多点远程会诊系统,让林显伟觉得踏实。

  早在5月24日,浙医二院院长助理丁克峰带领远程医疗先遣队提前来到三沙,深入渔村进行调研。当地渔民听说杭州的医疗服务队不远万里前来,便纷纷寻医问诊。

  一位船老大问:“能请浙江名医为船上的船员看病吗?”于是,医疗服务队第一时间联系到浙医二院相关科室专家,请他们远程会诊。医疗队新建的远程系统马上得到了应用。

  5月25日上午,一场远程会诊在船上如约而至。医疗服务队带上轻巧的终端设备、一部手机外加一副耳机,登录移动远程医疗平台。同时,在浙医二院的远程医疗中心,皮肤科主任郑敏教授、骨科脊柱组的李万里、关节组的伍卫刚副主任医师以及耳鼻咽喉科陈嘉副主任医师准备就位。

  小小的船舱内挤满了排队就诊的船员。今年30岁的陈达拿着手机、戴上耳机,与另一端的郑敏教授聊上了。通过问诊,郑敏了解到陈达日常工作和生活环境中有各种小虫叮咬,诊断他患的是虫咬皮炎,并给出了详细的诊疗计划。

  一位小伙子向陈嘉描述他反复发作的眩晕症状。陈嘉通过仔细问诊,初步诊断为梅尼埃病,但尚缺乏进一步检查佐证,因此建议他作进一步检查。最后提醒他要低盐饮食,避免过度劳累,放松心情,切勿压力过大。

  据了解,自去年开始,在国家卫计委推动下,浙医二院与海南省卫计委就开始进行深入而紧密的医疗合作。今年3月25日,浙医二院与海南省卫计委正式签订远程医疗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远程医疗合作项目的推进,将使三沙与杭州的距离缩短,让海岛居民足不出户看杭州专家成为常态。”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表示,远程医疗会诊仅仅是一个服务模式,他们还将拓展服务外延,派出优秀医生到三沙,除了疾病诊治,更要参与疾病预防工作,提高当地居民和驻地官兵的健康水平。

  浙医二院是我省远程医疗服务的开拓者,自2007年率先在全省启动远程医疗项目以来,逐渐形成了门诊化、日常化、大众化的远程会诊模试,构建了国际—省—市—县—乡五级医疗会诊和教育管理网络平台,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国际远程联合诊断中心之一。云南、贵州、新疆、西藏……不管在天涯海角还是西部边陲,浙医二院远程医疗系统已覆盖全国10余个省份、近200家医院及医疗卫生机构,织成了一个互通、共享的医疗大平台,打通了广大基层百姓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的通道。与海南三沙的合作,使我省在全国布局远程医疗服务的步伐迈得更远。

  截至目前,浙医二院国际远程会诊中心疑难病例会诊2.6万人次,远程教育700场次,受众达22.5万余人次,远程手术直播120余场次,国内外远程视频讨论160场次。

  参与签约仪式的国家卫计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医疗卫生事业的信息化运用,能够将发达地区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有效解决偏远地区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而在这条路上,浙江经验正在发挥更大作用。


浙江日报 文化 00006 我省专家远程会诊三沙患者 2017-05-27 4051277 2 2017年05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