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观点

瞎编乱造 自媒体该当何责

  有一种恶俗叫做夸死人不犯法。朱婷“败光2000万”又是一例。没想到这次遇上个不买账的朱爸爸,回了两个字——瞎编。朱爸爸干得比很多被夸者漂亮多了。

  这条题为《奥运冠军朱婷半年败光2000万元,她做了什么》消息,从标题手法来看,是当下小编最流行的“专业”套路。反话做标题,把你骗进来看;看到最后“包袱一抖”,让你沸腾一下热血,然后点赞,再转发。

  该消息里,朱婷被小编“收入”了2000万元,每笔都注明了来路。如何花的也被编得一清二楚,给父母买房60万元、为家乡修建柏油马路817万元、为家乡捐建两所希望小学360万元、捐建养老院110万元,然后剩下的钱“都被朱用来回馈家乡建设和发展了”。最后小编笔锋一转——这样的败光,我们支持;这样的运动员,我们骄傲。

  这篇雄文,一路转到朱婷亲戚那儿了,亲戚转到朱爸那儿了,一路转的都是感动和骄傲。转到朱爸手上时,估计湿漉漉沾满感动过的泪水已经让朱爸捧不住了。

  朱婷老家的出租车司机就说了,“网上说她出资修路,我们怎么没发现?从秋渠乡通往朱大楼村的路况很糟糕,坑坑洼洼磕底盘。”这么夸,是把人往“打肿脸充胖子”的路上逼,还是真以为夸死人不犯法?

  排球明星朱婷,是有着与穷且益坚、与女排精神等诸多形象关联的话题人物。朱婷带给人们很多的荣耀感和励志参照。而随着朱婷从中国女排的冠军成员,到土耳其豪门瓦基弗银行女排的头号得分手,人们似乎更关注朱婷身价已经几何。于是朱婷赚了多少钱、钱去哪儿了,成为人们又一个热议话题。

  “朱婷败光2000万”,实际上是一个谎言。脱离事实的赞美,出发点再好也是谎言和谣言。然而追溯这个谎言的源头不难发现,在这个“创新赞美”的雄文游走微信朋友圈之前,就有媒体以《奥运压金归来花完2000万,暖心朱婷令人肃然起敬》的报道出现在网络上。也是2000万元,也是“柏油马路”、捐这捐那,无非是一个用了“败光”,一个用了“朱婷已经将自己收入的大部分用于修马路、建养老院和建学校这样的公益事业,真正做到了回馈社会”。“败光”版,是“大部分”版的升级版,都是溢美,但都是谎言。

  若赞美不属实,则感动无意义。溢美之风是虚假之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虽然精神造假比不上政绩造假、数据造假来得直观明显,但虚构事实的精神造假带给社会精神层面的伤害,并不比物质层面的伤害要小。

  从“败光2000万”的虚假报道来看,传播者直接把朱婷和她家人的道德“标的”,拉到捐得一分不留的“高地”了,这种精神造假不仅仅是在造神,而且是在拉高整个社会的感动“起步点”,是把人夸死也不犯罪的赞美无底线。

  谎言再美丽,终究是谎言。事无据实的溢美,本质上是谣言。此风不可长,朱婷爸爸不愿笑纳,法治也不能笑纳。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5 瞎编乱造 自媒体该当何责 2017-03-31 浙江日报2017-03-3100010 2 2017年03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