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招“智”引“资”
很关键

——访浙大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郁建兴

  从2002年起,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浙江省商会发展研究院院长郁建兴和他的研究团队就开始跟踪研究浙江的行业商会协会。他们通过持续的研究发现,行业协会商会在脱钩改革中,面临着两大困境:人和钱。人力资源困境和资金困境,直接影响行业协会商会的脱钩进程。郁建兴就如何解决困境、脱钩后该如何成长做了回答。

招“智”引“资”

很关键

——访浙大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郁建兴

本报记者 裘一佼

  记者:正如您在研究中指出,行业协会面临着资源匮乏的问题,这给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后的发展带来什么挑战?

  郁建兴:经费和人才匮乏始终是阻碍行业协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且一直未得到解决。在我们的多项调查中,人才不足是行业协会商会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行业协会的资金来源看似渠道较多,包括会员费、政府资助收入、投资、捐赠收入、服务收费等,但是实际上大多数行业协会的资金收入仅仅依靠其中的少数几种方式且依赖性较强,财务风险较大,资金结构较为脆弱,同时资金量也存在不足。

  脱钩后,如果长期陷在资金、人才困局之中就不能够持续发展,更不用说为会员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了,随之而来,企业就不会选择加入到行业协会商会中去,行业协会商会就无法获得足够的来自会员企业的支持,导致其陷入发展困境。

  记者:我们在采访调查中感觉到,行业协会商会的发展与“带头人”密切相关。但脱钩的持续推进必然要求改变行业协会商会的人力资源由政府资助的情况,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人才的“缺口”该怎么补?

  郁建兴:脱钩后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由哪些人来任秘书长?目前行业协会商会的人事、福利制度不健全,人才吸引力不够,高校也没有培养专门的协会商会人才,一时要找到合适的人,很难做到。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一个“人才共享”的方法,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织在不改变人才劳动关系的前提下,采用“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来去自由”的人才流动模式,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合作。

  这在天台县已有实践,该县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在县科技局的协调帮助下,与浙江工业大学签订协议,搭建“校企合作联盟服务平台”,一方面企业先向行业协会提出需求,行业协会从人才库寻找合适的专家,补齐高新技术人才的短板、节约聘请技术人才的费用,达到为企业进行技术支持的目的;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将多个科技人才和若干企业召集起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此外,通过行业协会的中间联系,企业与学校签约了不少项目。

  这一案例说明,即使在实力较弱、物质资源较少的小型行业协会,人才共享机制也可以长期实施,并发挥其突破人力资源困境的作用。

  记者:多元化和持续化,这是人才共享带来的一个启示,这是否也是行业协会商会解决资金困局的思路?

  郁建兴:对,我们认为要从“依赖会费和政府补贴的单一筹资模式”转型到“会费为主的多元收入渠道的筹资模式”,通过参与购买服务和实体化建设拓展其资金来源,以摆脱资金来源单一的脆弱资金结构,实现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和持续化。

  另外,行业协会的“非营利”并不是“不营利”,行业协会开办自身的附属企业,并将企业收入的一部分作为行业协会自身的资金收入,即行业协会实体化,也是一种有效的造血机制。

  记者:人和钱,看似是行业协会商会自身的问题,其实离不开大环境。我省提出行业协会商会脱钩,不是“甩包袱”,而是要改进政府服务,您认为政府部门还应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郁建兴:核心是政府要“还权”“放权”,让行业协会商会有活动空间。

  在实践中,一方面是社会组织自身“强筋健骨”,另一方面是政府做好监管和引导工作,只有两条腿走路,才能走稳走好。比如监管,脱钩后,事前监督放松了,势必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事中管理,比如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监督,现在还没有明文规则,实践中监督缺乏;事后管理主要是通过年检来发现问题,民政部门执法力量不够,很难做到及时、准确执法。这些方面都有待改善。

  此外,还存在登记管理机关与业务指导单位以及其他具有特定监督管理职能的部门之间的分工和协调问题,有些地方建立了社会组织联席会议,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但如何发挥联动作用,建立行之有效的综合监督体制,还需要更多研究和探索。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招“智”引“资”
很关键
2017-05-23 浙江日报2017-05-2300007;4027604 2 2017年05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