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观点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富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加快建立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十分迫切和重要。

  知识源于实践,理论来自创新。改革开放近40年来,浙江在缺少矿产资源、缺少优惠政策、缺乏产业基础的背景下,从一个人均生产总值只有331元、以农业为主的经济体到迈入高收入经济体门槛,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均取得显著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蕴涵着具有普遍意义的特点:

  发展性。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遇到任何困难,发展意识没有淡化,发展热情没有降低,发展干劲没有减少,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

  人民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人民群众理解、支持、参与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性。

  全局性。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科学谋划、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促进城乡区域共享发展、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内生性。即源于本土的文化传统和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催生凝聚力、激发创造力、培植竞争力,激励浙江人民永不自满、超越自我。

  客观性。坚持问题导向,善于分析和把握区位特点、环境条件和发展趋势,善于总结规律、把握规律,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

  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发展的内在要求,浙江实践也因此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富矿”。

  【作者为省社科联党组书记】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5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富矿 2017-05-23 4026293 2 2017年05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