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文化

央视热播节目来杭州设立流动录音棚

“朗读者”,遇见好时光

  本报杭州2月20日讯 (记者 董小易 陆遥) 2月20日一早,钱江新城杭州大剧院喷泉广场上,出现了一个神秘的小亭子。一开始有人拿着书本、资料等在门口,后来人越来越多,居然排起了长队。

  原来,这个小亭子叫“朗读亭”,是央视《朗读者》栏目组专门设立的流动录音棚,里面设有简单的录音和隔音设备,对所有市民开放。

  小小的亭子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人们纷至沓来?那就要先从《朗读者》这个节目说起。

  上周六,由知名女主持董卿独立制作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首播,濮存昕、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等人,把自己的故事与动听的朗读结合,给观众带来心灵的洗礼。第一期播出后,《朗读者》豆瓣评分高达9.3分,也成为继《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等节目后,又一档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节目。

  除了央视演播厅的名人朗读,栏目组也给大家带来了另一个惊喜。从1月中旬开始,“朗读亭”走到普通人身边,“漂”过北京、广州、杭州等城市。

  “朗读亭”看上去有点像电话亭,里面有录音设备、摄像头,隔音效果特别好,朗读者只要对着麦克风朗读就可以了。

  “《朗读者》节目希望和观众有更多互动,所以我们没有设门槛,谁都可以参加。”节目组外景编导费株株说,关上门,属于朗读者的故事就开始了。

  第一个来到“朗读亭”等待的是陈女士,她从新闻上看到“朗读亭”在这里设点后,一大早特地从下沙赶到钱江新城。她准备朗读的是诗歌韵律启蒙读物《声律启蒙》。她说,朗诵古诗词能让孩子爱上传统文化,《声律启蒙》就是她和孩子共读时喜欢上的。

  在一群成年人中间,个子小小的上城区教育学院附属小学五(一)班学生舒时雨显得与众不同,他朗读了一篇参加运动会后的感想。舒时雨说,平时运动成绩不理想,所以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锻炼自己。他这次大胆走进“朗读亭”,把这篇感想“献给勇敢的自己”。

  林国光70多岁了,退休后加入江干区京惠社区诗社,写诗、读诗,老年生活过得丰富多彩。他说:“诗歌就是水和空气,有生活就有诗歌。”他在“朗读亭”朗读了自己写的《妈妈的手》,献给全天下的老母亲,祝她们健康长寿。

  在“朗读亭”门口排队的人,年龄不同,经历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借朗读来抒发情感、分享美好。

  选择杭州,或许源于董卿的个人经历。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在杭州生活工作过,有感情,杭州的文化内涵、人文景观都深深地吸引着她。

  在这之前,“朗读亭”已经“漂”过了塘栖古镇、天子岭环保图书馆、杭州图书馆,接下来将漂流至浙江大学。

  做主持21年,董卿说,策划《朗读者》,感觉是“应该到了这样一个时刻”。

  《朗读者》准备了一年,2月18日终于撩开面纱。这档节目每期以一个主题词为核心线索,嘉宾围绕主题词分享人生故事,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

  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邀请了“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先生、知名演员濮存昕、世界小姐张梓琳等文化领域的嘉宾,还有为妻子许下一个鲜花山谷的丈夫、联想集团董事局名誉主席柳传志等人。他们所处行业不同,有截然不同的生活。董卿说,节目不但要塑造立体的人,更要通过情感的纽带联系不同时空的生命。

  为了做这档节目,董卿亲力亲为。大到剪片、审片,她坚持坐在大屏幕前不漏过一个细节;小到海报、剧照、微信、微博,她也要一个不落地看一遍。

  董卿说:“因为文学不哗众取宠,所以被遗忘在角落。《朗读者》就是要把文学重新呈现在大家面前。为什么《中国诗词大会》这么受欢迎?因为这些东西我们平时都忘了,央视提供这个平台让我们温故而知新。《朗读者》与大家遇见,能够让我们彼此之间感受更多的美好。”


浙江日报 文化 00009 “朗读者”,遇见好时光 2017-02-21 3137405 2 2017年02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