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深读·思想者

发乎“真情”
渐成“大义”

  情之可贵,唯在于真。《世说新语》有段佳话,郗鉴与王导同为朝廷大官,门当户对。郗鉴想在王家挑选一位女婿,就派门生去说明来意。王导对门生说:“君往东厢,任意选之!”使者回来禀告郗鉴说:“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鉴听完后说:“此正好!”后来把就女儿嫁给了此人,这个“坦腹卧”的人就是王羲之。当时他还未成为伟大的书法家,是他的真性情打动了郗鉴。一个真性情的人为人做事大抵依于心性的自然散发,真实不欺,自然坦荡,不羁名利,不囿外物。这样的人往往能行之更远,百里奚不把爵位放心上,养牛而牛肥,终至秦穆公把国政交给他;舜不把自己的生死放心上,尽心行孝,感动天下,终至尧帝禅位于他。“守得住本心,才能站得稳脚跟”“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才能谋大利”,就是这个道理。

  习近平总书记说,“真情不虚就是要忠诚老实、诚恳待人,真情不私就是要砥砺品德、刚正无私,真情不妄就是要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可见,总书记眼中的“真情”是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一种真性情,也是为人心性的自然散发。是与“伪”相对的范畴,是孔子的“仁”,是孟子的“善”。孟子将“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归为人的最基本心性,统称为“情”。对于仁、义、礼、智这四种哲学因素,则称为“善”。《孟子·告子上》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也即心性的自然散发就是“善”,“善”具有浓重的道德色彩。《论语》中说“礼云礼云, 白帛云乎哉; 乐云乐云, 钟鼓云乎哉”。梁漱溟解释其深意:“真情则白帛钟鼓实是情意的一种表示,苟无真的情意,则白帛钟鼓皆成虚套。”可以这么说,所谓真情,“真”是其内核,“善”是其指向。将真情从自身推扩出去,施及家人、朋友、同事或者陌生人,就是义;将真情从自身推扩出去,惠及社会、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即为大义。简言之,大义是真情的推广,心中装着人民,胸中怀有大局。

  人类本性喜欢富于情趣而厌恶刻薄寡情,寡情的结果也常导致生活不得安宁。改革开放“忽如一夜春风来”,却也使得现代人“乱花渐欲迷人眼”,以至于某些“欲立”“欲达”之人,开始绞尽脑汁寻求“假公济私”,更有利欲熏心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惜以身试法,用“损公”来“肥私”、以“损人”来“利己”。与此同时,亲人之间的疏离、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日渐加深,以至于“常回家看看”需要广告,“扶与不扶”还要经历思想斗争。看着“真情”的流逝,人们无奈而感伤,甚至有人发出:“这个社会到底怎么啦”的拷问。互联网时代“虚拟”带来的“虚假”,更是成为最受人诟病的地方,人的真情实感被数字虚构,所以网络诈骗频频发生。这一切使得人们不安,继而陷入了对人生的虚无与否定中。究竟应如何平衡心态,从价值迷惘和行为的偏失中解脱,寻回坚定、厘正方向?解除的方法需要回归人本身,让心性自然散发,以求得心灵的坦荡、精神的舒畅和情感的满足。一定程度上,人们极力期待复归真情,希望建立一个用真情维系的充满温情、友爱的社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贯彻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勇于担当、开拓进取,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推动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党内政治生活不断风清气正,社会风气也持续向阳温暖,网络空间也日渐清朗。一幕幕真情故事在神州大地上演。在浙江,“最美妈妈”的惊世一托,“最美司机”的忍痛一刹,“最美爸爸”的毅然一跃,都是人间真情大义的动人瞬间。“最美现象”不断涌现,真情故事广为流传,道德之美在浙江大地华丽绽放。在微信、微博中频频转发这些“最美故事”,街头巷尾不时可闻“感动瞬间”,从中不难窥见百姓的欢欣雀跃和对“最美”的热切期盼。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对真情大义的推崇,正是对人民所热切期盼的“真情中国”的回应。

  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幸福生活既要丰衣足食,也要绿水蓝天,更少不了真情涌动在心田的瞬间。繁忙中,真情无疑是逐梦人的心灵港湾,是筑梦者的力量源泉。不忘真情,才能跨越遥远的距离心心相通;不忘真情,才能跳出日常的忙碌品味幸福;不忘真情,才能拼搏中始终充满干劲。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无疑说出了潜藏在百姓心底里的对 “真情”的深切渴望,诠释了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新意蕴,为凝心聚力奔向新征程注入新活力。一个物质富裕的中国,也是一个真情维系的中国,这样的中国才正是百姓心中永远的中国。

  真情,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论语》里讲:“不学礼,无以立。”礼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是一种规矩,它涵盖法律、法规,也涵盖核心价值观。礼也即“理”,理智和情感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辨证地统一在一起的。人不仅要用理智来理解一切,也要用情感来拥抱一切; 不仅要以情感人,也要以理节情。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们国家的“维”“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所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有了这个标准,才能“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真情,需要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来滋养。“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中华传统美德中的精华, 对现代和谐社会的建设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比如《孝经》之“孝”,不纯粹是“养亲敬亲”,而是从“亲亲”的家庭伦理出发, 推至人与人的关爱之情、责任之心, 乃至增扩至社会和国家。将其属于父子之亲、母子之情的伦常关系, 与上慈下尊、友朋相助、夫妻和睦等结合起来, 从而起到端正人心、纯化情感、改善关系、构建和谐的作用。对此,我们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和价值判断力。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书籍,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汲取中华传统美德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对“真情”的感受力和表达力。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所谓生活的真味道,只道是真情。不管处于什么位置,什么地位,那股人性中的温暖、朴素、自然的东西是值得永久流传的精髓。真情恒久远,温馨满人间,真情阗襟怀,春意贯河山。

  【作者为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浙江日报 深读·思想者 00011 发乎“真情”
渐成“大义”
2017-04-10 3418595 2 2017年04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