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深读·政治纵深

浙江“互联网+社会治理”的秘诀—

社会治理安上“最强大脑”

  核心提示:5月11日至12日,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在宁波召开,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探讨如何以政法数字化协同工程为引领,注重线上线下融合,推动方法手段创新,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事实上,围绕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加快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平安网,正在成为浙江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

  网上购物、通过手机第三方软件付款、用APP点餐消费……而今,互联互通、智慧智能的生活已深入千家万户。“互联网+”的力量,同时也给社会治理带来新的挑战。如何把挑战变成机遇?勇立潮头的浙江,积极探索“互联网+社会治理”新模式,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奏响一曲曲社会治理的动人乐章。

精细+精准

治安防控多维度

  互联网时代,融合发展成为一大关键词。通过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方法叠加等多元组合优化,往往可以迸发“1+1>2”的能量。

  不久前,绍兴市越城区薛家弄北口,一辆路虎和一辆奔驰的车窗被砸破,车内3万余元现金不翼而飞。针对现场情况,绍兴市公安局信息化实战中心迅速启动合成作战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研判锁定犯罪对象,并立即指挥辖区派出所精准出击,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

  这样的事例,在绍兴公安信息化实战中并不鲜见。近年来,绍兴市公安局在全国地级市首创覆盖全市公安机关、各业务警种的信息化实战中心,打造警务“最强大脑”,有效实现动态布警、智能防控。

  “信息化实战中心可以看作我们实战指挥体系里的运算中枢,把所有的警种资源全部汇聚,相当于我们警务系统的大脑。”绍兴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据了解,实战中心汇聚了省、市两级34大类、114小类的业务数据和社会数据共282亿条,可即时侦破21.66%的现发案件。

  科技日新月异,社会纷繁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借助大数据打造信息共享平台,促使各部门合力参与综合治理,成为一个铿锵有力的回答。

  每个走进杭州市江干区智慧治理中心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这里就像现代化的110指挥中心,21块液晶屏上实时滚动着各类值得注意的大数据,比如采荷街道发现煤气管道附近放置了充电线、庆春路新塘路口有窨井盖破损、太平门直街有车辆违停等。自2015年6月起,江干区着手建设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的智慧治理信息系统。

  据了解,这套智慧治理信息系统联通了当地民政、公安、消防等18个部门、8个街道的相关数据,通过运算、比对、分析、重组后,形成“三实信息”(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视频资源、GIS地理信息三大基础数据库,再按需依规向各部门输送有效信息,构成一个社会治理的内循环系统。

  通过智慧平台的大数据、统筹性流转平台,以及完善的应急联动机制的支撑,江干区治安、管理水平显著提升。2016年,江干区警情报警量比上年下降7.15%,其中入室盗窃、盗窃电动车、扒窃案件分别同比下降52.78%、53.11%、49.25%。

平安+智安 

公共管理多渠道

  对群众而言,“平安”就是出行安全、回家安心。在浙江,通过物联网技术应用,各地实现人、房、车的联网上线,构筑起一张社会公共安全管理防护网。

  “这张能跟着我移动的卡片,里面存有我的姓名、电话等信息。我的电动车上还装有车卡,绑定车辆信息。”前段时间,家住嘉善县临江景苑小区的王先生,拿着一个类似钥匙扣的卡片略带自豪地说。去年,他的电动车被盗后,警方根据车卡感应装置里的行车轨迹,短短几小时就帮他找回了爱车。

  像这样实现了信息数据智能采集的居民小区,被当地人称为“智安小区”。这样的小区还具有监控自动抓拍车辆进出信息、对访客进行人脸识别等功能,让企图进入小区作案的不法分子无所遁形。

  有了这一张张坚固的防护网,嘉善居民小区平安指数直线上升,2016年刑事警情同比下降45.5%,其中53个“智安小区”实现“零发案”。

  百姓安居非小事,社会和谐责任重。在推进平安建设过程中,浙江确立了公共安全大数据管理理念,注重整合技术信息资源,创新公共安全防范手段,建立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分析模型,构建“社会参与、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公共安全管理模式。

  杭州市余杭区南苑街道有约16万名非本地户籍人员,租住在农民的自建房,楼下充电的电动车随处可见。电动车一旦充电时间过长,极易引发火灾事故。去年,南苑街道干部专门研制了“智能充电器”,使其具有“限时充电”“过流保护”等功能,大大降低了火灾发生的概率。

  宁波市首创危化品运输车辆动态监控平台,运用互联网对车辆充装、运输、卸载和驾驶员、车辆状况等进行24小时全方位监控,实现了对危化品物流的闭环式管理。镇海区通过建立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防控体系,实现了连续5年危化品道路运输“零死亡”。

  2016年以来,浙江各地还将“互联网+”运用到重点场所、行业的公共安全管理中——在全国率先研发和推广瓶装燃气、散装液化气罐二维码和安全管控信息系统,分类落实危险化学品、散装汽油、烟花爆竹、批量火柴、松香水等实名销售,消除管理盲区。

  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公共安全管理模式,催生了一批既有针对性、又有含金量的创新举措,最大限度防控社会风险。

线上+线下

矛盾化解多元化

  如何化解矛盾纠纷,一直是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矛盾纠纷一旦产生,如果处理不当,小矛盾可能引发大事件。

  “你家牛踩了我地里的玉米苗,要赔!”“我家牛犊子还小,爱乱跑,又不是故意踩你家田地,不赔!”4月4日,常山县球川镇沙安村的村民姚里军、徐若民(均为化名)发生口角,两人互不相让,险些动起手来。

  在其他村民的建议下,两人找到村网格员官小青,希望镇政府有人出面化解矛盾。官小青先在手机中“平安浙江”应用系统填入相关信息,系统立即将这些信息送达至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

  了解沙安村两位村民的诉求后,指挥中心立即安排了调解员、村两委干部及网格员上门协调。“两公斤复合肥花不了多少钱,赔给他算了。”“是啊,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关系比钱更重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劝导。姚里军的情绪渐渐平稳,最终答应了对方的赔偿要求。

  村民线上传送信息,干部线下调解,综合指挥平台上督办反馈。目前,球川镇已整合综治办、人武部、司法所等机构,联合县级部门派驻的公、检、法等方面力量,通过“平安浙江”APP和综合指挥中心,逐渐形成“一个平台受理、一个平台分流、一个平台反馈、一个平台考核,分级处置,统筹协调”的治理新流程。

  作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基本单元,全省目前有10.9万个网格、23.4万名专兼职网格员和230余万名平安志愿者,以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综治视联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等“三网”建设为支撑,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全省95%以上的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在镇、村两级得到妥善解决。

  如果矛盾纠纷一时无法化解,双方对簿公堂又如何解决?

  去年,一起原告、被告分别在两地的网上借贷纠纷案在杭州市西湖区法院电子商务网上法庭开审。当事人坐在各自办公室里通过网络出庭。只用了60分钟,案件得到成功调解。

  “让打官司像网购一样便捷、高效。”在杭州电子商务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杭州法院借助杭州市互联网基因,率先在中国首创电子商务网上法庭,实现“网上纠纷不落地”,把诉讼调解的每个环节都搬上网络。当事人无论在哪里,只要有网络、有电脑,就能参加调解、庭审。自2016年上线以来,电子商务网上法庭已处理涉网购、网络支付等纠纷近2万件。

  当前,浙江上下正在全省统一的社会治理平台架构体系中,积极探索创新“互联网+社会治理”新模式,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为深化平安浙江建设提供更加智慧的技术支撑。


浙江日报 深读·政治纵深 00010 社会治理安上“最强大脑” 2017-05-18 浙江日报2017-05-1800007;3902941;浙江日报2017-05-1800008;浙江日报2017-05-1800031;浙江日报2017-05-1800011 2 2017年05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