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钱塘江

千古传奇
常山石

  水土有别,风物各异。天马出西域,牡丹爱洛阳。地处钱塘江上游的常山县,有一连串“国字号”的帽子——“中国胡柚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食用菌之乡”,如果说起底蕴最深厚的品牌,当数“中国观赏石之乡”了。

  常山与奇石的情分,可以说是海誓山盟、缘定三生。中国第一枚“金钉子”,就在常山城南的一片山谷中。这里的地层,完美记录了四五亿年前的地质环境,讲述了沧海变桑田的历史。品种繁多的常山奇石,比如花石、千层石、石笋石,还有以岩溶地貌为特色的4A级景区——三衢石林,都与这一时期的地质演变密切相关。

  奇石天造地设,美却需要发现。只有你懂得它的珍贵,才能听到石头的歌唱。从良渚玉琮到敦煌石窟,从和氏璧的曲折故事到红楼梦的宝玉传奇,石文化穿越漫长的中国历史。常山奇石,在其中也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穿过“金钉子”,有一条清澈的溪流,逶迤向东,名叫南门溪。它像一条时光走廊,把奇石故事从四五亿年前,拉到900年前。那是北宋晚期,赏石之风盛行,领风气者,便是宋徽宗。宋人庄绰在《鸡肋编》中写道:“上皇(即宋徽宗)始爱灵壁石,既而嫌其止一面,遂远取太湖。然湖石粗而太大,后又撅于衢州之常山县南私村,其石皆峰岩青润,可置几案,号为巧石。乃以大者叠为山岭,上设殿亭。所用既广,取之不绝,舳舻相衔。”文中提到的南私村,就在今天的南门溪一带。

  冬日,南门溪正是枯水时节,宁静的河滩里,轻柔的水声回响,让人想到“淙淙”两字,用在这里恰到好处。站在低调的南门溪畔,遥想900年前,溪中人流涌动,争相寻宝,满载巧石的舟楫,出南门溪,入常山港,过钱塘江,再沿运河北上,辗转来到《清明上河图》里的京都汴梁……地质史上有沧海桑田之变,人世间,又何尝不是白云苍狗。

  论治国,徽宗在庸人之下,若论文化品位、审美鉴赏水平,却是公认的大师级别。常山奇石能够入他的法眼,可见艺术价值之高。作于南宋的中国第一部赏石专著《云林石谱》,也多处提及常山石。赵宋之后,常山奇石始终受到赏石界追捧。今天,在北京故宫御花园,还能看到出自常山的七尊石笋石。

  摄影大师布列松有个理论,叫做“决定性瞬间”,指的是光影、构图、事件等各种因素完美结合的时刻。“金钉子”时期和宋徽宗一朝,自然和皇上主导了常山奇石的“决定性瞬间”。今天,一大批常山能人,正在启动常山奇石的又一个“决定性瞬间”。

  南门溪汇入常山港,向东经过青石镇。青石,看这地名,就知道它跟石头有缘。小镇历史上就出产多种奇石,改革开放后,观赏石交易重新兴盛起来。市场经济的弄潮儿,早已飞越南门溪的小水花。今日青石,已成为全国观赏石收藏、交易、加工重地。漫步小镇,寻常农家庭院,好似一处处园林展馆:峭丽的假山,秀气的盆景,巍峨的巨石,精美的玉雕……世界各地的奇石云集于此,各美其美:行云流水般的广西摩尔石,圆润典雅的重庆三峡石,声音清越的安徽灵壁石,还有缅甸、南非、澳大利亚的宝石美玉。大者数十吨,好似压住孙猴子的五行山,小者玲珑剔透,可以把玩于股掌之上……赏石的滋味,大抵类似王羲之游兰亭的感受:“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015年,常山“赏石小镇”获批成为全省首批特色小镇之一。龙头项目——中国观赏石博览园正在精心打造。这里将集纳全国最大的奇石展览馆、石文化景观园、奇石交易市场,做足以石文化为核心的娱、游、购系列文章。四海奇石,铺开常山富民强县的新路。

  “金钉子”的海誓山盟,南门溪的水淘砂洗;亿年的天地造化,千年的人文浸润。赏石小镇,堪称风云际会,厚积薄发。奇石之乡,注定续写新的传奇。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3 千古传奇
常山石
2017-02-26 浙江日报2017-02-2600005 2 2017年02月2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