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我省“寒门学子”专场招聘会在浙工大举行

岗位充足 结构需调整

  本报杭州3月18日讯 (记者 李应全 曾杨希 通讯员 王仰玲) 3月18日,2017年浙江省“寒门学子”专场招聘会在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举行。本次招聘会是面向2017届家庭经济困难且就业有困难的毕业生开展的免费公益性大型活动。参加招聘会的用人单位达770家,提供3675个就业岗位,用人需求超过两万人。浙江工业大学应届毕业生以及其他浙江高校的毕业生到场竞职。

  招聘会由省教育厅主办,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浙江工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承办。据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丁松泉介绍,今年浙江高校的毕业生为30.4万人,比去年增加8000人,但就业岗位充足,就业形势比较平稳,只是就业结构上还存在问题。主要是到场的企业需要机械、计算机、化工、医药等理工科人才较多,法学类、语言类等文科专业找工作较难。根据寒门学子的就业问题,浙江近年来多次推出专场招聘会,实施就业关怀计划,帮助大学生们就业。

  记者在招聘会现场看到,在不少杭州、宁波等城市的企业摊位前,大学生们排起长队。杭州“瑞江化工”开出5000元至8000元月薪,只招收二三十人,却收到厚厚一叠简历。该公司负责招聘的陆先生说:“公司外贸业务发展较快,要招聘英语6级、口语好的重点大学毕业生,但专业对口、英语过硬的很少,非常难招。”

  而来自基层的企业虽求贤若渴,却遭遇招不到人的尴尬。华友钴业这次要招聘5名博士、20名硕士、96名本科生,因为公司位于桐乡,只收到几份简历。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却对记者表示:“找份工作很容易,找份理想的工作却又很难。”

  为什么学生求职不易、企业觅贤也难?

  丁松泉分析说:“浙江企业多,用人需求比较旺盛。但现在很多学生并不着急,90后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因此,双方找到共同点的磨合期会比较长。”对就业困难的大学毕业生,丁松泉建议理性就业:“首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就业;其次,在最优选择无法满足的情况下,调低自己的期望值,做次优选择。”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岗位充足 结构需调整 2017-03-19 3332557 2 2017年03月1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