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瑶琳镇农科员童有希倒在剿劣一线——
一位治水先进的最后三天
本报记者 梁国瑞 林雅琪 通讯员 钱凌芸
3月30日上午,阴雨绵绵。在桐庐县瑶琳镇,人们的心情也像这天气一样阴沉。
上午11时,镇农办主任钟兴华走到办公室前,习惯性地往对面办公室望去:室内靠门那张办公桌的摆设丝毫未变,只是它的主人再也不会回来了。这个40多岁的大男人忍不住失声痛哭——和他共事近20年的老大哥、农科员童有希,永远离开了这片魂系梦牵的乡土。
就在前一天,29日下午3时20分,连日来奔忙在剿劣一线的钟兴华和童有希,一起来到姚村村和村干部商谈温室甲鱼场整治工作。下午4时左右,童有希突发心肌梗塞倒地休克,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58岁。
也在这一天,童有希刚刚收到当选2016年度杭州市“五水共治”先进个人的通知。他不幸去世的消息,很快传遍瑶琳镇的16个村,乡亲们纷纷自发赶来为他送行。一天内,东琳村的童家老宅就迎来了近300名吊唁者,有的村民甚至专程从杭州市区赶来。
人们打开童有希的办公电脑,浏览记录里满满当当尽是工作安排,见证了一名乡镇干部忘我工作、奋力拼搏的最后3天。
27日,他去医院开了药,又赶回来上班——
退居“二线”
依然冲在一线
童有希的办公电脑前,放着两样东西:一份《瑶琳镇温室甲鱼养殖场集中整治工作一览表》,一包桐庐县第二人民医院开的药。
药是3月27日开的。“那天上午,协调组织镇里的白茶文化节开幕式,他的脸色非常不好,我逼着他回去休息,他却不肯。”镇党委副书记杨振武回忆说,一回到办公室,童有希就忙着接待甲鱼养殖户,一直到下午3时多才结束。胸闷难忍的童有希终于请假去了趟医院,“只是做了简单检查、配了点药,他又回来上班了。”
童有希放心不下的,正是温室甲鱼养殖场集中整治工作。
全省剿灭劣Ⅴ类水工作开展以来,桐庐县迅速全面铺开。而在瑶琳镇,温室甲鱼养殖业一直是主要的农业污染源之一。3月17日以来,全镇干部扑在治水一线,动员甲鱼养殖场关停整治。由于事关养殖户利益,工作难度不小,这段时间童有希一刻也没有闲过,每天要往养殖户家里跑好几趟。
其实,今年58岁的童有希,在外人看来不需要这么拼命干。“他在农业线上干了27年,因为年龄原因,2012年起不再担任镇农办主任,事实上已经退居二线,但他却时刻冲在第一线。”杨振武说,童有希曾对自己说:“你是团长我是兵,工作尽管安排,一定要把治水这场硬仗打好。”
在童家,一家人难得吃一顿团圆饭。妻子童西梅每天下午都要打电话问丈夫是否回来吃饭,他的回答经常是“很忙,不回”,只是简单地在食堂应付了事。“他每天7点多就出门了,晚上十一二点回来是常事。”儿子童佳鹏说。
钟兴华心里清楚,童有希是“退”不下来的,尤其是“五水共治”开展以来,童有希事事冲在前,全镇甲鱼养殖场从70家减少到现在的32家,这里面童有希功不可没。
虽然数量不大,但要这些养殖户关停并不容易:这些养殖场共有甲鱼300多万只,一旦关停,养殖户损失不小,少则数十万元,多则上千万元。作为3名关停协议签署的主导者之一,从白茶文化节开幕式一回到办公室,童有希就开始接待养殖户,一边做思想工作,一边解答养殖户的疑问,一直忙到下午3时多,23户养殖户在停养协议上签了字。
看到童有希老是忙得脚不沾地,时有村民问他:“童主任,你都快退休了,干嘛还这么拼?”童有希总是笑着回答:“在岗位上一天,总要对得起这份责任。”
朴实无华的一句话,诉说着一名基层乡镇干部的担当。
28日,停养协议签了,他却多了桩心事——
他的心里
一直装着村民
记者见到瑶琳生态水产养殖公司董事长徐永庆时,他仍沉浸在悲痛之中。
徐永庆的养殖场是全镇规模最大的甲鱼养殖场之一,这次关停,养殖场今后的出路让童有希牵肠挂肚,28日中午,他打电话给徐永庆:“老徐,养殖场关了,你的转产问题要及早考虑起来,这两天我们再一起商量下这件事。”
让徐永庆伤心的是,这竟成了一个永远难赴的约会。
3月28日,对于童有希而言,是既开心又挂心的一天。开心的是,经过大家10多天反复动员、劝说,到这天为止全镇32家温室甲鱼养殖户全部签订了停养协议;挂心的是,这些养殖户如何尽快转产转业,找到新的创业门路。
在瑶琳,经过20多年发展,甲鱼养殖产业逐步壮大起来,最终成为一个富民产业。1990年参加工作后,童有希就在镇农办担任农科员,后来又担任镇农办主任,在甲鱼养殖这一产业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只要有空,童有希就到各家养殖场转悠,问长问短,排忧解难。一了解新技术,总是第一时间传授给养殖户。
虽然这次关停甲鱼养殖场,童有希心有不舍,但一想到甲鱼养殖带来的严重污染,他二话不说带头冲到整治一线,劝说养殖户关停转型。徐永庆说,这次整治甲鱼养殖业,镇里派出5个工作组,帮助养殖户转型,童有希专门为他谋划了转产方案:关停掉之后种植花卉,既环保又有效益,符合美丽经济的发展方向。
“心里装着群众,做事公正、投入感情。”这是姚村村党委书记张钧亮对童有希的评价。甲鱼养殖停养动员工作开始后,童有希三天两头往姚村村跑,“我们村养殖户多,有23家,不管哪一家,童主任都仔细询问困难,一起想办法转产。”
而在村民们的眼里,童有希是各村的常客。
在他曾经联村的文源村,村民刘柏林一直记着童有希的恩情。2004年,刘柏林第一次见到童有希。“当时觉得他太严肃,但接触久了就知道,他有一副热心肠。”2011年,刘柏林因患肝癌动手术,欠了23万元债,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难。听到这个消息,童有希找上门来。“一进门他就责备我,生了大病怎么不告诉他。知道我急需钱,他从包里拿出2000元给我。”刘柏林回忆道。
3天后,童有希又带着5万元来找刘柏林。“他从来不催我还钱。”刘柏林说,病后第3年,他拿着积攒的3万元钱还给童有希,结果全数被退了回来,“当时他说:你先拿着应急,还钱的事等我退休再说。”
刘柏林没有想到,他再也等不到那一天了。
29日,倒下的那一刻,他还在为治水操心——
平凡的岗位
不平凡的作为
甲鱼养殖场停养协议虽然全签了,但能不能按期停养,这一阶段又如何减少环境污染?童有希心中紧绷的弦一直没有松下来。
29日8时15分,杨振武来上班时,童有希已坐在电脑前了。“我问他怎么来这么早?他说在处理一个投诉件,关于甲鱼养殖场关停的。”杨振武说。下午3时不到,这份《关于甲鱼养殖场的效能投诉回复》,发到了杨振武微信上。
“那天刚处理完投诉件,因关心养殖户的转产问题,我们决定再到姚村村走走。”钟兴华回忆说,由童有希开私家车,两人一起到了姚村村,在村党委书记张钧亮的办公室坐了一会儿,“下午4点左右,他站了起来,说脖子很胀,让我给他拍拍。”
下午4时03分,童有希走到办公室门口,站在窗前透气。“不到1分钟,突然倒了下去。”张钧亮回忆,他和钟兴华,还有村民代表皇甫其君,连忙将他抬到楼下,同时拨打120。“当时他的脸色发青、冷汗直流,一句话都说不出来……”钟兴华哭着说。
正在县里开会的杨振武接到电话,连忙开车赶到医院,迎来的却是噩耗,“真的没法接受,一个老黄牛式的干部,就这样去了。”
一幕幕的往事,在杨振武的脑海中浮现。2016年2月,杨振武来到瑶琳镇工作。当时,镇里引进一体化智能污水处理器,用于处理甲鱼养殖污水,但是由于污水里磷和泥含量太高,这套设备根本没法处理。
见镇里花大价钱购买的设备派不上用场,童有希很焦急。想到自己的专业特长,他赶紧上网查阅资料,又苦苦想了好几天,建议将处理器和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结合起来用,看看效果。那段时间,童有希天天和研发人员到现场蹲点,记录污水排放时间、排放量、超标物含量等数值。这样坚持了整整两个月后,两台智能污水处理器终于投入使用,能将污水按照一级B标准处理排放,并申请了发明专利。
童有希的实干,在村民中有口皆碑。在他曾经驻村的毕浦村,村民们指着冒绿的桑树说:“童主任帮我们争取到最好的桑苗,还有技术指导、资金补助,村里的蚕桑产业才得以发展起来。”村委会主任钱勇还记得,就在今年初,童有希还向他建议,把村里30多亩废弃蚕桑地用起来,改种白枇杷,帮助村民进一步增收,“项目还没做,他却已经走了。”
而在瑶琳镇政府,童有希工作了27年的农办办公室,门口的去向牌上,箭头仍然停留在“下村”。人们宁愿相信,这位朴实的好干部,还会出现在瑶琳16个村的田间地头,守护着这里的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