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处置不良资产改善金融生态
近五年累计处置额位列全省首位
记者 胡丹 郑夏忆 通讯员 张建军
本报讯 (记者 胡丹 郑夏忆 通讯员 张建军) 新年伊始,温州收获一个喜讯。来自温州银监分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温州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已由年初的291亿元降至217亿元,不良贷款率由年初的3.81%降至2.69%。其中不良贷款率不仅低于3%的年度目标,且创下4年来新低,年度降幅创历史之最。从2011年下半年爆发局部金融风波开始便长期笼罩在温州上空的“不良”阴霾,正在加速散去。在日前召开的金融风险防范与处置(温州)峰会上,温州提出争取2018年实现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的常态化,金融生态基本恢复。
化解“不良”阴霾,处置旧“不良”是重要任务。温州建立了政银企法四方联动、市县镇企四级响应的处置工作机制。坚持“有保有破”的处置原则,将出险企业划分为保护、帮扶、破产重整、逃废债4种,分别予以扶持、协调、处置与打击;在坚持银企主体原则的基础上,支持企业通过优化生产、资产及债务重组开展自救。同时充分利用市场化、批量化处置手段,指导各机构向上争取和用好各类政策深挖处置能力。统计显示,2012年1月至2016年11月,温州共协调帮助1500多家企业,相关受益企业达4800多家,风险企业处置完成率达98.1%;全市法院受理和审结破产案件数分别占全省的41.3%和50.83%;累计处置不良贷款近1600亿元,处置额位列全省设区市首位,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
2016年12月22日,全国首家地市级“坏账银行”——光大金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揭牌,传递出温州更加快速处置不良贷款的决心和底气。“光大金瓯”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已收购不良资产总额近30亿元,接下来将积极参与各大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收购与处置业务,实现50亿元至100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温州特色信用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有效阻止了新“不良”的发生。截至2016年11月末,全市授信企业的平均授信银行数由2013年末的1.7家下降到1.22家,平均担保企业数从2013年末的0.9家下降到0.69家。