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涛头立
日前,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这是浙江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当前,全省上下正以更高的站位、更远的眼光、更宽的视野,高水平建设浙江自贸试验区,打造自贸试验区建设服务国家战略的“浙江样板”。
改革如同棋局,“一子落而满盘活”。在浙江发展的新时期,浙江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正是这样一颗重要的棋子。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浙江一直扮演着“弄潮儿”的角色,在深化改革之路上蹄疾步稳。也正是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浙江不仅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也顺利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目标,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近年来,一项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作用的重大改革举措在浙江徐徐铺开,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好戏连连。
改革,矫正供需错配
刚刚发布的浙江经济一季报显示,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3907亿元,同比增长7.5%,这一增速为2014年以来同期最高。去年以来,全省工业经济呈现走稳向好的态势,逐步扭转了2009年以来逐年回落的态势。
数据回暖背后,凝聚着浙江经济加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懈努力,而这最终升华为一套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近年来,浙江的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方向是遵循市场规律、适应市场需求,路径是正向引导与倒逼推动并举、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根本动力是改革创新,实质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提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201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加快推进“四换三名”的重大决策,支持企业“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培育“名企名品名家”,引导新兴产业走向“高大上”。
春风动力有限公司专业生产摩托车,通过“机器换人”与物联网改造,工厂形成了智能制造智慧中心。所有生产指令在指挥室下达,无数根网线将工厂的生产、研发、库存、管理、销售等终端连接起来,即时反馈到首脑中枢。焊接车间里,机器人在弧光与火星闪烁中精准焊接摩托车车架,工艺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提高近一倍。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四换三名”,让浙江制造“脱胎换骨”,换出了“高颜值”,创造了新供给。浙江以“三强一制造(推进质量强省、标准强省、品牌强省建设和打造“浙江制造”品牌)”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和话语权。截至目前,全省已有44家企业获得77张“浙江制造”认证证书,制定实施165个“浙江制造”产品标准。
“腾笼换鸟”的过程中,浙江注重充分发挥市场之手的神奇作用,掀起一场对企业实行分类综合评价和差别化资源要素配置的改革,如今已在全省范围内全面铺开。从产出、税收、效益等多维度,我省对全省范围内的企业实行分类综合评价,并以此为主要依据进行差别化的资源要素配置,有效激发了企业内生动力。如今,企业分类评价工作已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
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上世纪80年代末,一个小个子杭州男人,从本地一所普通大学毕业。几年后,他决定投身互联网创业,24个朋友里23个反对……在他35岁这一年,他毅然决定“打造一家让世界瞩目、让中国人骄傲的公司!”这个堪称“奇葩”的杭州男人,就是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
阿里巴巴今日的成功有无数经验可总结,值得注意的是,它诞生在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中,浙江各级政府较早意识到,凡是该由企业做的、市场能办的,政府绝不能越位。如果政府管得太多太细,就会扼杀市场和社会活力。如果说20年前,浙江这片神奇的土壤生长出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有点“无心插柳”的意味,今时今日的浙江则一直致力于打造最高效的政府,最具活力的创新生态。
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近年来,浙江以政府自身改革为突破口,把政府“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重点破解企业发展空间、融资渠道、政策支持、公共服务等供给侧的制度性问题,激发“两创”活力。
简政放权打响“当头炮”。浙江在全国率先推出“四张清单一张网”,把行政审批、政务公开和便民服务等接入互联网,“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浙江在全国率先推广市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率先实行企业登记“五证合一”,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零地技改”项目不再审批……“十二五”以来,浙江省级部门行政权力精简超过六成,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由344天缩短到35天。
多年前,网络安全专家范渊来到杭州滨江区考察。他在这里嗅到了“硅谷的味道”:这块土地上,高新产业集聚,创新创业涌动,政务高效周到……不到一周,他就决定放弃硅谷一家知名安全公司的高管身份,带着家人回国创业。“从我回杭州创立安恒信息到现在,刚好整整十年,员工人数已近千人,今年预计营收将超过5亿元。”
从“四张清单一张网”到“最多跑一次”,浙江一系列简政放权改革都为浙江招才引智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此外,各级政府都以“店小二”的精神,努力为企业提供“五星级”服务。
改革,融入国家战略
4月29日上午9时许,随着一声响亮的汽笛声,从英国伦敦出发的中欧班列,满载货物,结束了19天的长途跋涉,顺利抵达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中国义乌。自2014年11月18日,首趟中欧班列(义乌至马德里)开行以来,中欧班列(义乌)开辟了一条中国与欧洲国家间安全、高效、便捷的全新物流通道。
中欧班列(义乌)是浙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一个缩影。“一带一路”提出伊始,我省就将此作为抢抓对外开放发展先机、开创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载体和突破经济转型难题、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浙江发挥自身独特的陆海一体优势,推进东西双向开放,实现双向融入,成为连接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大通道。
互联互通走向深入。中欧班列(义乌)开行从1条线路增长到现在的8条线路,实现了每周3至4列常态化开行;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的宁波舟山港开通了235条航线,将浙江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紧密相连。位列国内十大机场之一的萧山国际机场让进出口货物往来“朝发夕至”成为了现实。一张与丝绸之路各节点城市无缝对接的交通集疏运网络正在形成,一个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货物集散地和物流枢纽区呼之欲出。
在“国字号”改革上,浙江“大动作”频现。除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浙江还深度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实施宁波舟山港一体化改革、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规划建设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不久前获批的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让浙江又获得一个改革发展的新载体,必将带来更多的发展新机遇、激活更大的市场正能量。
依托金融改革去杠杆。自温州成为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后,2015年12月,国务院又决定在台州市创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浙江鼓励民营资本发起设立金融机构,温州民商银行和浙江网商银行成为全国首批试点民营银行,试点将有助浙江防范区域金融风险,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在农村,农民最重要的三项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用益物权、集体资产股份权,被量化确认到人到户。明晰的产权让农民可以“带权进城、权跟人走”,甚至可以用这些权利抵押贷款,唤醒农村“沉睡的资本”。2015年,德清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首宗“农地入市”和首笔抵押贷款,如今“农地入市”已经实现了常态化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