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观点

共享单车
可无桩应有界

  守住边界、彼此包容,各司其职、共同改进,期待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真正成为城市里一道美丽的风景。

共享单车

可无桩应有界

杜 博

  近日,武汉市交通管理部门与摩拜单车合作,规划了共享单车停车点,并试水设立了共享单车专用道路,在发挥共享单车便捷优势的同时,为规避乱停乱放“城市治理挑战”,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实际上,围绕共享单车展开的公共讨论,早就不绝于耳。远有“私享”或破坏共享单车,近有共享单车在假期挤爆景区,人们不禁想问:共享单车,怎样才能骑得更顺畅?

  我们不妨暂时跳出来,试想一下,从社会中简单地脸谱化这样两类人:第一类人很“懒惰”,但也正是他们“无限让生活更便捷”的理念推动了技术与社会进步;第二类人很守秩序,他们堪称行走在公共空间的“处女座”,为混乱和无序感到抓狂,宁可牺牲一点便捷也要保证公共秩序。

  共享单车就恰好把这两类人联系在一起。

  解决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尤其是“无桩化”借还、停放,共享单车对第一类人来说,给出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但对于第二类人来说,则带来了空前的无序。这大概是当前共享单车的最大争议所在。

  第一类人有自己的道理:共享让生活更美好,是蓬勃发展的新经济新业态,怎么可以不支持?第二类人也没有错:无桩化理念“看上去很美”,可实际上和乱停乱放有啥区别?

  共享公共空间,就必须互有妥协、共同营造一个舒心的生活环境。反观共享单车,没有事物生而完美,后天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才能走得更远。

  共享单车可以“无桩”,但应该“有界”。

  用户要有公共意识的边界,停放以不影响公共秩序为边界,使用以不违背社会公德为底线;企业要有企业责任的边界,不应一味投放产品,也不应投放到市场就不管不顾。比如开辟一些固定停放点,优化借还流程,可以依然无桩,但停放必须有界;企业“跑马圈地”的冲动也警示城市治理要有边界,毕竟每座城市有自己能接纳共享单车的合理数量,不能一味“开绿灯”,即便超过饱和度依然继续投放,必须如“绣花”一般,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我们之所以拥抱共享经济,是因为期冀通过共享,能够激活社会存量资源,创新经济发展。然而,无限制地在量上“做加法”,带来资源配置的浪费,徒增社会隐形治理成本,却没有带来社会价值增量,或者成为利弊相抵的“零和游戏”,就与添堵无异。对共享单车而言,技术和理念的创新只是手段,真正的价值在于满足真实的社会需求,而不是解决一个痛点的同时,却诱发另一个痛点。

  重要的是,共享与秩序从来不是对立的。共享经济是一种要求更高的社会合作模式,对公共领域的各方都有更高要求。守住边界、彼此包容,各司其职、共同改进,期待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真正成为城市里一道美丽的风景,实现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营造美好生活的共享初衷。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5 共享单车
可无桩应有界
2017-04-06 浙江日报2017-04-0600010;3419622 2 2017年04月0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