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关于浙江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及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2017年1月16日在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发展环境,全省上下紧扣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奋力拼搏,真抓实干,全省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经济结构继续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完成较好,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质量效益持续改善

  全年全省生产总值46485亿元,增长7.5%。

  一是有效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9571亿元,增长10.9%。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环保投资分别增长35.3%、17.6%、14.3%、51.9%。

  二是消费潜力继续释放。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71亿元,增长11%。网络零售额10307亿元,增长35.4%。

  三是出口份额进一步提升。全年出口总额17629亿元,增长2.8%,占全国出口比重为12.7%。服务贸易出口额增长17%。

  四是就业和物价形势保持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6万人,登记失业率为2.87%。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

  五是经济效益持续向好。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01.8亿元,增长9.8%。1-11月规上工业利润3829亿元,增长16.3%。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大力推进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95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7654家。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增长11.7%。

  二是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2.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4%,服务业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增强。

  三是大力发展七大万亿产业。信息经济核心产业预计增加值增长12%以上;节能环保、旅游、健康、高端装备、时尚产业增加值较快增长。

  (三)重大项目扎实推进,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一是积极推动浙商回归工作。实施“百大重点项目盯引计划”,举办浙商回归(北京)等专题活动。全年浙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3450亿元,增长12.5%,超额完成全年目标。

  二是谋划招引和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省市县重点推进各50个左右重大前期项目,杭绍台铁路、金甬铁路等22个项目获批并开工建设,波音飞机完工和交付中心、乐视超级汽车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浙江。举行两次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涉及的1282个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三是要素保障不断加强。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累计967.4亿元;全年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524个、中央资金51亿元。完善重大产业项目等用地保障服务机制。

  (四)空间布局优化,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

  一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快落实。完善我省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工作机制,启动编制我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规划。把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作为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平台,编制实施规划和配套行动方案。

  二是新型城市化建设扎实推进。加快提升都市区能级,大力推动区域中心城市提质发展。我省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扩展至10个。36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新增42个省级重点创建特色小镇和51个重点培育小镇。

  三是海洋经济加快发展。大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获批设立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获批启动。同时,全省新签山海协作合作项目380个,到位资金480亿元。

  四是长三角合作交流机制进一步完善。我省作为轮值方,在主要领导座谈会上与两省一市签署1项多边协议和3项双边协议,部署落实各专题组84项年度重点工作任务。

  (五)各项改革全面深化,发展活力动力加速释放

  一是“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有效落实。出台降低电价、气价和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等政策,直接减轻企业负担1010亿元。关停杭钢集团半山钢铁基地,淘汰改造2000家企业落后产能。设区市城市商品房去化周期降至11.7个月,其中住宅降至7.3个月。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着力推进补短板重大项目建设和重大事项的落实。

  二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全省行政许可事项从554项减少到516项,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从138项减少到97项。探索构建“事前定标准、事中管达标、事后管信用”的监管机制。浙江政务服务网覆盖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并向村级延伸。

  三是各级各类改革试点进展顺利。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深入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中小城市综合改革、省级空间规划“多规合一”试点等国家级试点进展顺利,浦江县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试点稳步推进。

  (六)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发展步伐加快

  一是治水治气治土全力推进。“五水共治”成效显著,省控III类以上水质断面占比为77.4%,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11个设区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12.8%。着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

  二是专项整治行动有序开展。“三改一拆”力度持续加大,全年拆除违法建筑面积1.54亿平方米,改造旧住宅区、城中村、旧厂区3.38亿平方米。“一打三整治”行动深入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启动实施。

  三是生态建设扎实推进。扎实推进国家和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全面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全面实施新一轮“811”美丽浙江建设行动计划。完成节能降耗减排的年度目标任务。

  (七)民生保障切实加强,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是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237元和22866元,增长8.1%和8.2%。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9%。

  二是社会保障继续加强。新增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6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万人,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

  三是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快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工程。切实加强教育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深入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工程。公共文化供给进一步丰富。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民间投资增长乏力,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金融产业增加值增速与预期目标存在差距,资金链担保链“两链”风险依然突出,新旧动能转换不够快,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对这些问题和工作薄弱环节需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7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工作措施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根据中央和省委的工作部署,综合考虑需要和可能,提出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见下表):

  为完成上述目标,重点实施以下工作举措:

  (一)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1、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一是加大重大项目招引和推进力度。确保浙商回归到位资金38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60亿美元。滚动抓好省级50个左右、全省5000个左右重大项目前期攻坚。二是着力释放民间投资活力。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出台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实施意见,大力推广PPP模式。三是加强项目要素保障。

  2、推动新消费引领新供给形成新动力。一是培育拓展消费新热点。稳定住房和汽车等大宗消费,积极发展信息、休闲旅游、文化娱乐、健康养老等服务消费。二是扩大有效供给释放潜在消费。实施消费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培育工程。深化“浙江名品进名店”工程。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三是优化消费环境。

  3、推动外贸提质增效。一是着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提高机电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二是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开展外贸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县建设,加强外贸主体培育。三是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开展多层次跨境电商试点,壮大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市场采购贸易发展。

  4、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是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组织开展企业减负“春雨”行动,深化各领域的减税清费工作。二是有效激发企业活力。深入做好“店小二”式精准对接服务,支持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深化“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三是加快“三强一制造”建设。四是加大“两链”风险化解和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力争实现不良贷款总量和比例逐步下降。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1、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一是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浙东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加快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二是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修订我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三是大力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研发投入。推动实施科技重大专项,产学研协同实施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6000家。

  2、推动产业高效优质发展。一是加快培育发展高端产业。加快“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建设。加快培育信息经济、节能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和文化等八大万亿产业。二是推进“10+1”传统产业新一轮改造。启动纺织、服装、皮革等10个传统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改造升级。深入推进“四换三名”和“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三是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幅高于GDP增幅1个百分点。四是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培育提升产业发展平台。一是提升特色小镇发展质量。力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完成投资1000亿元,培育对象完成投资500亿元,培育形成一大批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小镇。二是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三是抓好其他各类产业发展平台建设。继续推进各类开发区整合优化提升。建设一批中外合作产业园。创建一批国家和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三)推进高水平开放合作,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1、打造高能级开放合作大平台。一是落实“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二是推动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抓好《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规划》和配套行动方案实施。三是深化长三角合作。

  2、推进都市区协同发展和一体化发展。一是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二是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抓好杭州、宁波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三是推进公共服务同城化。

  3、深入推进海洋经济和山区经济发展。一是加快推进海洋强省建设。编制实施现代海洋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统筹推进杭州湾、象山港等湾区的保护和开发。二是全面提升山海协作水平。实施山海协作产业项目250个以上,到位资金400亿元以上。

  (四)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浙江

  1、深入实施“五水共治”。一是打好劣Ⅴ类水剿灭战。协同推进截污纳管、河道清淤等六大工程,完善河长制,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二是提速防洪水、排涝水。加快实施“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三是统筹保供水、抓节水。

  2、深化提升“三改一拆”。一是打好治危拆违攻坚战。重点实施城乡危旧房治理等专项行动,全面禁止新增违法建设。二是全面推进小城镇综合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

  3、着力抓好“治气治土”。一是打好“气十条”攻坚战。深化能源结构调整、机动车污染防治等七大专项行动。二是打好治土新战役。加快实施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4、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一是深入推进湖州、杭州、丽水、宁波四个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二是深入推进淳安等11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三是持续推进能源“双控”工作。确保完成年度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五)着力保障改善民生,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千方百计促进居民增收。落实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政策措施,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确保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2、强化就业和社保工作。一是提升就业创业服务。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0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0万人。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开展精准扩面,新增养老保险80万人、医疗保险40万人、失业保险20万人。

  3、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一是提升教育发展水平。二是高水平推进健康浙江建设。全面实施《健康浙江2030行动纲要》。三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市县及薄弱乡村文化建设“十百千”工程。四是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共建共享。

  三、深入推进重大改革举措落地生根

  (一)聚焦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各项任务。一是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二是完善房地产结构性库存去化机制。三是完善企业去杠杆主动应对机制。建立完善资不抵债和高杠杆企业的分类处理机制和涉险企业的快速处置机制,健全企业风险识别和预警监测机制。四是完善制度性交易降本清费机制。建立健全降本清费动态调整机制。深入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和价格体制改革,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等用能成本。五是建立高标杆补短板精准发力机制。

  (二)聚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完善创业创新体制机制。一是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完善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深化科技中介机构市场化改革。二是深入推进高质量建设特色小镇体制机制创新。三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多元化培育机制。四是全面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政府资产证券化、政府投资基金、政府投资公司等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和资本运作机制。全面推广PPP模式。

  (三)聚焦“最多跑一次”目标,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形成覆盖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裁决、行政服务等领域的“一次办结”机制。一是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向镇街基层和中央垂直管理部门延伸,健全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推进浙江政务服务网建设。二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深入推进审批中介服务市场化改革。积极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三是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浙江省社会信用条例》制订工作。健全信用联合奖惩机制。

  (四)聚焦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着力构建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机制。一是创新海陆联动发展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全省港口整合融合发展,健全全省江海、海铁、海河联运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二是推进服务业发展体制创新。健全完善服务业协调推进机制,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海宁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三是创新完善区域合作机制。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和我省实施方案,健全完善中外产业园合作共建机制。

  (五)聚焦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一是创新资源性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完善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全面实施土地利用计划项目化管理机制。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二是深入推进地方金融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打造钱塘江金融港湾等资本集聚转化大平台。深入推进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三是深入推进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嘉善县域科学发展试点。健全完善市场化要素配置机制。四是创新完善国有资产优化配置机制。五是健全完善新型城市化推进机制。建立健全四大都市区协调发展机制。深化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推进省级空间规划试点。

  四、加快推进扩大有效投资“411”重大项目建设

  “411”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具体目标是:年度推进省“411”重大项目921个,年度计划投资8700亿元以上,努力确保完成投资1万亿元以上。

  (一)加大产业转型升级类投资

  更加注重创新投入和实业投资,加快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发展,加大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文化等八大万亿产业项目投资,力争完成全省服务业(不含房地产)投资14200亿元、工业投资9690亿元。力争省级产业集聚区项目投资3450亿元。加大生态高效循环农业投入,力争完成全省农业投资440亿元。

  (二)加大基础设施完善类投资

  加快综合交通网、能源保障网、水利设施网和高速信息网投资,全年完成交通项目投资2000亿元、能源项目投资700亿元、水利投资500亿元、信息网络投资150亿元。建设铁路1500公里、高速公路1000公里,新改建国省道1400公里、内河航道500公里;完成滩涂圈围面积5万亩;完成8台409万千瓦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技术改造,新增光伏发电装机100万千瓦以上;建设4G网络基站5万个以上。

  (三)加大统筹城乡建设类投资

  加大新型城市化建设投资力度,力争完成城市功能提升设施项目投资230亿元、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200亿元、小城市和中心镇项目投资1100亿元、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投资150亿元。全年新增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试点村200个以上,实施农村公路网络建设和提升改善工程2000公里,河道清淤整治2000公里,完成各类异地搬迁1.9万人以上。

  (四)加大公共服务提升类投资

  突出公共服务供给补短板项目投入,加大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全年完成文教卫体设施项目投资170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全省救助困难群众住房投资500亿元、社会福利设施投资200亿元、防灾减灾设施投资120亿元。全年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8万套、基本建成15.5万套(含货币化安置),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1万户,建设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000个、新增各类养老服务床位数2.8万张,完成水库除险加固100座、圩区整治30万亩。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关于浙江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及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2017-01-25 浙江日报2017-01-2500004 2 2017年01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