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深读·经济瞭望

在大浪淘沙的创业潮中,看三位浙江创客如何一飞冲天——

丁酉年,他们争做“金凤凰”

  编者按

  这是一个最好的创业时代!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新旧动能转换为创业者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平台。而作为中国经济舞台上最活跃的一方创业热土,浙江的创业者们格外引人关注。金鸡一唱千门晓。丁酉年新年伊始,本报记者专访了6位具有代表性的浙江创业者,从他们的身上,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浙江经济新动能成长的蓬勃之势,更看到了浙江经济独有的坚韧、活力与希望。

  闻鸡起舞,创业赶早!

  正月初七,易昊翔早早来到办公室,准备迎接来自智能硬件领域的“硬仗”;正月初八,陈回春望着已收获完的橘子林,开始谋划新一年的“红美人”事业;正月初九,张超开启了新年第一场直播,在网红直播的风口,只有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人勤春方早。创业赶早,不仅是时间意义上的赶早市,更是创业心态的勇往直前。随着创新创业大潮的兴起,一个个创业梦想在大浪淘沙中孵化成功。每一位创业者都期盼成为下一个马云,每一家创业公司都期冀变身“独角兽”,每一个创业项目都渴望拿到亿元融资。而天道酬勤,托起梦想的,除了天时地利,还需要人勤。这不,丁酉年新年伊始,三位“年轻”创客,正怀揣着“金鸡变凤凰”的大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

直播变现 争做“唯品会”

  当下最热的话题有哪些?网红、IP、直播!那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又是什么?吸引90后的大热IP、超百位的签约网红、11万人同时在线的直播平台……潮人张超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这三者组合在一起将会是一个怎样的新热点,这也正是他在2017年继续埋头苦干的方向。

  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张超的“PR”就已名声鹊起,并有着众多闪亮的标签:森马服饰成为天使轮最大股东、影后章子怡助阵直播、开创了女装潮牌的先河。如何发展起来的呢?目光回望2016年1月的巴黎。去年的巴黎时装周依旧群星闪耀,但却多了一众身着萌系服装的美女模特——萌帽子,少女心,轻性感。而把这样一个品牌带上T台的正是张超。

  因为当时的张超发现:在快时尚消费过剩的时代,因为个性独特和品牌态度的原创潮牌越来越受年轻人的追捧和喜爱。潮牌基本上以暗黑、街头和个性为标签,潮牌文化也一直都以男性为主导,女装潮牌市场几乎一片空白。但潮牌绝不是男生的专属物,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穿上潮牌。

  于是,张超收集了一组数据:19.37%的90后喜欢晒新衣服,58%的90后会对着镜子拍照,而对于品牌的喜好,潮牌是奢侈品的3倍,增长率是2.5倍,平均消费能力是100~500元。

  正是看到了这一痛点,张超创建了“PR”,这个既时尚又低价的轻潮牌女装。“‘PR’具备卖萌、显瘦、显腿长特点,而且每件在两三百元之间,大家都能玩得起。”事实也证明这的确是一个蓝海。“PR”潮牌女装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年轻女性的疯狂追捧。

  不仅如此,张超还通过全民设计的方式,牢牢抓住了粉丝的心。“‘PR’发展至今,从未在营销上投入成本。”张超介绍,在中国把一个服装品牌从0做到1大概需要1.2亿元的投入,很多创业者烧不起这个钱。因此,我想到用创意众筹的方式,向消费者征集设计,并由设计师挑选其中优质的草根设计,以众筹的形式公布并投入生产、销售,最后以奖励的形式与设计者分成,这个过程大概需要10天时间。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用户参与感,形成天然的宣传渠道,还降低了“PR”聘请设计师的成本。就连被称为电竞第一女神的孙妍也是“PR”众多粉丝设计师中的一员,其设计就被公司采纳成为爆款。

  在潮牌女装大获成功后,张超又凭借敏锐的嗅觉,迅速瞄准当下最火热的直播,先后签约了100多个网红,开始了网红直播,让主播们穿上不同的PR形象服装,利用美女网红进行自媒体高效传播。

  “直播发展之初是平台之间的战争,之后是抢占主播资源,再后来是大网红脱颖而出,下一个舞台应该属于直播节目。”基于这个判断,张超在2016年5月开始推出网红直播节目,至今已经播出上百期,旗下网红轮流三五人同台直播,共话时尚与潮流,更有包括章子怡在内的各种大咖助阵。最多时在线人数达11万。

  2月5日,张超开启了新年第一场直播。谈及2017年的目标,他说:“下一步要做直播类的唯品会。”

  “现在我们已经通过话题讨论类的直播节目,吸纳了众多价值取向相似的用户,为直播类的唯品会做了充足的积累。”张超信心满满表示,当这个平台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能在通过购物等生活类的话题来引导粉丝消费习惯的转变。

破而后立 对焦“新痛点”

  从《黑客帝国》到《星球大战》,在美国科幻电影中,经常看到主人公用意念来控制现实中的事物,如魔法一般,十分神奇。这个神秘的“意念”,在现实生活中,正是易昊翔率领团队钻研的脑电波产品。在当下的创业大潮中,诸多90后异军突起,易昊翔就是其中一位。2017年,这已是他创业的第四个年头。

  “今年1月,我们赶在工厂停工前生产了几千台智能眼罩,作为年后的初期备货,以为这样就可以放心回去过年了。没想到,年前有个公众号介绍了我们的产品,30个小时一下子售罄了,我们都懵了。”易昊翔说,火爆的市场反应,让他们对新年的前景充满信心。

  易昊翔的底气,其实来自这几年来的创业积累。

  “工科男”易昊翔,毕业于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国内脑电领域新秀。大三在读时,与小伙伴一起研发商业化脑电采集技术并探索商业推广渠道,就得到了业内的认可和投资界的青睐。2014年大学毕业后,他成立了“回车科技”。

  易昊翔最先捣鼓出来的是“意念赛车”。在赛车上安装了一个能感应脑电波波动的智能芯片,跟U盘差不多大小,人们只要戴上头套,集中注意力,就能控制车速。这款赛车上众筹后,45天就筹得40余万元。

  “在当时,我们觉得这款赛车做得很成熟,应该可以大卖,事实上销售的确出乎意料,但后期遇到了一些瓶颈,所以开始寻找新的方向。”虽说这款“意念赛车”对于易昊翔来说意义很大,但他却不愿扯太多,主动把话题转向了另一款产品——智能眼罩。

  每一位创业者,可能都是优秀的产品经理。借着采访,不论对方爱不爱听,易昊翔手舞足蹈地开始娓娓道来:黑市好货、脑波检测、智能唤醒、HiFi音质、碎片化休息神器……最关键的是,眼罩前额的电极可以实时采集脑电波,通过精准脑电算法,智能选择最佳放松音乐,使人快速进入睡眠状态。

  这款智能眼罩会有市场吗?去年,该产品开发设计出来之后,易昊翔在淘宝众筹上“试水”。45天,众筹了100多万元,这样的成绩让他感到惊讶。“我们团队30多人,从意念赛车到智能眼罩,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调转船头时内部意见不小,通过众筹试水,大家的心终于安了。”说完这段揪心的经历,此刻放松下来,他眉目间的倦意无所遁形。

  敢于创新,是这位90后创客成功的秘诀所在。敢,这个字,其实说得容易做起来很难。“意念赛车”渠道已经打开,每年可以给易昊翔带来上百万元的收益,可为什么还需要破而后立?关键在于市场变幻,只有创新才能生存。智能硬件是这几年创投圈的风口所在,但并非所有智能硬件都能一直火下去。“黑科技”产品从小众向大众转变,“智能化”程度从初级向高级递升。很显然,易昊翔看到了这个轨迹。

  正月初七,易昊翔开始进入新的工作状态。因为他始终相信,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就同“创业要趁早”的道理是一样。“我们公司还年轻,我们团队更是年轻,所以敢于放下过去,重新挑战,2017年我们会持续发力,因为产品找对了市场痛点。”他说。

扩大生产 做好“红美人”

  这个时节,橘林里早不见了黄澄澄的橘子。卖完果,有的橘农赚得钵满盆满,有的却因“卖难”而收入微薄。2月4日,象山人陈回春站在橘林前,心里算了一笔账:去年,他橘园里的橘子每斤卖到了30元的高价,亩产效益就能达到10万元以上。

  更奇的是,陈回春其实不是“泥腿子”出身,只是投资农业才不过两三年的农创客。

  一个“门外汉”种的橘子,为何偏偏这么俏、效益这么好?“只因为,我种的橘子品种不一般。”他说。

  陈回春口中的新品种便是象山县农林局选育的早熟杂柑优良品种。因果皮橙红,外观光滑鲜亮,得名“红美人”。

  象山县柑橘产业联盟秘书长杨荣曦介绍:其实早在2005年前后,象山农林部门就已经成功筛选出“红美人”。“最初,我们也没想到这个品种有这样突出的品质。”他说,直到2008年,县林特中心在红美人上试验了大棚栽培,红美人的优异品质才凸显出来。

  最初,陈回春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念头。他找来几个朋友,合伙在象山流转了50多亩橘园,先后投入两百来万元专门种植“红美人”。通过嫁接技术,陈回春栽种“红美人”的第二年就结了果。

  从事了大半辈子的海水养殖,陈回春怎么也没想到,种橘子竟能有这样的效益。

  “第一次结果,产量低了些,只有一两千斤,但是每斤卖30元,一亩地照样也能有三五万元的收成。”陈回春说,到了第三年产量就会逐渐提升,到了盛产期能达到亩产3000斤至5000斤。算一算,一亩地赚个10万块也不是难事,只需两三年光景投资就能回本。

  “之所以卖得这么好,是因为‘红美人’口感独特。”陈回春说,这个品种的橘子果肉柔嫩多汁,几乎入口即化,香气浓郁。加之“红美人”橘子个头较大,平均一个就重约200克,因此单价较高,最好的两个就能卖50元。

  “不谦虚地说,‘红美人’的确要比市面上绝大多数橘子要好吃得多。”杨荣曦说,无论是糖酸比,还是化渣率,它都要胜出不只是一点点,消费者对这个柑橘的评价是入口即化、唇齿留香。也正是因此,即便是卖30元以上一斤,许多人依然愿意自驾到橘园里购买。

  “别看价格不低,尝过的人许多都成了回头客。”陈回春说,他橘园里的橘子如今只有50亩到了产果期,产量有限,现在单单卖给来自驾游的游客还不够!

  如今,陈回春有些后悔的是:前两年的步子迈得还是小了些,可惜只种了50多亩。为此,去年,他和朋友再次扩大生产规模,把橘园扩大到了约200亩。他的鸡年小目标是,加强林间管理,让新发展的100多亩橘林尽快结果,进一步提高橘园收益。


浙江日报 深读·经济瞭望 00011 丁酉年,他们争做“金凤凰” 2017-02-08 3036867 2 2017年02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