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我省残疾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逾九成

  本报杭州5月21日讯 (记者 沈吟 通讯员 何丽军) 第27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记者从省残联获悉,截至目前,我省312万残疾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2.39%,有需求的残疾人康复服务率达92%,居全国前列。

  大力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这是浙江省从“十二五”起就作出的庄严承诺。“十三五”期间,通过构建以残疾儿童、重度残疾人、生活困难残疾人等为重点对象,以残疾人群保障全覆盖、残疾预防与康复服务衔接全过程、生命关爱全方位等为主要目标的残疾预防与康复服务政策保障体系,我省正加快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这一目标的实现。

  来自庆元的双胞胎姐妹璐璐、遥遥,1岁多时被确诊为极重度听力残疾,让这个普通的农村家庭陷入了困境。最无助时,是残联的免费人工耳蜗项目让她们重燃希望。

  2016年8月22日是改变璐璐一生的日子。进行免费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她终于能听见声音了。经过浙江康复医疗中心的康复训练,现在璐璐已经能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而妹妹遥遥也正等待着手术。

  和这对姐妹一样,越来越多的我省伤残人士正在获得新生。迁入杭州滨江新址的浙江康复医疗中心最近全面建成启用。成立20多年来,20多万名伤残人士在中心获得康复救助,2400多名特殊儿童通过教育康复回归社会主流。

  据统计,近几年来,我省已有1.68万多名残疾儿童获得抢救性康复,40多万名残疾人获得各类康复服务,3.6万多户残疾人家庭享受“无障碍设施进家庭”项目,共投入资金6亿多元。

  从2016年开始,我省还着力推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康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制度。这四项福利补贴制度,覆盖全省近80%的持证残疾人,164万人次残疾人受益。

  家住杭州市城隍牌楼巷的胡雄华,是一位高位截瘫者。原先,他只能坐着轮椅在拥挤的医院里上下奔走,十分不便。现在有了社区医生提供上门诊疗服务,方便多了。

  精细化的康复服务,直达残疾人的心间。像胡雄华一样享受到责任医生签约服务的残疾人,全省还有不少。目前全省签约服务对象达75万余人,其中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占63.61%。

  在《健康浙江2030行动纲要》中,我省将残疾人等重点人群责任医生签约服务、精神残疾人服药、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和残疾人体育健身计划等内容以及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责任医生签约服务率、白内障复明手术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等指标纳入行动纲要,全面推进浙江残疾预防与残疾人康复工作。

  一项项精细化康复服务,来源于全面的调查。2015年,省残联开展了全省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情况实名制专项调查,2016年起又每年一次对数据进行动态更新,精准掌握残疾人状况和需求的变化。

  残疾人在哪里,助残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全省各级残联上下联动,定期走访,为残疾人开展“一问三送”(问需求、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活动,对每位残疾人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入户走访。

  目前,浙江纳入医保的康复项目达到39项,是全国残疾人康复项目进医保数量最多的省份。此外,针对困难和重度残疾人的特殊需求,浙江还在全国率先开展问需求进家庭、康复服务进家庭、送教服务进家庭、送文化健身进家庭、无障碍改造进家庭等“五进家庭”助残服务,全面提升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我省残疾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逾九成 2017-05-22 4022663 2 2017年05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