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深读·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发出乡村建设1号英雄帖——

去武义开发隐秘高山村

  核心提示:安凤和柘坑是武义的两个村庄。前者地处高山之巅,海拔逾1000米,有着夏观银河冬有雾凇的景象;后者位于半山腰,一幢幢错落分布的黄泥房让人一见难忘。

  可如今,它们却面临同一个困境:即使村庄的基础设施日渐完善,村民的建设热情空前高涨,但由于缺少科学规划和资金投入,整个村庄仍在发展的道路上徘徊摸索,找不准适宜的发展方向。

  《美丽乡村》周刊及“老家”微信公众号发出第一份乡建英雄帖,诚邀各界人士为两个村的发展出谋划策或合作项目。作为回报,村里将在政策许可范围内给予参与者最大的支持。

  山高,路远,弯多。

  从武义县城出发,“浙中盆地的海拔高处”是我们的好奇所在。

  即使走过浙江不少高山村,连续的弯弯绕绕还是让我们感到晕眩。当地村民却无不自豪地说,要是走山那边的山路会更惊险,韩寒和他的赛车手们常常在那里练车。

  这里的山路,虽然“高冷”,但的确开始有些名气。猎奇、探险、追求自然本真、寻找隐秘桃源,人们循着自己的爱好和心愿,沿着这条名叫“许曳线”的县道走向大山深处,而我们想到的一个问题是:沿路默默无闻的村庄,只是路边一闪而过的风景,还是村民致富、乡愁涌动的动人图景?

  山腰上的柘坑村和山之巅的安凤村,就这样落入我们的视线。

  不能消失的山村,

  该如何建

  站在海拔1000米的上畔岭,云雾在脚下升腾。零下3摄氏度的气温中,安凤村村支书宋国栋清楚:安凤村,不能安于现状。

  现在的安凤和以前比,简直“换了人间”。早些年告别绝对贫困的安凤,去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两万元,2014年,这里建起了县里最早的一批居家养老中心;2015年起,村里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

  站在高山往外望,发展的“标杆”不少,安凤的面前似乎有无数条路,但真正适合她的是什么?老宋心里也不是很有底。

  同样处在探索中的,是比老宋小30岁的吕虹霏。1993年出生的小吕,老家就在许曳线上的柘坑村,她的父亲是柘坑村村支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出产的辣椒远近闻名,靠着火红的辣椒和辣椒酱,村民虽谈不上富裕,但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当然,这个故事只能是听爷爷奶奶辈讲述了。到小吕这一代,市场被批量生产、价格便宜的辣椒酱占领了。随着柘坑辣椒酱渐渐消失的,是村里越来越多的空房子,年轻一辈大多出去打工,年老的村民也不再坚持种辣椒,大片辣椒成熟的景象不在了,辣椒还在青嫩时就被低价贱卖。

  这在不经意间促成了吕虹霏的一个决定。2015年大学毕业,学动画专业的她并没有像家人希望的那样出国深造,反而一头扎进柘坑做起辣椒酱,发誓“让柘坑的辣味,点燃村民红火的生活”。

  “不能消失的村庄”,老宋和小吕对我们表达着同样的希望。小吕现在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辣妹子”,去年7月,在镇里支持下,她创建了自己的品牌“虹禾谷”,不仅在武义城区开了一家实体店,也做起电商卖柘坑辣椒酱,并同步销售高山土特产。

  在安凤村,一个“安凤归来”的设想也在进行中。尽管眼前100多亩的高山杜鹃还只有光秃秃的枝丫,通向山顶的游步道还是一路泥泞,种在村民家四周的金针花还只是在地上钻出了点点嫩芽,这一切丝毫都没有影响安凤人的激情,“等到春风一吹,花儿一开,安凤就要破茧成蝶了。”老宋高亢的声音在山间回旋。

  不能遗忘的村民,

  往哪里去

  许曳线,也叫“天路”,因为它一路通向县内最高的山、最隐秘的村。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近来这条路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人,他们自称“天路奔跑者”,而他们正是沿线乡村从沉寂到振兴的希望。

  老宋是奔跑者之一。9年前,在外做生意已经颇有规模的他,沿着山路回到安凤,因为放不下一个念头:“自己生活好了,就想反哺老家。”从村委会主任一路干到村支书,老宋放弃了把企业做大的机会,“就是要干点村民打心里欢迎的事”。

  村民欢迎的事,小吕倒是清晰地体会到了。她以高出市场价一倍的价格收购辣椒,自己跟着村民做辣椒酱,并请来专家改良口感,去年一年以每瓶12.8元的价格卖出近4万瓶辣椒酱,自己却基本没赚钱。

  如今柘坑村家家户户门口又挂上了一串串红辣椒,村民眼里是满满的幸福和希望。

  能再为村民多做些什么?小吕去年设立食品厂,雇用村民制作辣椒酱,今年她又计划着在村里流转一二百亩地,请村民再多种些辣椒。

  用现代化的渠道销售农产品、拉长产业链,这些或许是激发当地村民共建乡村的基本办法。老宋自己花钱在引种云南雪桃、金针花、猕猴桃,为的是让村民看到在村里也能赚钱。两年来,加上村里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工程多,人手少。在党员带头动员下,一些四五十岁的村民陆陆续续回来了。

  “他们在县城做木工、油漆工,一天至少也有两百元钱。给村里干活,只有每天40元钱补贴,但没有一个人有怨言。”老宋说,“现在很多人谈乡村就是乡村旅游,也有一些投资者来谈旅游开发项目,但都被安凤人否决了。我觉得还是要着眼农村价值和农民幸福,我们要建的美丽乡村,不能把村民遗忘了。”

  眼前的这位村支书,他的情怀让人心生敬意。之前,安凤人再穷也没砍村里的古树,村口的三株百年水青冈依然挺立。老宋带领着村民把这个故事设计成了安凤的村标——三株大树间,凤凰振翅欲飞,诉说着安凤人的淳朴执着和乡村蜕变的渴望。

  “我们的村庄,要围绕村里人的意愿来建。”老宋和小吕的目标说简单也简单。

  如何建?“老家”联手武义县向所有人发出了英雄帖——我们需要更多像老宋、小吕一样的“天路奔跑者”,期待有共识、有实力、有点子的有志之士一起加入,建起我们心中的“最美老家”!

  了解安凤村和柘坑村详情、加入本次乡建活动,请扫“老家”公众微信号二维码获取更多信息。


浙江日报 深读·美丽乡村 00011 去武义开发隐秘高山村 2017-02-14 3076369 2 2017年02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