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想把治水经验带回家乡

老外争当杭州“河小二”

  本报讯 (见习记者 楼青 通讯员 朱振东 金灵华 陶青) 扎着马尾辫,穿着红马甲,边走边巡河,并清理河道旁的垃圾……近日,在浙江工商大学近30人的巡河队伍中,出现了一张特殊的面孔——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河小二”蔡钻丽。今年3月,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联合14所高校组建“河小二”青年突击队,来自马来西亚、意大利、智利、澳大利亚等国的50多名留学生纷纷加入其中,参与到下沙重点河道的日常巡查中。

  2015年9月,蔡钻丽只身来到杭州,成为浙江工商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商务汉语专业的一名留学生。得知开发区联合14所高校组建“河小二”青年突击队,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

  在杭州两年的求学之路,让蔡钻丽亲身经历了杭州的“五水共治”。她的学校就在下沙2号渠旁,这条河全长4500米,途经多个小区、高校及企业,是下沙重要的行洪通道。由于河道混排现象严重,成为当地有名的“劣Ⅴ类”。“每次回寝室路过这条河都是又脏又臭。”蔡钻丽回忆道。“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路过时不用再捂着鼻子。水变清了,河边还有人在钓鱼。”现在,蔡钻丽还会坐在河边看看书。

  就读于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老挝姑娘薇拉娅,去年才来到杭州,她非常喜欢这座美丽的城市。“经常听老师、同学们说起‘五水共治’。可水是流动的,如果上游的水不干净,下游治理起来难度就非常大。我很好奇,怎么才能把小河变干净?”

  来自坦桑尼亚的美丽是浙江工商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大四学生,在她眼里,杭州这座城市很美,市民素质很高。她说:“加入河道环境志愿者这个行列,是因为我想让周围的环境更好。我还想知道,这种市民的良好素质和习惯,是如何养成的?”

  接下来的日子,这群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河小二”,将协助河长,承担下沙35条河道的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改善、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等日常治水任务。在节假日,他们将借助新媒体工具,对开发区控断面所在流域内所有排污口进行标示、定位,成为“排污口的守望者”;在上学期间,他们将在上下学路上“随手拍、随手捡、随手护”,就近就便参与“河小二”日常巡河工作。

  成为中国“河小二”,蔡钻丽还有一个小小的“私心”:“我外婆家门前有一条河,小时候我们都会去游泳,但现在没人去了,因为它变得很脏。毕业后,我将回乡做一名翻译。希望能通过这次志愿者活动,更深入地了解杭州‘五水共治’的做法,把杭州治水经验带回家乡。”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老外争当杭州“河小二” 2017-04-18 3447172 2 2017年04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