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多管齐下拔除劣V类水病根
记者 施力维
本报讯 (记者 施力维) 这两天,一张事关余杭百姓切身利益的“门诊病历”图,在微信朋友圈广为流传。这份病历不医头疼感冒,专治劣Ⅴ类水,主治医生是“余杭治水办”。
余杭治水办以病历的形式,为当地水污染的既往史、病因等作了形象的分析,给全域剿劣开出了药方。
用药准不准,还得看疗效。全域剿劣工作开展以来,余杭区水质得到改善。苕溪、运河两大主动脉的水质进一步巩固,出境水质分别为Ⅱ和Ⅲ类。流经区域最多、综合治理难度最大的上塘河出境水质也得到改善。
苕溪、运河、上塘河三大水系流经余杭,支流众多且大多为过境河流,又与周边区域交错连接,水质水情复杂,引配水资源缺乏,治水任务艰巨。上塘河余杭星桥段两岸城中村众多,临河建筑密布,截污纳管难度大,多年来一直存在雨污混流的问题。为此,当地计划结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对临河城中村数百户民居进行整体拆迁改造,从源头上解决沿河排污口难题的同时,又提升了城市品质。
全域全时段剿劣,各地多管齐下诊治沉疴旧疾。余杭区与海宁、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建立对接机制协同治理。职能部门之间建立了微信工作联络群,上下游、左右岸信息实时共享,层层对接治理方案,互相监督整治落实。
主干河道剿劣,离不开支流河网水质的改善。余杭已将小微水体悉数纳入监管,发现并整治池塘水质问题402个,清理沟、渠、小溪约9公里。
“水质是几类,村民们不会测,但心里有杆秤。”余杭区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只有把村民们房前屋后的小微水体治好,实现全域剿劣,让大家共享获得感,余杭水环境治理才算真正的药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