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深读·经济瞭望

企业上云的
“九阳真经”

  在移动互联的今天,传统制造企业在思考,怎样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从2013年初开始,九阳股份陆续将涉及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供应商、经销商、内部员工管理在内的等近百项业务,放到了以阿里云为主的云端。

  在九阳看来,将信息化应用系统逐步搬到云端,是企业更直面用户的必然,是企业数字转型的前提,是提升运营效率的关键一环。

  作为国内知名的饮食电器企业,九阳在云端部署了市场营销分析系统,每名导购员,每天要将销售情况、顾客反馈等数据通过移动终端上传到云上,每个售后点也要将维修数据上传云端。然后,利用阿里云的大屏展示功能,九阳将企业关心的销售数据和关键的生产数据,显示到公司内部的大平台上。可视化的数据,对企业的生产管理及决策的能力提升很大。

  “将前端数据可视化,进而指导后方研发生产,以前的做法达不到这种效果。”在位于杭州下沙的九阳股份有限公司里,其信息管理部系统管理负责人告诉记者。

  智能家电是九阳面向未来的一大战略。豆浆机等厨房家电“上网”,会产生大量的交互数据,企业也需要与用户不时来个互动,发个红包礼券等……企业不断地上线新应用,将导致硬件成本的无限投入。

  “智能家电类业务,将来的应用人数可能是百万级的,如果系统由企业自行建设,不仅要在网络基础设施如带宽上投入大量成本,而且在技术上也是挑战。”相比传统方式,这名负责人更看好云端应用,“布置在阿里云上面,就非常便捷。云平台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部署和交付,一项应用半小时就能用了。如果以传统方式部署,一个新增项目或许还要去买服务器,光审批采购就得花去不少时间。此外,我们不仅用到阿里云的主机、数据库,还用到它的安全产品来对企业的信息系统提供安全保障,如果企业自己来做,成本会非常高。”

  根据业务的特性,一些适合在云上布置的项目,原生地被部署到了阿里云上,但也有一些只适合企业内部使用的数据,九阳经过慎重考虑后,仍采用了自己的数据中心。严格来说,九阳所采用的是“混合云”模式。

  该负责人说:“企业上云,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企业的发展,要将企业的需求摆在首位。九阳从2013年就开始实践上云,是行业中的先行者。经过实践,我们认为有一部分业务与云天然贴合,适合在云平台上进行应用。有一部分业务不适合上云,就不放在云端。” 在他看来,企业上云并不需要追求完全的“云化”,而是要找到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模式。

  上云后,企业的信息化成本是一个持续下降的过程。4年时间,九阳已经实实在在体会到将系统部署到云端后的效益提升,硬件投入降低、人力成本可控、项目周期缩短。有些收益已清晰可见,比如网络带宽方面,“如果不使用阿里云,每年的成本至少要增加30%到50%。”该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 方臻子


浙江日报 深读·经济瞭望 00011 企业上云的
“九阳真经”
2017-05-24 4031283 2 2017年05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