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健康浙江

乘势而上加油干
角逐产业强风口

——中以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园成长正当时

  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推出,表明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启动。而在我省,早在2012年的浙江省“两会”,就第一次提出要实施“健康浙江”发展战略,发展健康产业,全面提高人群健康素质。在健康中国、健康浙江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众多全国著名的“健康”园区、“健康”企业、“健康”人物、“健康”小镇、“健康”互联网项目,为健康浙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健康浙江建设的主要力量,更是健康中国建设的“浙江力量”。本期主角为中以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园。 ——编者的话

  乘势而上加油干

  角逐产业强风口

  ——中以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园成长正当时

  陈 爽 商 赟 杨嘉诚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随着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的召开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健康中国”的鸿篇巨制在“美丽中国”徐徐展开。有机构预计,“十三五”期间,围绕大健康、大卫生和大医学的健康医疗产业规模有望达到10万亿元量级。

  2014年,省委、省政府便将健康产业列为七个万亿产业之一,并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浙江健康产业向着万亿年产值的方向加速奔跑,作为大健康产业阵营中的关键一支,浙江健康医药产业也因此进入时代风口期。

  2016年12月6日,位于余杭的“浙江省中以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与高新园区之类的表述区分)正式开园,为“两区整合”第一年的余杭,奉上了一个漂亮的年度收官之作,这也是浙江省唯一以“中以”命名的医疗健康产业园区。

  在这片“中华文明曙光”之地,以医疗健康产业为载体,中以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园成为余杭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江南药王”胡庆余堂联姻美国花旗参,彰显中医药文化自信;贝达药业产品凯美纳纳入2017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医药企业大咖云集,2016年,园区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91.15亿元,向长三角地区健康医药产业“风向标”的方向阔步迈进。

国际风范,添彩“健康浙江”

  在“健康浙江”的大产业版图上,余杭开发区的医疗健康产业始终是一枝独秀。长期以来,余杭将该产业视为五大主导产业之一,葛兰素史克、赛诺菲、贝达、民生药业、胡庆余堂等国内外知名药企蜂拥而至,奠定了本地雄厚的产业基础,使余杭在长三角医疗健康产业领域的地位日益凸显。2014年,经省发改委、省科技厅批准,浙江余杭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成立,成为浙江省迄今为止唯一的省级生物医药高新园区。

  当开放、创新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思潮,当转型升级成为之江大地谋求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渠道,余杭开发区主动跳出区域思维局限,以产业导向为基础,从全球范围内吸纳产业、技术等高端要素壮大本土医疗健康产业。以色列在健康医疗、医疗器械领域具有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人均医疗器械领域的专利数位居世界前列,在跨领域创新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以色列医药企业后端研发和产业化的需求,与余杭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战略布局不谋而合,中以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园应运而生。

  为此,余杭开发区先后多次与以色列相关政府机构及政要、孵化器(加速器)管理公司、国内外投资机构等进行对接,并与米超林集团、eHealth Ventures等以色列知名健康医药产业机构签订合作协议,聘请来自以色列数字医疗孵化器的泰勒·萨克斯(Talor Sax)为以色列先进医疗产业孵化顾问。

  米超林集团作为一家大型的犹太人集团,在民生项目投资领域有国际影响力。余杭开发区与其进行多轮协商,并参照哈尔滨等地与其合作的模式后,委托米超林集团为余杭开发区调研编制中以产业园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的研究报告,形成《浙江省中以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园项目调研咨询协议》。

  根据《协议》内容,米超林集团须组织以色列专家团队来华开展为期两周的调研访问,根据调研结果,出具关于中以产业园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的研究报告(初稿),并确保将不少于30家符合开发区产业定位的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生命科学领域的先进技术和项目推荐引入开发区。“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园区对以招商的精准度,也便于我们汲取兄弟省份中以产业园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同时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和不良竞争。”余杭生物医药高新园区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与以色列方面的黏性持续加强,双方合作逐渐深入。在开园仪式上,一份高达100亿元的框架协议成为全场焦点。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中国建设银行、以色列米超林集团签订的医疗健康产业基金框架协议问世,为园区的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雄厚的资金保障。借力来自以色列的技术与资金的双重利好支撑,“健康浙江”迎来了大有作为的余杭时间。

大咖云集,优化产业生态

  只有优秀的空间才能对优质资源形成持久的吸引力。凭借在地理区位、创新实力、创业氛围、名企带动等独特优势,园区在医疗健康产业领域的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过去一年,更是喜讯不断:

  贝达医药的核心产品凯美纳是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1类靶向抗癌新药,用于治疗晚期肺癌,“代表了肿瘤领域的一个里程碑”。依托该产品,继去年1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后,同年11月,贝达实现IPO成功上市。

  民生药业被国家工信部列为“2015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成为生物医药企业在两化融合的典范。

  浙江老字号医药品牌胡庆余堂,实现产值3.3亿元,以持续增长的态势,诠释着中药产业基业常青的魅力。

  以中以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园的建设为契机,一批颇具实力的国际医药企业和机构与本土药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共享新的发展机遇。

  贝达医药参与引进的“血液检测循环肿瘤细胞”项目,旨在简化癌症患者血液检测的环节,提高检测灵敏度,成功申请四项美国专利,目前已进入一期临床研究;浙江海创医疗器械参与的“无痛抗感染医用导尿管”项目,在7到14天内解决导尿管使用中产生的疼痛和感染两大难题……这类以跨国合作形式落地的项目,正成为新一轮的医疗健康产业引爆点。

  大咖云集,形成了高密度的医药产业集聚,再加上热力十足的研发氛围,园区的产业生态持续优化。顺应余杭区浓厚的创业创新潮流,与实力药企互为依托,园区在不断完善医药产业链的同时,稳步提升配套企业成长的“孵化功能”。

  按照“有核无边,一园多点”的总体思路,园区正积极打造以浙江省生物医药孵化器为中心,以贝达梦工场、东湖高新生物医药加速器、中翰盛泰医学谷为基本点的生物医药产业孵化集群,进一步完善“孵化—加速—产业化”创新孵化体系培育链条。其中,浙江省生物医药孵化器无疑是浙江健康医药产业未来之星的聚集地。

  孵化器已顺利吸引民生立德、皓阳生物、锐健马斯汀等30家企业和贝壳社、乐邦投资等10余家科技服务机构入驻,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浙江省生物医药孵化器大厅,俨然是一个集行政审批受理、科技咨询服务、商务洽谈、休闲生活、园区形象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窗口。为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结合园区医药企业的专业化需求,开发区依托孵化器运营商在行业资讯、技术服务、政策解读等方面的资源,组织企业相关人员开展论坛、培训类活动,2016年,累计组织各类活动20场,参加人员逾1100人次。

  浙江崇山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智武坦言:“之前考虑过不少其他的科创园区,像浙江省生物医药孵化器如此专业、配套如此完善、产业集聚程度如此紧密的科创园区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很幸运能来这里创业。”

  与此同时,占地175亩、规划总投资超10亿元的东湖高新杭州生物医药加速器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该项目不仅可满足各类项目在空间上的错位需求,更填补了开发区在生物医药加速器上的空白;贝达梦工场项目也于不久前开业,肿瘤靶向治疗、小分子GLP-1调节剂、干细胞治疗等项目已首批入驻。

夯实平台,

“服务不出园区”

  对园区而言,“办事不出园区”始终是打造企业服务软环境的重要抓手。余杭开发区不断深化服务内涵,多个服务型平台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将园区服务水平推向了更高层级。

  例如,省食药监局授予的省食药监局行政审批受理余杭分中心、省医疗器械审评服务中心余杭服务平台、省医疗器械检验院余杭分院等三块牌子所构成的审批平台;以民生药业计量检测技术服务中心等企业为主体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通过浙江省生物医药孵化器、东湖高新杭州生物医药加速器等众创空间所组建的双创孵化体系平台……多项目、强服务的平台搭建方式,已然成为园区发展健康医药产业的一大法宝。

  作为国内生物制品出口第一大省,长期以来,浙江省健康医药产业面临着一个难以逾越的难题:生物制品原料的进口流程复杂、时间冗长,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切实减轻园区企业原料进口压力,去年8月,在余杭开发区主导下,杭州医智捷物流有限公司开始实施建设、运营华东地区首个特殊物品出入境集中监管平台——浙江生物制品跨境服务中心。该平台拥有集中查验监管和公共服务两大功能,可为全省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优惠便利的特殊物品代理贸易、报关、报检、查验等出入境业务服务和冷链运输、温控存储等一体化、一站式全流程公共服务,全面提升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基础服务能力。

  由于生物制品具有保存环境要求高、集中查验难度大、时限要求紧等特点,目前普通的进出口方式显然不适用于生物制品。“举个例子,如果从最初的报批开始,可能要经历数月才能将一批生物制品交到采购方的手中,在这个周转的过程中,极易出现生物制品变质、外流等‘非主观安全事件’,因而一直以来也是采购方和出货方的困扰。”医智捷总经理周慧介绍说。

  如今,在园区,通过浙江生物制品跨境服务中心的“集中查验监管”功能,这些问题将得到极大程度的缓解。跨境服务中心上线后,生物制品过关流程变得简洁:货物在空运至机场落地后,将会有专业的冷链运输物流将货物搬入保税库,并排队享受专业的集中查验、过关。这一过程降低了生物制品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风险,过关时间从10天缩短为3天,过关的货物保存成本只有原来的30%。同时,跨境服务中心的公共服务平台还为不熟悉进出口业务的小型团队提供代理业务。

  “中翰盛泰医智慧创新工场内一家名叫中燃核酸的创业企业,当时他们急需进口一批生物原材料,因为缺乏经验多次碰壁,后来通过我们代办,仅用了半个月就完成了这批原材料的进口,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周慧说。

  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园区还将不断提升精准服务水平,通过落实生物医药扶持政策,放大省食药监局平台下延效应,优化民生药业检测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快金融合作服务平台建设等方式,全力为企业打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

  对于致力于成为长三角医药产业风向标的园区来说,只不过刚刚走过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未来,更多未知的挑战和精彩将接踵而至。不忘初心,园区深知肩上的重任,坚信这是“医药产业最好的成长时代”,一步一个脚印,拼抢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强劲风口。不久的将来,这块孕育了贝达的土地上,或许将有更多的贝达生根、发芽,并成长为医疗健康领域的参天大树。


浙江日报 健康浙江 00012 乘势而上加油干
角逐产业强风口
2017-03-08 浙江日报2017-03-0800004;浙江日报2017-03-0800007;浙江日报2017-03-0800009;浙江日报2017-03-0800012;浙江日报2017-03-0800014;浙江日报2017-03-0800010 2 2017年03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