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文章导航

文化引领 黔茶出山

  文化引领 黔茶出山

  虞建萍

  茶之出黔中。

  贵州黔南,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作为我国西南部的一方宝地,素有“贡茶之乡”“毛尖茶都”的美誉。那里地处寡日照、多云雾、好山水的云贵高原,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勤劳善良的黔南人民用长年吸纳自然精华的茶树制作出了神奇的“都匀毛尖”茶。

  经历百年的发展,“都匀毛尖”已经成为一张闪亮的国茶名片。如今在“一带一路”新时代背景下,更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在黔南、在贵州、在全国,散发着新的含义。

  6月9日,“2017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即将盛大启幕,这不仅是黔南州重点打造的产业发展平台,更是全国茶界的年度盛事。

灵山秀水育佳茗

  一直以来,黔南州以其优良的茶树品种、特殊的地理土质、独特的气候优势,成为名副其实的优质茶叶适生区。这里出产的“都匀毛尖”茶品质久负盛名,经检测其茶叶水浸出物、茶氨酸、茶多酚等平均含量均高于国家标准,真是好山好水出好茶。

  早在1915年,“都匀毛尖”茶就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此后,还先后拿下国际绿茶金奖等国内外奖项100余个。“中国十大名茶”“中国世界博览会十大名茶”也花落黔南。不仅如此,“都匀毛尖”茶还拥有“中华老字号”、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省著名商标”等诸多荣誉称号。

  2016年,“都匀毛尖”以25.67亿元的品牌价值荣膺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11名,这是黔南州乃至贵州茶产业发展的历史性突破,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好体现。目前,“都匀毛尖”品牌在全国设立专卖店263个、销售网点3939个、入驻电商平台35个,不仅实现了贵州省内市场全覆盖,还取得了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大城市和华北、东北、西北三大区域相当市场份额的不俗成绩。同时,“都匀毛尖”茶还受到了俄罗斯、日本、欧盟、东南亚乃至远东地区国家客商的欢迎,产品供不应求。

转型升级谋发展

  品质打底、荣誉傍身,近年来,以“都匀毛尖”茶为引领的黔南州茶产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去年全州茶叶总销量2.4万吨,销售额超42亿元。

  如何将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是黔南州茶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黔南州茶产业发展管理办公室主任林科军说:“目前黔南州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逐步由过去的地方性传统产业步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的道路。最近几年,我们还通过建基地、塑品牌、扶企业、拓市场等措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的确,黔南州产业的发展有目共睹。随着茶园基地建设的提速,黔南州涌现出都匀、贵定、惠水等5个20万亩以上的茶产业重点县。通过大规模的利用荒山荒坡和向旱田熟土种茶转移,茶园基地建设规模不断壮大,并逐步向标准化生产推进。与此同时,茶园还探索出“茶、猪、沼”和“茶林养鸡”等循环生产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黔南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

  由于受区位和产业规模等因素制约,黔南州茶产业发展曾长期存在茶叶企业(合作社)散、小、弱的问题。为补齐缺乏龙头企业引领的产业短板,黔南州一方面加大招商力度,引进知名企业入驻黔南投资茶产业。另一方面,出台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促进企业数量增长。据统计,目前全州涉茶企业(合作社)已经从2014年的833家发展到现在的1300余家。

  政策好环境优,一些企业迅速成长,发展为规模大、辐射能力强、产业化程度高的龙头企业。都匀市高寨水库茶场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该茶场拥有高品质“都匀毛尖”茶核心区生产基地,茶园面积1250亩,辐射带动面积20000亩,有机茶产品产量21.1吨,企业通过了QS食品生产许可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的确不容小觑。在黔南州,还有一家专业合作社不得不提,这就是都匀市螺丝壳河头茶叶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是农业部授予的“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发展初期,该合作社仅是摆忙乡坪阳村8位茶叶种植大户自发成立的小规模合作社。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如今该合作社已经成为一家发展股份制社员42户、合同订购社员460户、覆盖周边茶农1500余人的省级龙头企业。其生产的“明黔”牌都匀毛尖茶,通过QS质量安全许可、ISO9001食品管理体系认证和有机茶认证,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

  随着茶产业的不断发展,黔南州茶叶加工技术也逐步改进提升,产品结构及质量安全不断优化。在确保名优绿茶产量及质量的基础上,该州大力推广现代生产加工技术,机械加工比重不断扩大,同时还积极发展大宗绿茶,全州共推广连续化清洁化自动化生产线28条,数十家企业成功开发了红茶、白茶、乌龙茶、黑茶等系列产品。

兴业 惠民 养文

  应该说,近三年是黔南州茶产业提升的关键时期。为把“都匀毛尖”茶品牌打出去,黔南州茶产业坚持规划引领,做足“以茶兴业、以茶惠民、以茶养文”的茶文章,大力发展茶产业,并在品牌创建、市场拓展、加工升级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为了做优、做大、做强茶产业,黔南州先后出台了多项产业扶持政策,促使茶产业与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发展,在贵州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的阵营里,举起了“都匀毛尖”百年品牌的旗帜,成为黔南州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更成为黔南州贯彻落实贵州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战略部署的新动力。

  利用扶持政策和组织保障双管齐下,黔南州有效地促进茶叶资源整合,提升“都匀毛尖”茶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州各县市也相继出台了有关促进茶产业发展的规划,并在良种繁育补贴,加工企业以奖代补,新建茶园基地和加工厂房贷款贴息,制茶机械购置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

  茶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在黔南州成效显著。据统计,仅2016年,黔南州茶产业扶贫人口数就达57888人,其中以贵定、平塘等县为尤,都匀摆忙乡、贵定云雾镇、平塘大塘等产茶重点乡镇由原先的贫困乡镇转变成为富裕的新农村,其茶叶平均亩产值在5700元以上、人平均茶产业年收入近10000元。

  都匀市毛尖镇摆忙村的张子全是国家级“非遗”都匀毛尖茶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在政府的扶持下他联合13家茶农成立了十里茶香专业合作社,承包种植了1000多亩茶园。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张子全不仅发了家、致了富,而且还先后培养了500多名学徒。“包吃包住还有工钱拿,不管他们来自哪个乡镇,只要想学,我都愿意教。”张子全高兴地说,如今他的学徒中,180余人可以独立加工从事制茶行业;10余名学徒分别成立了茶叶合作社,有的还成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据张子全介绍,在春茶采摘、制茶等忙碌季节,他们的茶园里最多时能有七八百人打工,平均每个人每月可挣4000元左右。在黔南州,有30万茶农像张子全一样,或通过加入合作社、或通过茶旅融合产业发展实现了脱贫致富。

  实现以茶富农的同时,黔南州十分注重茶文化的传承与宣传。每年举办黔南“斗茶大赛”,“茶艺大赛”,茶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进社区”等茶事活动,面向国内外展开“都匀毛尖”茶文化宣传,还拍摄以“都匀毛尖”为题材的大型电视剧《云雾街》。积极探索“以茶助旅,以旅兴茶”的发展模式,打造一批茶文化、民俗文化及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旅游线路。

“茶人会”助推黔茶出山

  为推进以茶兴业、以茶惠民、以茶养文,做足茶文章,“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以下简称“茶人会”)应运而生,这是黔南州助推“黔茶出山”文章中的浓墨重彩。2016年9月,来自国内外茶界知名专家学者、茶叶知名企业、媒体记者等2000余人云集黔南,品茗话茶、谈茶论道,为黔南茶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不仅是黔南州向茶从业者传递茶产业发展优势的重要平台,更为茶叶生产加工贸易搭建了交流合作的桥梁。首届茶人会上,来自国际茶叶委员会的首席执行官佩雷斯、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分别针对黔南州茶产业的发展给出专家会诊式意见、发表了精彩演讲。专家们站在茶文化和茶产业发展新常态新境界的角度,开展了深度与广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讨,为黔南茶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在茶叶界引起广泛关注。

  当然,与茶文化传播结伴而来的还有助推产业发展的商机。一些国内外茶商茶企通过“茶人会”,看到了黔南州产业发展的机遇与良好的投资环境,纷纷在黔南州扎根创业,投资发展。

  今年,“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将持续起航,大会将以“文化引领·黔茶出山”为主题,在原有基础上创新理念、改进模式、提档次,着力将“茶人会”打造成具特色的区域茶文化节。

  笔者从大会组委会获悉,今年“茶人会”将在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期间,推出系列活动。5月17日,黔南州政府领导将在中国国际茶文化发展论坛上作“都匀毛尖”茶专场推介。同时,当天晚上在天元大厦还将举办2017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杭州推介活动暨都匀毛尖品鉴会。更多精彩活动,也将在茶博会“都匀毛尖”特装馆推出,届时,黔南州州领导将亲自为“都匀毛尖”站台吆喝。

  黔南州领导说:“今年的茶人会将在6月9日开幕,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到贵州黔南来赏茶品茶,也邀请国内外茶商茶企来黔南投资兴业,我们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与大家一起携手合作,抢占发展机遇,合作共赢。”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文化引领 黔茶出山 2017-05-16 浙江日报2017-05-1600004;浙江日报2017-05-1600006;浙江日报2017-05-1600010;浙江日报2017-05-1600013;浙江日报2017-05-1600018;浙江日报2017-05-1600009 2 2017年05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