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生态

用市场之手

江山引“BOT”
模式解资金难题

  本报讯 (记者 钱祎 通讯员 吴鹏 姜龙雨) 在江山市民眼里,城镇农贸市场如今已完全变了模样。近日,5层高的贺村镇北农贸市场已经结顶,正加紧装修,将于2018年初投入使用。贺村镇南农贸市场一年前已投入使用,另外3个类似规模的小城镇现代化农贸市场也在有序建设中。

  为何5个农贸市场能这么快建设起来?这得益于江山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创新引进的“BOT”模式。“BOT”模式,即“建设—经营—转让”,由政府推出熟地,设定地块出让条件,放宽社会资本投资限制,通过公开招投标,吸纳民间资本参与小城镇整治项目建设。建成后,部分楼层以成本价转让给政府,其余则由开发商自行销售经营。

  加快小城镇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江山首先把目光放在了“脏乱差”重灾区——农贸市场的整治上。然而,因为一些乡镇经济基础薄弱,启动资金不足。资金困难成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一大掣肘,一些整治项目进度迟缓。引入“BOT”模式后,不仅有效缓解了财政一次性大额投入的压力,又最大化地提高了土地利用价值,也为剩余价值找到了新的投资途径。

  目前,以“BOT”模式为抓手,高效利用资金,补齐乡镇基础设施老旧、容量偏小的短板,已成为江山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载体。江山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办副主任郑建勇说,“BOT”模式找准了企业发展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共同点,是一次立足江山实际的创新尝试。

  试点该模式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初显。贺村镇南农贸市场过去空间小,摊位数量少,秩序乱、环境差,还造成交通拥堵,现在市场由专人管理、专业公司保洁。室内干净整洁,摊位秩序井然;室外再也没有乱摆摊、乱占道的“马路市场”,彻底解决了“脏乱差”问题。

  据了解,贺村镇南农贸市场政府共投入建设资金500万元,“如果按同面积、同标准进行单独建设的话,政府需要投入资金2000万元。”郑建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BOT”模式下,当地可以节约建设资金1500万元,还能取得土地出让金、收取房产销售及建设税金。

  “这个模式,完全可以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进一步发挥作用,广泛推广。”郑建勇说,5个运用“BOT”模式的现代化小城镇农贸市场,预计共可节省政府一次性投入资金5000万元,大大推动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领域发展的进度,形成了借社会力量进行小城镇集约化发展的效应,可以说是“四两拨千斤”。


浙江日报 生态 00009 江山引“BOT”
模式解资金难题
2017-02-08 3042561 2 2017年02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