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亟须解决三个不匹配
王玉宝
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招数精彩纷呈,但核心要义还是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浙江科技创新能力离转型升级的要求还有差距,亟待提升。
科技创新亟须解决三个不匹配
王玉宝
“对照浙江所处的历史新方位,我省的科技创新与经济大省、市场强省的地位还不匹配,与改革先行者、开放排头兵的定位还不匹配,与全面小康标杆省份的目标要求还不匹配。”4月19日,省委书记夏宝龙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的这“三个不匹配”,直指我省科技创新的短板,令人警醒,亟须解决。
当今时代,外界高度关注: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完成这一跨越,从经济上看,必须实现转型升级。而转型能否成功,归根结底,在于科技创新。
从浙江看,转型升级正处于“向更高层级蜕变”的历史性节点。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招数精彩纷呈,但核心要义还是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补齐科技创新“第一短板”,迈入科技创新全国“第一方阵”,浙江没有退路。
如何补齐短板、率先进入全国创新型省份行列?抓好“一转四创”等重点工作是关键。“一转”,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四创”,即全面驱动“创新大平台、创新大项目、创新大团队、创新大环境”。而其中的“一转”,关键是加快建设网上网下结合、省市县一体的科技大市场,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精准对接。
如何检验科技创新的成色?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是核心。平心而论,浙江当前非常缺乏重量级、有地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这是浙江转型升级的重要短板。惟有更加重视高能级科创平台的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弥补浙江重大科技原创能力不足的缺憾。当前,浙江正在推进西湖高等研究院、浙江工程师学院等科研院所规划建设,这是一个机遇。我们应该积极主动推进省部共建国家实验室,为科技创新能力增添“国之重器”。
如何注入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聚拢天下英才是根本。人才强省建设已经踏上征程。如何推进科技计划体系、科研人员评价制度、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更大改革,是激发人才干劲活力、增添对人才吸引力的关键。给科研专家一定的使用科研经费的灵活度,别把科学家都逼成会计。科技成果入股等相关法律、政策的完善,更是亟须推动。从科技工作者来讲,当有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热忱、甘坐冷板凳的定力。而从各级党委、政府来讲,更须满腔热情地当好科技工作者的“店小二”,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中央的关怀、G20杭州峰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的举办,国家一系列改革试点的落地,开放大通道的加速打通,正在为浙江构造一个历史性发展机遇。将一系列改革举措、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浙江一定能成为人才高地,绽放科技创新的绚丽之花,结出转型升级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