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深读·政治纵深

共建共享的民生实践—

打造社会治理“命运共同体”

  核心提示:社会治理,是一个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对社会治理规律认识,创新体制机制,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引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从传统管理模式,到多元治理、共建共享的新模式,我省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走出了一条富有浙江特色的社会治理实践创新之路。

  5月6日,第六届“桐庐百姓日”如期而至。

  这天上午,220名市民代表走进县政府机关大院、各部门办公场所,参加政民恳谈会,与县委书记、县长面对面交流,为桐庐发展出谋划策。这是每年百姓日的“重头戏”——政府开放日,今年的主打品牌是“共建共享、全民兴县”。

  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怎样从传统实践中进一步拓展?桐庐县委、县政府负责人思考的问题,也是近年来我省上下孜孜以求的主题。

  而今,一种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模式,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和各社会组织参与的热情,推动我省社会治理创新之路走得更深远宽广。

信息共享 网格员的“新武器”

  一部小小的智能手机,蕴藏网格化管理的大能量。

  拿出手机,打开“e宁波”APP,熟练拍照点击……在走访中,宁波市镇海区庄市街道陈倪路社区的网格长沈军手机不离手。从原先的“坐班”社工到如今的“潮流”网格长,沈军的改变在于全新的互联网理念。

  2014年,“互联网+网格”模式在镇海区庄市街道应运而生。一款名叫“e宁波”的APP是网格长们的“利器”。只要点开APP,网格长的工作清单、任务清单和工作状态都一目了然,并能将上传数据自动保存,变成一本可移动的“日记本”。

  在镇海,像沈军一样的网格长有700余名,他们活跃在各自岗位上,平均每天上报各类事件信息500余条,将网格工作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之前遇到棘手问题,不知道找哪个部门,有时奔走协调嗓子快哑了,问题还没解决。”镇海区鑫隆花园小区的网格长王立萍说,网格化管理上“网”后,只要动动手指,通过APP直接上报问题,后台会把问题派发到相关职能部门,由他们处理后再向网格长反馈,形成点对点的快速处置圈。

  不仅如此,在镇海区,每位网格员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按照每个网格“1+1+1+X”的模式,配备一位网格长、一批网格员、一批网格指导员和若干网格志愿者,团队协同作战,自然事半功倍。

  身处转型期,社会治理流程的再造势在必行。近年来,我省推进县、乡两级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建设,横向打通部门信息渠道,纵向把县(市、区)到村(社区)的社会治理工作贯通起来,让民生问题件件有落实。

  在嘉兴,“96345”声名远播,这是一块为民服务的金字招牌。小到给老人修剪脚指甲,大到给企业贷款,只要打个电话就能享受精准帮扶。

  “‘96345’平台管理规范,还24小时提供服务。”作为“96345”的老客户,嘉兴市民张振华能清楚记得上门服务师傅的名字。

  以往,社会治理上的问题,很多是由信息不对称引起。而今,运用“互联网+”,通过社会治理资源投向的动态分析,实现党政资源之间“大联动”,推动社会资源之间“大整合”,形成上下打通信息化、内外打通扁平化、条块打通一体化的“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

政府搭台 “热心肠”的新角色

  “互联网+社会治理”的探索也“走”进了山区。

  在景宁畲族自治县,一个全新的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让人眼睛一亮。中心依托平安浙江信息系统和智慧城市管理系统,设立微信公众号,市民群众关注微信号后,可以通过文字、照片、图片等形式反映身边的社会治安、安全隐患、管理缺失、不文明行为等问题,督促部门处置落实并给予反映人一定的物质奖励。

  反映问题,还有奖励?这在以前,恐怕难以想象。刚开始,家住县城仙童社区的退休干部老吴也不信。于是,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早晨散步时将一处窨井盖破损的情况通过微信号上报,当天下午2时多,他发现手机有话费充入,还附有一条“感谢参与城市管理”的温馨短信。第二天,他跑去一瞧,新的窨井盖已经安上了。

  从此,他成了查找问题“专业户”。一次,他去老同事家做客,发现附近垃圾站垃圾满溢,发出阵阵恶臭。他仔细一打听,得知垃圾问题已困扰居民们多年,于是拿出手机拍照上报。没过几天,老同事就给老吴来电,说垃圾站增设了垃圾桶,增加了清扫频率。“没想到,我退休后还能为城市建设做贡献。”老吴的精神获得感一天比一天强。

  而在舟山市沈家门渔港,船老大们已经习惯另一种身份。

  这天,浙普锚供10号船船老大邱金章正要驾船出港,发现港区停泊的船只不断增多,影响航道通行。见此情景,邱金章拿出“网格通”,联系沈家门街道安丰渔民服务中心。10分钟后,沈家门边防派出所民警、沈家门渔港办工作人员赶到现场,用高频对讲机警示违规停泊渔船到合理区域锚泊,及时排除航道安全隐患。

  邱金章是船老大,也是渔船网格员。据介绍,沈家门街道按照渔船编组划分了22个网格,落实了网格员,配备了“网格通”。他们可以根据“网格通”反映上来的信息,及时将问题提交到相关部门,使各类海上问题都能迅速得到发现和处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通过“互联网+”组织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便群众的方式,我省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参与意识,公众可以不受时间、地点、人员数量的限制,及时向政府部门报送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提出合理建议、表达利益诉求,真正推动社会治理全民参与。

源头治理 快递哥的新使命

  一名快递小哥,就只有每天骑电动车送快件这么简单?如果你这么想,那就错了。

  “您好,请出示身份证。”日前,在嘉兴市区文贤路百世汇通快递点,收件员文杨手持“巴枪”,输入自己的编号、密码并扫描快递单号后,再拍下寄件人刘先生的身份证、开包验视的照片,最后按下“发送”键。

  “‘巴枪’是一个手持扫码器,采集的数据信息直接上传至公安机关的系统,一旦出现假身份证等问题,系统就会发出警示。”文杨说,如果不出示身份证,他们不能收件。

  作为全省寄递行业实名制改革试点,嘉兴在全省率先开启寄递行业安全监管模式。对这些行业的每月暗访检查问题发现率从超过80%直线下降至5%以下。

  依托“互联网+”,我省将大数据作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高效采集、有效整合、深化应用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提升政府决策和风险防范水平,提高社会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眼下,我省各级各地党委、政府一改“包打天下”的老路,从忙于“灭火”,到突出源头治理,走出社会协同共治的新路。

  去年10月,台州市路桥区探索“互联网+旅馆式”的租房管理机制。

  前些年,租住在新桥镇的外来人口,几乎每家都搞群租,安全隐患极大。于是,当地设立了出租房屋服务管理站。

  走进管理站,感觉就像旅馆前台,大门正对面的墙上挂着一台电视,上方横着一块蓝色广告板,上写“居住出租房屋待租房源展示”。电视屏幕上,一组组图片信息循环播放——左侧一张房间照片,右侧为承租信息。比如,“某某小区1幢3号,三楼朝东精装,家具齐全,独立卫生间,租金每月600元,房东某某”。关于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的大幅彩色海报挂满了墙,很是醒目。

  据公安民警介绍,他们对网格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去每家出租房进行现场查看,登录详细个人资料及房屋设备情况,还对已出租的房源相关信息进行登记。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经过探索创新,我省社会治理理念由“管理”向“治理”转变,治理方式从单一行政手段向多种手段并用发展。

  ——去年9月,万众瞩目的G20峰会在杭州圆满落幕。全省3.5万余个社会组织组成230余万人的平安志愿者团队,为峰会顺利召开作出了特殊贡献。

  ——在浙江,11个市、89个县(市、区)已经全部建立起社会组织服务平台。社会组织充分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全省形成了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就是实现社会善治的过程,政府和社会要各归其位、各担其责,打造社会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命运共同体。”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赵孟营说。


浙江日报 深读·政治纵深 00011 打造社会治理“命运共同体” 2017-05-18 浙江日报2017-05-1800008;3903340;浙江日报2017-05-1800031;浙江日报2017-05-1800030;浙江日报2017-05-1800032 2 2017年05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