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小学教师张翎飞15年护送孩子求学路
甘做海上“摆渡人”
记者 应磊 通讯员 陈云松 蒋攀
本报讯 (记者 应磊 通讯员 陈云松 蒋攀) 又是一年开学季,宁海长街岳井小学55岁的教师张翎飞又开启新一年的护学路。
隔洋塘村的学生们住在海岛,上学需渡轮越海。过去的15年,张翎飞主动承担起护送孩子上学放学的额外工作。每周五下午,一位肤色黝黑的教师带着一群小学生赶渡轮已经成为小镇一个独特的画面。
张翎飞曾是隔洋塘村村学校的一名老师。2002年,由于学龄儿童减少,只剩46人的隔洋塘村小学被撤并到一水之隔的长街镇中心小学岳井片校。
“当时消息在村里炸开了锅,大部分家长不愿意学校被撤并,纷纷要求教育部门新配七八个教师上岛教学。”张翎飞回忆说,家长们有自己的担心,“跨海上学,怎么接送?”“住在学校,生病怎么办?”“小孩子生活如何照顾?”……
面对家长的焦虑,长街岳井小学作出承诺:每周有专人负责送孩子上学放学,不管刮风下雨,都要把孩子安全送到家中。
同为隔洋塘村村民的张翎飞主动请缨,家长们吃下了定心丸。然而,揽下这个活,不仅没有任何报酬,还要担负起沉甸甸的责任,张翎飞的妻子不理解,劝说他放弃。
“海岛孩子读书不容易,我顺路,水性又好,是这项工作最合适人选。”张翎飞有过一番分析,在他看来,岛上村民大多以务农为生,接孩子要耽误一个下午;孩子们都是自己的邻居,就要把他们当自己孩子一样。
最初的那几年,学校到长街镇王家渡口要徒步近一公里的机耕路。张翎飞推着自行车,走在队伍中间,不时喊着“队伍对齐,不要掉队。”后来,机耕路变成了公路,学校专门租了一辆面包车来接送学生。
渡轮航行要20多分钟,张翎飞最怕一些调皮的孩子趴在栏杆上玩耍,要是风浪大的话,容易掉下水,危险随时存在。“我也会凶学生,告诉他们不能离开座位。”渡船停靠隔洋塘渡口后,张翎飞把孩子一个个交给来接的家长;没有家长来接,他也要把孩子送到家。
去年,张翎飞从隔洋塘村搬到了宁海县城。如果说原本接送孩子只是顺路,现在这却成了他“额外的负担”。周五护送孩子们到家后,他还要赶渡轮返回王家渡口,然后骑电动车到长街镇,坐公交车到县城,再转公交车才能到家。尽管要比以前多出两三个小时才能回到家,但张翎飞依然坚持接送学生上下学。
15个年头的护送路,张翎飞从来没有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他说:“当初学校答应了家长,我又担起这个工作,所以必须要做到底,老师是讲信誉的!”再过几年,张翎飞就要退休了,他并不担心接送孩子们的工作会被落下。
长街岳井小学校长叶兆明说,如今,学校里13位年轻老师都加入了“摆渡人”的行列,每周轮流护送隔洋塘村的孩子们上学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