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锐观察

构筑法治文明与民生福祉的经纬线

  3月12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两份工作报告“新鲜出炉”。报告亮点纷呈、“干货”十足,彰显着法治中国新气象,勾勒出法治文明的刚劲线条;内容中对社会关切的回应和对民生福祉的保障,则饱蘸着司法为民的温暖情怀,刻画出另一条柔韧的民生底线。

  从“两高”报告的内容来看,司法与民意的契合度越来越高。从严惩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贪污腐败,到平反冤假错案;从以零容忍姿态惩治司法腐败,到严惩电信诈骗、互联网金融犯罪等社会影响恶劣的犯罪新变种,无不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法治期待,展现着法治中国的力量与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腐败是社会毒瘤,人民群众最痛恨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在“两高”报告中,郭伯雄、令计划、苏荣等“大老虎”名字赫然在列,白恩培案更是首次适用终身监禁,彰显了党和国家有腐必惩、有贪必肃的坚强决心。“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依法严惩腐败,构筑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也是对人民利益的重要保障。

  坚决预防和纠正冤假错案,彰显法治精神,增强人民信心。“两高”报告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依法改判聂树斌无罪、对冤错案件当事人依法赔偿,是司法自我纠错、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而以此为戒,健全制度机制,坚决守住防止冤假错案底线,让人民群众从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更增强了司法公信力,增强人民对法治中国的坚定信心。

  民众对哪里呼声强烈,司法的利剑就指向哪里。今年的“两高”报告,积极回应着人民群众广泛关切的内容,直击痛点、直面短板。过去一年,从不幸失去生命的徐玉玉、魏则西,到暴力伤医的李刚、赵连生等人;从搅动证券市场的徐翔,到非法经营疫苗的庞红卫等人,这一连串名字背后,指向的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涉医犯罪、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和互联网金融犯罪、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等严重危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犯罪行为。利剑出鞘、依法严惩,以司法手段保障民生,正是践行司法为民的体现。

  3月12日是植树节,“两高”报告也在中国大地植下信心和希望的种子。法治文明挺拔正直地生长,必能更好护航改革发展、提升民生福祉,激发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力量。


浙江日报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锐观察 00005 构筑法治文明与民生福祉的经纬线 2017-03-13 3305158 2 2017年03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