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要闻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定不移持续
深入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的若干意见

(2016年12月30日)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经济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就坚定不移持续深入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提出如下若干意见。

  一、坚定不移持续深入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

  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是经济新常态下浙江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高水平发展的重大创新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浙江坚持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围绕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和建设“两富”“两美”浙江,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创新思路和办法破解制约发展的痼疾顽症,逐渐形成和丰富了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治水为突破口、以“拆治归”为基本招法的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经过几年的探索,组合拳深入人心,成效日益显现,打出了干净整洁的好环境、产业升级的加速度、经济发展的大空间、制胜未来的新优势、人民群众的好口碑,经济转型升级找准了跑道、见到了曙光,推动了浙江大地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实践充分证明,这套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完全符合中央精神和浙江实际,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生动实践。

  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是由形势倒逼而来,是全省人民在实践中摸索出来,是省委、省政府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结合浙江实际确定下来的,成果来之不易,经验十分珍贵。组合拳最根本的是,忠实地执行了“八八战略”,忠实地执行了“两山”“两鸟”重要思想,忠实地执行了新发展理念。最鲜明的是,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紧紧抓住群众心中的盼点和痛点,凝聚广泛共识,形成破竹之势;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方法管用就用什么方法,舍得打破“坛坛罐罐”,敢于断其一指撕开口子以点带面;坚持统筹兼顾组拳出击,坚持“工作十法”,灵活运用战略战役战术,讲究章法,创新做法,标本兼治,多措并举,既取单打之功、又收组合之效。最难得最宝贵的是,锻造了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精神和队伍,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人大、政府、政协各司其职,不断强化各级的政治担当、使命担当和责任担当,以守土有责的志气、舍我其谁的豪气、壮士断腕的勇气、功成不必在我的大气,面对矛盾问题知难而进攻坚克难,面对困难挑战不屈不挠越战越勇,在推进工作中锻炼党性、改进作风、磨砺意志、提升能力,不仅整治出了自然生态的绿水青山,而且营造了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

  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必须长期坚持、久久为功。当前,浙江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动能转换期、实现新腾飞的力量积蓄期和夯实转型升级基础的关键期。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是准确把握我省历史新方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省的必然选择,是适应引领新常态、续写好“八八战略”这篇大文章的根本之道,是顺应市场竞争新态势、更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治本良方,是不断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加快建设“两富”“两美”浙江的重大举措。必须清醒认识转型升级不可能一蹴而就,组合拳完全见效更非一日之功。只有坚持既定打法不动摇,咬定青山不放松,步步为营不退却,不达目的不罢休,坚持再干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跨过转型升级这道坎,实现经济发展更强劲、生态环境更美丽、人民生活更美好,打出新天地、迎来艳阳天。打好组合拳,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以贯之抓落实,把组合拳的理念和思路贯穿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各个方面,贯穿到高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整个过程;必须提升能力,把练好组合拳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功,练就抓转型促发展的真本领,打造“浙江铁军”;必须形成合力,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汇聚起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磅礴力量。

  坚定不移持续深入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牢牢把握历史新方位,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稳中求进,精准发力,坚定不移地打、持续深入地打、充满激情地打,突出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突出打赢“拆治归”三场大仗,突出创新驱动发展,突出实体经济提升发展,突出“互联网+”“标准化+”,全力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全面破除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的民生之痛,倒逼生成淘汰落后、优化结构的动力之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奋力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境界,努力把“浙江的今天”建设得更好,为“中国的明天”贡献更多的浙江实践、浙江素材和浙江经验。

  二、坚定不移持续深入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的重点任务和主要举措

  坚持组合拳基本套路,纵深推进、坚决打赢“拆治归”三场大仗。“拆治归”是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最基本、最关键、最高量级的重拳硬招,是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实践“两山”“两鸟”重要思想的主要路径,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主要平台,是磨砺和锤炼“狮子型”干部队伍的主要战场。念好“拆治归”三字经,必须坚持反向倒逼与正向引领相结合,岸上岸下标本兼治,境内域外整体联动,城市农村统筹推进,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以拆助治,以治推拆,以拆治促回归,以大拆大整破除“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倒逼转型升级,以大破大立加快腾笼换鸟凤凰涅槃、重塑经济结构。

  打好“三改一拆”攻坚战。积极开展“无违建县(市、区)”创建活动,大拆大整、治违拆危,全面消除违法建筑、全面整治城乡危旧房,全面改造城中村,做到存量违建应拆尽拆,新增违建严控严防零增长,打好城中村乱建乱租歼灭战。坚持规划引领新业态、新环境、新配套建设,全面盘活用好拆后土地,宜绿则绿、宜耕则耕、宜建则建。2017年完成拆除违法建筑1亿平方米,实施“三改”1亿平方米,其中改造城中村300个4000万平方米。到2020年,实现县县基本无违建,基本建成“无违建省”,完成所有城中村改造,拆后土地得到全面利用。以改拆为主要着力点,综合整治小城镇环境。用3年左右时间,推进规划设计引领、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城镇秩序、整治乡容镇貌18项任务,重拳开展“道乱占、车乱开、摊乱摆、房乱建、线乱拉”以及“低小散”治理等专项行动。2017年底全省30%的乡镇(街道)考核达标;2020年之前全省1191个小城镇整治任务全部完成,脏乱差现象全面消除。继续推进“四边三化”“两路两侧”专项整治。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继续抓好海上“三改一拆”,保持“一打三整治”高压态势,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海洋幼鱼资源保护促进浙江渔场修复振兴的决定》,建设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和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2017年涉渔“三无”船舶基本杜绝,入海排污口稳定达标排放基本实现;2020年基本建成生态秀美、产业绿美、生活和美的新渔区。

  “五水共治”决战决胜、实现质变。要决战治污水,大战防洪水、排涝水,统筹推进保供水、抓节水。巩固深化河长制,实施劣Ⅴ类水剿灭行动,深入推进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和配套管网建设。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快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发展。2017年全省劣Ⅴ类水全面消除,2020年地表水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80%以上。加强顶层设计,抓好统筹规划,加快实施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和“引调水”等重大水利工程,大力建设海绵城市。到2020年,全省五大江河防洪能力、五大平原排涝能力总体达20年一遇规划标准,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11个市形成多源共济、库供为主、联调互补的供水格局,全省三分之二县(市、区)达到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

  浙商回归扩量提质增效。全面建立各级党政领导联系重点浙商、重点商会、重点项目制度,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园区、特色小镇等招商主平台作用,强化“店小二”式服务,真情招商、定向招商、精准招商,推动浙商产业、总部、资本、人才、科技全方位多领域回归。更加注重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回归,更加注重回归项目质量和落地效益,建立健全浙商回归重大项目推进协调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定期评估调整支持浙商回归的政策举措,多层次建立浙商回归引导平台和承接载体。充分发挥浙商总会桥梁纽带作用,持续办好世界浙商大会,探索在省外、海外浙商集聚地区定期举办浙商回归专题活动。以浙商回归为龙头带动更多央企、外企、民企好项目落户浙江,不断扩大有效投资。2017年浙商回归到位资金比上年增长10%左右;“十三五”时期累计到位回归资金2万亿元。

  掌握组合拳核心要领,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和新动能加快生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贯穿于组合拳每招每式。要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推进产业梯级培育,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形成产业升级双引擎。坚持紧抓拓市场这条生命线,进一步做强做大实体经济,发展先进制造业,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加快构筑以技术、品牌、标准、质量、渠道和服务为核心的新优势,提质增效强实力,虎口夺食抢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市场层次。

  着力“一转四创”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补齐科技创新短板的第一工程,全面推动创新大平台、创新大项目、创新大团队、创新大环境建设,努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打造国内一流科技大市场,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快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高水平建设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争创浙东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进各类科技城、高新区建设,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点。研究制定新型研发机构的支持政策,建设浙江创新研究院,积极创建国家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打造之江实验室。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落户,努力创建国家大科学基地,建设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出台推进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的意见,扩大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规模,研究创投企业股权投资收益激励政策,支持浙江股权交易中心开设科技板,推动发展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投债联动的科技金融新模式。深入实施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培育计划,落实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政策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建设知识产权强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发明专利转化,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热情。

  努力提升“四换三名”工程。落实《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支持宁波等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腾、换”并举加快发展新兴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深入推进“机器人+”行动计划,研究出台服务业机器换人的引导鼓励政策,积极拓展机器换人新领域。推进“多规合一”,加快低效土地开发利用,用好城镇低效用地和“三改一拆”土地。实施电商创业创新工程,推动电商拓市场、电商进万村和跨境电商发展,拓展个性化定制、服务业电商等新业态,促进电商与制造企业融合发展,实现共生共赢,健全电商发展配套体系,完善信息和物流等基础设施,鼓励区域电商转型升级。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深入实施“三名”工程,构建省、市、县梯队培育格局,扩大浙江名企名品名家影响力。更好发挥省级转型升级产业基金政策导向作用,加大对“四换三名”重点工作、示范试点支持力度。

  大力推进“三强一制造”。联动推进标准强省、质量强省、品牌强省建设,加快产业创新升级。深入开展“浙江制造”品牌建设,研究制定“浙江制造”标准,实施“浙江制造”认证,推动认证结果国际互认。抓住日常生活消费这个大市场,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推进一批重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发挥“标准化+”效应,构建国内领先的“浙江标准”体系。开展质量示范创建活动,建设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制定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亟需的团体标准,建立标准创新奖励制度,提升产品、工程、环境、服务四大领域质量水平。实施“品质浙货、行销天下”工程。

  全力打造“互联网+”高地。加强“互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和应用,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全力打造“云上浙江”“数据强省”。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和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建设,积极运用大数据改造企业制造管理流程、提升对接开拓市场水平。激发“互联网+”创业创新活力,打造一批“互联网+”特色小镇,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培育一批行业领先的智能制造企业。拓展互联网在便民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应用的广度深度,释放“互联网+”发展新动力。2020年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和互联网技术与应用中心。

  加快培育八大万亿产业。支持信息经济、节能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等八大产业骨干企业培育和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义甬舟开放大通道、钱塘江金融港湾和宁波梅山新区等重大平台建设,加大省级产业集聚区创新提升力度。充分发挥产业基金引导带动作用,破解八大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门槛制约和制度壁垒,在项目审批、产业对接、品牌培育、市场推广等方面给予支持。健全完善八大产业统计调查制度,研究建立八大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的监测体系。2020年力争各产业规模均突破10000亿元,成为我省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支撑。

  积极促进市场主体升级和小微企业成长。以民企对接科技、对接金融的“双对接”为着力点,深入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营造育小扶小活小环境,打造“专精特新”的小微企业集群,培育“单打冠军”“隐形冠军”。建立小微企业梯次培育库,分层分类扶持,完善“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升级通道。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进入大企业的产业链、配套链和融入大市场。支持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和“三改一拆”拆改土地建设标准厂房和小微企业创业园。加大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力度,支持政府产业基金参与设立天使、创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发展空间大的小微企业,大力推进绿色债、创业创新债等新债券品种试点,进一步发挥政策性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的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

  强化组合拳基础支撑,用好“两只手”配优资源增强活力。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是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市场导向,优化政府服务,强化政策激励,加大资源要素整合力度,增强政府抓经济抓项目的有效性,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定不移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优胜劣汰,提升资源要素配置和利用效率。

  推广完善“亩产论英雄”机制。坚持亩产效益导向,全面实施企业综合评价和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亩产效益综合评价范围从规模以上企业向规模以下企业扩展,从工业领域向服务业领域延伸;评价标准从以提高土地、能源、用水、排放等单位资源要素产出率为导向,向主要以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等创新要素生产率提高为导向升级。建设省、市、县三级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大数据平台,开展分产业(行业)、分区域、分指标项多层次数据分析和研判。完善落实电价、水价、排污费、用地、用能、信贷等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和价格政策,进一步完善区域性要素交易制度。2017年全省用地5亩(含)以上工业企业纳入综合评价,全部县(市、区)执行差别化资源要素配置政策,加快建立用能权、排污权等资源要素市场化交易机制;到2020年,全面建立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导向的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制度,实现工业、服务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全覆盖,基于评价结果的企业服务、资源要素配置、产业政策引导等机制全面完善落实。

  强化产业支撑高质量建设特色小镇。以特色、质量、创新为方向,坚持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四位一体发展,大力推进特色小镇业态、生态、文态、形态融合。围绕高端产业和高端要素集聚,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引导国千、省千人才和省级以上工艺大师向特色小镇集聚。完善优胜劣汰机制,推进省级示范小镇、行业标杆小镇规划建设。2017年创建对象计划完成年度投资1000亿元,三年创建期内计划累计完成投资3000亿元;2020年全省创建形成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在全国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特色小镇。

  鼓励支持走出去跨国并购实体企业和引进来建设国际产业合作园。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引导支持上市公司等骨干企业盯住技术、人才、品牌、市场,推动发展以八大产业为主的跨国并购,推动价值链从低端向中高端延伸,更深更广地融入全球供给体系。整合有关协会、中介机构等社会资源,推动组建全省投资并购联盟,搭建市场化并购信息交流、项目对接和投融资服务平台。推动各类产业基金落户浙江,鼓励指导企业用好政策性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进一步聚焦政策资源,整合国际经贸合作资源,高水平打造国际产业合作园,推动国际先进技术、高端制造业项目落地。

  加快推进全省港口一体化规划布局建设和运营管理。深化全省重要港口实体化整合融合,高水平谋划建设全省港口集群,实现各港口功能互补和错位发展。联动推进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积极构筑浙沪洋山开发合作平台。支持宁波打造港口经济圈,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港航物流服务中心。深化沿海港口及义乌陆港关检合作,实现“关关、检检、关检”无缝对接。2017年基本形成“一体两翼多联”的全省港口发展格局;2020年初步建成全球一流现代化枢纽港、全球一流航运服务基地、全球一流大宗商品储运交易加工基地,努力把省海港集团打造成为全球一流港口投资运营集团。深入推进全省海港、交通、机场资源整合,进一步做强做实省交通集团、省海港集团、省机场集团三大省级交通投融资平台,形成综合交通产业发展新优势。打造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

  强力推进创新发展、交通设施、产业转型、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五大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建立健全省投融资决策机制,统筹协调推进全省重大项目建设工作。建立全省投资项目责任清单制度,加快项目规划、前期攻坚、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的实施进程,实现每个环节挂图作战、节点管控。研究设立省级专项建设基金,搭建新型政银企合作模式,总结推广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建设模式,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完善省重点项目用地指标戴帽下达、省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机制,研究实施领导干部蹲点联系推进重大项目“双千计划”。“十三五”期间,实施五大领域重大项目800个左右,总投资8万亿元左右,更好发挥重大项目建设的牵引和支撑作用。

  全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份。全面落实人才新政,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建立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引进制度,深入实施“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大力培养引进转型升级急需紧缺人才,研究制定柔性引才支持政策,提高人才国际化水平。健全人才顺畅流动机制,完善鼓励人才创新创业机制和政策。优化人才金融服务,建立风险投资促进机制,鼓励金融机构针对高层次人才开展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模式创新。为人才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妥善解决人才住房、出行、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问题,优化外籍人才出入境、创业就业等服务。高度重视加强企业家队伍包括新生代企业家队伍建设。强化党管人才责任落实,形成大抓人才、大兴人才的鲜明导向。到2020年,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支撑发展的人才队伍,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人才生态优势,率先进入人才强省行列。

  三、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为坚定不移持续深入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提供根本保证

  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要坚持以正确方向引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切实肩负起落实党中央经济决策部署的政治责任,不断提高执行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工作领导能力和水平,结合实际创造性抓好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担当,真正拿出弄潮儿的勇气,汇聚真抓实干的合力,更加自觉肩负起浙江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方案、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之鲜活样本的崇高使命,推动发展更快一步、更进一步。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要把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大前提,坚持“经济报表”和“平安报表”一起抓,切实抓好政权安全、阵地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经济安全、生产安全和社会平安包括网上平安工作,预防和化解各类风险。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将对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的考核列为省委、省政府有关考核重要内容,在实践中锻造绝对忠诚、干事担当、干净自律、充满活力的“浙江铁军”,扎实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7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定不移持续
深入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的若干意见
2017-04-13 3452490 2 2017年04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