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县市视窗

文章导航

“铸剑”文化里的奥秘

  “173工程”创名校

  顶层设计,志在千里。

  32年来,德清职业中专风雨兼程,一路走来,始终坚持传承“铸剑”精神不动摇,发展势头强劲,从名不见经传到成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追根溯源,顶层设计是一切行动的指南。

  目标引领方向,目标凝聚力量。创建省级名校,学校提出了德清职业中专中职名校“173工程”,汇聚磅礴之力,攻坚内涵建设。

  名校“173工程”即1个核心、7个基本任务、3个特色创新项目。

  1个核心是坚持质量为核心。

  7个基本任务分别是:中职选择性课程改革、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治理能力建设、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信息化建设、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和主干专业现代化建设工程。

  3个特色项目分别是:基于特色小镇发展的地理信息产业学院建设、以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的开放式信息化教学实践和“三创(创意、创新、创业)”学院建设。

  “173工程”的实施,描绘了学校未来发展的新蓝图,将进一步实现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校课程能力建设提升,校企融合水平提升,学校治理能力提升,国际化水平提升以及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教育名家”创名师

  “十三五”期间,浙江省实施名师建设项目,将充分发挥名师、大师的作用,重点扶持建设100个“名师工作室”和100个“大师工作室”,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集聚,这当中德清职业中专就占得两席——省中职名师杨月明和省中职大师李林生。

  “机械专业操作性很强,但很多学生都是零基础,如何引领学生各类机械专业知识的学习至关重要。”该校机械专业老师杨月明说。从1995年开始在学校任教的他,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在三尺讲台上走过了青春岁月,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走在省内前列的机械专业教学带头人之一。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么多年来,杨老师始终保持着深入企业调研的习惯。“培养符合用人需求的人才,就要把触角伸向企业、伸向市场,根据调研结果调整教学目标与方法。”他认为,针对中职生的特点,实践操作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学习,才是教学之道。

  近年来,中职学校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成为了传承工匠精神的重中之重。除了内部培养,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来执教,事半功倍,省中职大师李林生便是其中一位。

  作为莫干山大酒店的名厨,李林生享有“中国烹饪大师”之称。学校中餐烹饪专业与莫干山大酒店进行了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专门成立了“中式烹调技能大师工作室”,不仅提升了学生技能和职业素养,还完成了教材开发、德清地方菜研究、新菜品研发等,目前《德清名菜名点》等三本校本教材都已出版,校企合作真正走向更深层次。

  一直以来,德清职业中专都是名师成长的沃土,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教师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针对师资队伍建设,学校专门制定了卓越教师培养机制,通过实施教师培养青蓝工程、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兼职教师建设工程、名师培养工程“五大工程”,培育了一批教学新苗、教坛新秀、教学能手、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精益求精”创名专业

  烹饪专业是德清职业中专的“王牌专业”,入选省中职骨干专业更是当之无愧。近年来,学校走出了一条“以技能推竞赛,以竞赛促技能”之路,赢得了就业、升学双丰收。

  在全国、省市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上,该校烹饪专业频频摘金夺银。截至目前,有13名学生在浙江省烹饪专业学生技能大赛获金奖,有15名学生在全国烹饪大赛中获金奖。

  2016年,学校烹饪专业创下了两个历史辉煌时刻,一是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2金2银1铜的优异成绩,列浙江省队成绩第一;二是2015届学生徐峰,凭借自己的努力参与杭州西子宾馆G20峰会晚宴制作,在校时,他曾拿下浙江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冷菜一等奖和全国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冷菜银奖。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技能大赛是竞技场,也是风向标,它不只是学生单纯的技能比拼和检测,更是对学校师生从个体到团体、从单一技能到综合素质、从学的过程到教的过程等全方位检阅和提升。

  据统计,近年来,烹饪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9.1%,专业对口率达到95.2%以上,截至目前已经向社会输送2000多名技术人才,其中多人被评为省、市、县杰出青年、创业能手、技术能手等。在德清县餐饮行业中担任经理、厨师长等重要岗位的管理人员中,85%以上都来自德清职业中专。

  “立足地方”创特色

  随着地方经济方式的转变而“动”,围绕企业人才需求而“转”……在产教融合上,德清职业中专的探索脚步一直铿锵有力,展现学校实力与远见。

  德清的民宿经济闻名遐迩,但是相应的民宿服务跟上了吗?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学校专门开设了旅游服务与管理(民宿服务),如今又被列为了省优势特色专业,广阔的前景可见一斑。

  市场才是专业的真正决策者,合理的专业设置更离不开对市场的调研。这是学校全体教师达成的一致共识。为此,每年学校各专业教师积极开展行业企业调研,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现状,调整、统筹学校的专业设置。

  比如,烹饪、数控、电子、服装等专业教师先后调研了75家企业和行业协会,走访了企业技术主管领导、车间主任、技术骨干以及学校近3至5年毕业生,并发放调研表进行统计。正如校长周武杰所说,紧贴地方经济发展,才能让学校专业建设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名校”“名师”“名专业”,省中职名校的立项建设,为德清职业中专未来3年发展描绘了清晰蓝图,创品牌、提品质,站在新的起点上,学校已经开启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征程,并以此打响中职学校建设的浙江品牌,向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名校砥砺前行。

“铸剑”文化里的奥秘

  现在的中职学生,了不起!

  一堆不起眼的花草,在一双纤手的变幻下,很快就成了一个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各种造型的糕点“大象酥”“金鱼酥”,脆而可口,一个个列于盘间;一个简单喝茶的动作,也能被演示得古韵朴雅……

  在5月的“职业教育活动周”中,德清职业中专的学生在德清正翔广场集体“亮绝活”,又一次震撼了大家,职教曾经落后的面貌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现代职业教育景象。

  的确,这几年,职业教育的发展如沐春风,德清职业中专的发展更是有目共睹,这所传承“铸剑”精神的学校,如今已经成了省中职名校立项“全满贯”学校。

  质的飞跃,是学校不忘初心的坚持。“精、诚、勤”的“铸剑”精神精髓,伴随着学校一路成长,与办学过程中所坚持的勤奋耐劳、坚韧不拔、敬业守信、追求卓越的品质一脉相承。

  精于“铸剑”,培养勤奋耐劳的职业品行。两年来,学校已有90个班级,3000多人次的学生参与“道德实践周”,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来客接待等事务,撰写体会文章3000多篇,成为最生动的德育读本。

  勤于“砺剑”,铸就敬业守信的职业道德。通过社会实践、职业技能训练营,体艺节品牌活动,实施学生职业素养培训工程、卓越教师激励工程。学校获评省、市、县杰出青年、创业能手、技术能手累计达500多人,升入高职院校3000多人。学生仲红丽荣获2013年“浙江孝贤”荣誉称号、2013年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敢于亮剑,培养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学校通过半工半读、顶岗实习、名师与学生工作室等,实施校企深度合作,目前已与190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

  一路探寻,一路思索,在百舸争流的文化浪潮下,德清职业中专始终以“铸剑”文化之澎湃热血、雄健风骨,激励人、鼓舞人、熏陶人、成就人,点亮了一颗颗技能之星。

  春末夏初,季节更替,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前不久公布的2016年浙江省“中职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有关项目建设名单中,该校申报的5个项目全部通过省教育厅审核并获准立项,这5大项目分别为:省中职名校、省中职名师(杨月明)、省中职大师(李林生)、省中职骨干专业(中餐烹饪)和省优势特色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民宿服务)。至此,该校成为湖州唯一一所囊括“名校”“名师”“名专业”三“名”工程建设项目的学校,全省仅3所。

  德清职业中专究竟有何秘诀,让专家们青睐有加?在校长周武杰看来,学校传承“铸剑”文化,实施中职名校“173工程”,引领一方,独具特色。

  (杨斌英 高阳会 李馥萸)

  (本版图片由德清职业中专提供)

中职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

  浙江省“中职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的建设,是为全面打造浙江省中职教育品牌,加快提升中职学校现代化建设水平而实施的政策。以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为目标,以品牌建设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中职名校,培养培育一批中职名师,建设一批中职名专业,着力提高育人质量。

  ·相关链接·


浙江日报 县市视窗 00018 “铸剑”文化里的奥秘 2017-05-12 浙江日报2017-05-1200007;浙江日报2017-05-1200004;浙江日报2017-05-1200008;浙江日报2017-05-1200005;浙江日报2017-05-1200006;浙江日报2017-05-1200011;浙江日报2017-05-1200010;浙江日报2017-05-1200009 2 2017年05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