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嘉善智联海信新科技产业园挖掘高科技项目独具慧眼

“好保姆”百分百孵化好项目

  本报讯 (记者 方臻子) 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深度10900米,世界海洋最深之处,神秘的“地球第四极”。日前,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马里亚纳海沟科考计划”首航凯旋,成功回收了56台海底地震仪,得到了极其珍贵的2条万米级人工地震剖面测线,我国也由此成为世界首个成功获取这一数据的国家。其中立了大功的海底地震仪,产自嘉善。

  3月30日,在位于嘉善的浙江云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见到了这些“黑科技”:橘红色的高强度材料球体里,包裹着密封的抗压玻璃球,内置地震检波器等。每个“球”价格10万元至20万元不等,只为国外海底地震仪的一半左右,但其数据传输、低功耗等性能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去年11月底,“云灵”产业化项目进驻智联海信(嘉善)新科技产业园。“智联海信”由嘉善县政府与企业在去年合作成立,是一个有独特定位的产业平台,被称之为全国首家“高科技成果转化运营商”。该平台通过市场化的第三方孵化机构,采用“政府+企业+科研人员”模式,以“保姆式”的服务,解决高端技术难以接轨市场、地方政府难以找准科技创新方向的痛点。海底地震仪项目,正是“智联海信”技术专家慧眼识中并跟踪引进的项目。

  据了解,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经过近20年努力,已经成功研发出万米级海底地震仪。“但仅凭科技人员之力,产业化启动不了。”“智联海信”董事长兼总裁夏从俊告诉记者。“智联海信”与中科院、清华、复旦等国内一流院所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使其具有独特的技术眼光,多位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为战略技术顾问,定期交流,以跟踪、筛选优质技术。“智联海信”的技术专家从2011年就开始跟踪海底地震仪项目。

  长期市场化的运营团队,在研发过程中提供产业化的路径图,避免研发走弯路;配套专门的产业基金,为科研人员创业提供资金支持;针对科研人员在企业运营、市场开拓等方面缺乏经验的情况,平台提供全方位辅导,解决科研接轨市场的难题。“智联海信做‘保姆’,让科学家们专心做研发。”夏从俊说,“与普通的孵化平台模式不同,‘智联海信模式’能确保转化百分之百成功。”

  据悉,“云灵”去年11月落户嘉善后,仅两个月已经完成500万元销售收入,实现利税140万元。3月30日,“云灵”的《深水海底地震仪勘探系统开发》课题,成功通过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家验收。

  据了解,“智联海信”围绕智能材料、物联网、深海探测、量子信息等国家战略性高端技术进行产业化,已形成四大产业集群。今年,“智联海信”将启动嘉善高铁新城240亩新科技产业园区的建设,并计划在未来5年打造一艘中国高科技成果转化的“航空母舰”。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好保姆”百分百孵化好项目 2017-04-11 3400639 2 2017年04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