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深读·美丽乡村

武义治水家训
薪火相传

本报记者 施力维
通讯员 温君凯 金秋雨

  “PH值7.29,水质基本能达到Ⅲ类水平。”近日,在武义县俞源村,听到县环保局治水专家马志坚宣布的检测结果,村民们都舒了一口气。原来,俞源村村级河长俞森鑫近日在巡河过程中发现太极溪水体透明度下降,担心其受到污染,便向县治水办申请检测。

  俞源村村民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治水护水传统古而有之。相传,明朝刘伯温归隐青田路过俞源时,发现俞源村四面环山,容易形成涝灾,便指导村民将溪流改成了太极S形,溪道变长,回环流连之意,也使村庄有了充足的水源。俞氏后人将护水写进宗谱和家规家训,还告诫世世代代禁绝滥砍山林。

  “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来,武义在全县范围开展“培育治水好家风、传承护水好家训”活动,切实将治水护水特别是剿灭劣V类水行动与家规家训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发动党员干部围绕治水护水内容自觉“立家规”,带头“行家规”,为守牢“五水共治”成效,营造全民治水护水氛围。

  “怀大禹心,青山绿水留恩远;有愚公志,十里河渠治爱深”。这是俞源村老党员俞凤法新定下的一条家规,他说:“俞氏宗祠正在兴建家规家训馆,宗谱里就有护林护水的族规。现在政府下大力气把水治理得这么好,我们更要把这个好传统传承下去!”

  俞源村像俞凤法一样制定治水护水家规的家庭还有40余户,他们有的是河长,有的是党员干部,甚至还有普通的群众。在“五水共治”工作中,他们都以实际行动履行着家规上的训言。

  近年来,武义县念好“拆治归”三字经,累计投资38.5亿元实施“五水共治”大项目186个,建立覆盖全县的县乡村三级河长管理网络体系。全县29条干支流全部达Ⅲ类以上水质,并连续两年夺得“大禹鼎”。


浙江日报 深读·美丽乡村 00010 武义治水家训
薪火相传
2017-05-16 3893443 2 2017年05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