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浙江制造恋上设计+
从制造走向创造,激发传统产业升级新动能
本报记者 方臻子
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提出一条著名的“微笑曲线”,用于描述制造业产品设计、加工制造、销售服务三个阶段的附加值变化。加工制造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研发设计、销售服务是产业价值链的两端,这条“微笑曲线”陡峭而险峻。如果说,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画出了顶层设计的“规划图”,那么,如何让微笑曲线变得平缓而舒展,这正是“浙江制造”改革落地需要描画的“施工图”。设计+,一个纲举目张、点石成金的好抓手,正成为制造大省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点。4月6日,全省推进工业设计发展工作现场会在湖州举行。记者观察到,越来越多的浙商通过工业设计与传统制造业相融合,寻找到了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新动能。恋上“设计+”的“浙江制造”,平添一双腾飞的翅膀。
当浙江制造恋上设计
从制造走向创造,激发传统产业升级新动能
本报记者 方臻子
一个水槽
“设计+”成制造升级抓手
促销价6999元的方太水槽洗碗机,仅天猫方太官方旗舰店一家,本月销量就已经达200多台。“方太的设计特别贴心,特别人性化。”“在德国品牌和方太中,最后还是选择了方太。”虽然价格略高于进口洗碗机,但它尤其符合中国人洗碗习惯的独特设计,不仅让消费者爽快下单,使用之后更赞不绝口。
“5年时间、1000多户家庭深度洞察、150余张设计概念草案完善、86次全面单模测试、25位资深用户体验全程跟踪、40余项发明专利。”留着大胡子的瑞德设计董事长李琦,对与方太联合研发这款划时代水槽洗碗机的每一个细节,都如数家珍。
中国设计智造大奖(DIA)、红点奖、“中国好设计”金奖……这款水槽洗碗机将各设计大奖收入囊中,2016年销售规模近5亿元,2017年预计将达15亿元。“恋上”工业设计的方太,从欧美厨电的“引入者”,成功蜕变成中国产品的“创造者”。
不止方太、瑞德这样的“CP”,小到一把椅子,一旦搭上设计+的快车,也陡然增值。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以设计改变传统产品。“原来我们是做外贸的,一般的产品都以结构和外观的设计为主,它的生命周期就很短。之前的产品基本上每年都得更换,有点像快消、时尚行业,被模仿得很快,导致我们长期处于恶性循环中。”浙江泰普森(控股)集团1991年成立,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具规模的户外休闲用品供应商,但董事长杨宝庆发现,近年来,中国制造业进入转型升级“爬坡期”,企业的成本和规模优势正在消退。
这不是泰普森一家遇到的问题。我省传统产业体量大、占比高,传统制造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近60%,其增长缓慢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怎么办?
杨宝庆找到了一条路:工业设计,不仅提升产品“颜值”,更包括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公司从最初创建时仅有一个设计部门,逐步发展成为设计中心、设计院。2016年初,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二批24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名单,泰普森榜上有名。
经过三年研发,让户外折叠椅更轻便的新材料镁合金已在泰普森产业化应用,“目前国内只有我们一家能提供将镁合金材料结合进户外休闲产品生产的技术,别人很难抄袭和模仿。”杨宝庆说,甚至连椅子面料也独具匠心,不怕积满灰尘,用水一冲干净如新。
“当我们有了镁合金、蜂窝面料、3D面料这些新材料、新技术做支撑后,我们的产品就独一无二了,有了定价权,利润率也随之上涨,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延长了。”杨宝庆说。通过自主设计,企业有效掌握了产品的核心技术、提升了产业链整合能力,保证了产品生产的连续性和个性化特质,也正因为如此,泰普森一跃成为浙江工业设计界的“领头羊”。
在泰普森的展示厅,还有几款新产品很是吸睛。“这是一款电动躺椅,当人躺着想要坐起来的时候,椅子自带的传感器就会及时感应,它会有一个助力,让你坐起来时更轻松一些。”杨宝庆介绍,智能化的技术和模块,被嵌入到了产品中。
设计+,将原先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带上了转型升级之路,已成为驱动浙江由“制造”转向“智造”的一大引擎。
双向吸引
“设计+”助制造集聚发展
一开始,国际设计咨询公司“太极鱼”的两名德国创始人Wolfgang Obermerier和Philipp Fries,并没考虑在湖州开设一间工作室。2009年,太极鱼创意设计有限公司进入中国,工作室设在了长三角中心城市上海。
即使湖州国际工业设计中心(HIDC)一再邀请,两名德国人依旧固执地认为,上海的工作室已经足够。直到2014年的一天,在HIDC的撮合下,“太极鱼”接到了一位湖州客户的设计意向,遗憾的是生意最终并没有做成。“那我们就在这里开一间工作室吧。”德国人错失订单后的反应,让HIDC喜出望外。
其实,通过不断接触,这两名德国工业设计师早已嗅出了“制造大市”湖州传统产业聚集,拔尖企业不断涌现,潜藏着巨大的设计需求。Wolfgang Obermeier认为,制造业与设计,相生相克、相辅相成,产业类型多样的制造业企业大集聚,必定会迎来设计需求爆发性增长的一天。工作室“落地”湖州HIDC后,“太极鱼”连续与当地金耐斯体育用品、老恒和、倍格曼、永艺家具等制造企业开展对接合作,2016年新增合作项目8项,设计合同总额近200万元。
同样跟着传统生产要素来的,还有李培全和他的“林芊国际”。2006年,李培全在广东佛山创立了童装企业“林芊国际”,但是在经历了童装行业快速增长期后,佛山出现了劳动密集型产业低水平恶性竞争,大部分规模童装企业遭遇发展瓶颈,止步不前甚至全线亏本。2008年,李培全在考察了被称为“中国童装之都”的湖州织里后,选择来到这里,凭借5家店面,希望开创新的事业。
产业集聚,促进特色产业规模集聚效应的形成,其中就包括了童装设计人才的大量集聚。中国织里童装设计中心于2013年正式挂牌运营,以设计和技术手段,提升童装产业附加值,助力童装龙头企业培育,成为中国童装产业升级的“领航灯”和“加速器”。截至2017年1月,织里独立设计师人数从2012年的500人上升为1500人。
“2014年底,我跟一些设计师朋友交流了一个月,最后将产品方向定位为简约、森系,走环保、安全的路线。”林芊旗下的童装,风格素简。李培全坦言,一开始,这样的童装并不被业内人士看好,“大家觉得衣服没有染色处理颜色不出挑,素雅和极简的款式可能适应不了消费者;还有服装上没有卡通造型也没有印花,不符合中国消费者对童装的审美习惯。”
但“前卫小众”的设计在织里有市场。事实上,2014年林芊国际的童装设计转型为极简风格后,当年市场销售额就达到2亿元,大批韩国客户来到中国找林芊国际进货。目前,林芊国际已发展了730家专卖店,年生产、销售服装500多万件,销售业绩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
三种模式
“设计+”与制造互动共舞
浙江是工业设计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工业设计的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创新能力持续增强、载体建设扎实推进、带动作用日益显现。据统计,全省工业设计公司有3800余家,近15%的大中型制造企业设立了工业设计中心或设计院,已发展成为仅次于广东的工业设计产业大省。
设计+与浙江制造,怎样“共舞”?
市场经济“无中生有”的神奇魔力催动浙商内生设计部门蓬勃兴起。企业内部互动,企业设立工业设计机构。像杭州三花研究院是三花控股集团自主设立的非营利性科研型企业,2013年8月,该工业设计中心被认定为浙江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和杭州市级工业设计中心。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工业设计中心为三花的发展引进了国内外行业顶尖专家团队和专业设计人才,工业设计捷报频传。以德国宝马、奔驰、奥迪为代表的BBA世界知名企业,已把三花设计及主要产品作为工业设计的典范,希望三花尽快在欧洲选址设厂,实现“中国设计、德国制造”。三花在奔驰迈巴赫新车型的二氧化碳冷媒空调系统实现Lin控制的电子膨胀阀独家设计配套,也已经走在全球的工业设计最前列。
产业链互动模式随后勃兴,大多数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制造企业将工业设计环节发包给专业设计机构,专业设计机构将提供的设计服务融入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以知识相关联,优化重构价值链,从而提升产品附加值。像方太与瑞德,是“22年不离不弃的战略合作伙伴”。当年,被誉为“亚洲打火枪之王”的茅理翔的儿子茅忠群有意进入灶具行业,找到当时还是浙江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大四学生的李琦,想看看能碰出什么火花。李琦和同学晋常宝跑遍了市场,得出一个结论,并告诉了茅忠群:“灶具没什么做头,吸油烟机好像还有点意思。”1995年,瑞德设计创始人为“方太”设计了第一款产品A型机,至今国内吸油烟机大多依然是这个构造。回看二十年前李琦经过市场调研,向茅忠群提出“不做灶具,做吸油烟机”的建议,至今被年轻的工业设计师们当做经典案例来学习。
第三种是产业集群互动,工业设计产业集群与制造业集群实现了“群群互动”。传统产业因装上“创意设计引擎”实现了转型升级,以制造业为依托的工业设计产业也获得了发展的基础,“群群互动”实现制造业和工业设计产业的共赢。像诸暨大唐袜业,按照“1家设计公司带动10家制造企业开发100个好产品”的思路,联合20多所高校设计团队,培育本土创意设计公司,打造世界袜业设计中心,着力解决“低小散”问题。永康五金、义乌小商品、黄岩模具等都以工业设计为抓手,加快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