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经济

再融资新规
剑指“脱实向虚”

  2月20日,A股收出久违的大阳线,沪指更是创出年内新高,这被市场解读为对再融资新规利好的最直接反应。上周五,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部分条文进行了修订,其中重要的改动有三处,分别对再融资的规模、间隔期限以及前置条件作出了详细规定,切实打中了目前上市公司再融资弊端的七寸。笔者认为,从对A股市场的影响看,证监会对再融资公司投资理财行为的约束意义最为深远,它将会严厉打击上市公司不务正业乱花钱带来的“脱实向虚”问题,从而推动再融资回归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本源。

  一直以来,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行为广受市场诟病,在市场调整时更是成为舆论声讨的众矢之的。刚刚过去的2016年,上市公司再融资金额达到1.49万亿元,是IPO首发融资金额1381亿元的10倍以上。事实上,过去几年中A股中IPO和再融资的比例一向如此。数据显示,2014年和2015年,A股市场总体融资额分别为7490亿元和15215亿元,其中IPO占比分别为8.9%和10.4%。按此计算,最近三年再融资在A股融资总额中的占比高达约九成。与市场担心的IPO堰塞湖相比,天量再融资才是投资者更为担忧的问题,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新华社甚至几度发文,指出“天量再融资叠加野蛮减持”是A股两大“出血点”。从这个角度看,规范再融资对A股的资金流动性意义重大。

  退一步讲,如果这些再融资资金都被上市公司用来开发新项目、扩大企业规模、并购重组,也不失为对公司发展有利的好事,自然无可厚非,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不少上市公司拿到募集资金后不务正业,纷纷去进行投资理财。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合计发布了27938条理财公告,共有767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金额高达7628.76亿元,占同年上市公司再融资金额的50%以上。今年1月份,141家上市公司发布理财产品购买公告,涉及金额高达1024.76亿,创出单月历史最高值,同比激增145.6%。上市公司的理财热情之高不但令市场吃惊,就连证监会都看不过去了,新闻发言人邓舸曾在新闻发布会表示,有些公司募集资金大量闲置,频繁变更用途,或者脱实向虚,变相投向理财产品等财务性投资和类金融业务。这与资本市场融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一方面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一方面却把大量资金去投资理财,这样的企业并不缺钱,融资更多地成为大股东的圈钱行为,与股市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也是相违背的,长期下去不但会伤害投资者情绪,而且也会损害市场的融资功能,对股市的长期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危害。新规要求,除金融类企业外,原则上最近一期末不得存在持有金额较大、期限较长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借予他人款项、委托理财等财务性投资的情形。这就意味着上市公司将再融资资金置换为闲置资金进行理财的这种情况在未来将不再被允许。

  当然,仅仅限制上市公司再融资资金去投资理财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要从制度上规范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证监会明确“上市公司再融资是促进社会资本形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意思就是上市公司再融资要落脚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之上。在当前防范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引导资本市场脱虚入实等基调下,A股再融资政策的制度建设正循序渐进地进行,除了调整定向增发以外,可交换债、优先股等融资工具也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从而推动再融资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7 再融资新规
剑指“脱实向虚”
2017-02-21 3138057 2 2017年02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